配色: 字号: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2018-10-14 | 阅:  转:  |  分享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熨斗九年一贯制学校冯蒙

内容提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体验到获得阅读体验的乐趣。

主题词:注重方法指导引导自主阅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的一点初步感想和做法:

一、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巧妈笨闺女”之说。很多时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为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包办代替太多,势必造成学生没有自主的权利,学习实践太少,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自然对发展不利。反思日常教学行为,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而不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学会查字典后,就应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新字新词,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抄写的词语解释;但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还不能满足经常阅读的需要,还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揣摩句子含义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在教学《乡下人家》时,学生在理解“装饰”和“向晚”这两个词词时有一些困难,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子,再结合语言环境想一想,学生就基本弄懂“装饰”是装点、美化的的意思,“向晚”是傍晚的意思。再如:教学《彩色的非洲》中有关动物的片段时,学生大致知道“聆听”是听的意思,我让学生读词语所在的句子(你若置身盛产蝴蝶的刚果,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着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再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学生就发现“聆听”有细细的倾听并体味的意思,结合整个片段来揣摩学生不不难感受到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表达对这种异域风情的欣赏和赞美。教学中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后,就让学生在课外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课堂上安排他们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而不是教师费力劳神的介绍写作背景到作者情况。如:教学《将相合》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史记》和《上下五千年》的有关章节,了解时代背景和相关人物的故事,在课堂相互交流,这样一来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国家尊严,廉颇“负荆请罪”有利于国家安全就有了较全面地认识。再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时,刚进入初读,学生就提出:威尼斯在哪个国家?我没有简单介绍,而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书或书籍的资料查找,并比比谁了解的信息多,几分钟后,几名学生找到了到答案:威尼斯是意大利著名的古城,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再稍加引申学生对意大利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自读(即:从快速整体认知走向正确、连贯的朗读;从读得正确、连贯走向有感情地朗读;从有感情地朗读到体味文章背后的意思)。

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

?根据哈佛大学著名博士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这就一方面要求教师用多种方式呈现信息,为学生取得成功提供多种选择;一方面要求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发达的可以读一读、背一背;空间观念强的可以画一画、演示演示;喜欢默读的默读,喜欢朗读的朗读;可以自己一人阅读,也可以同桌二人合作。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的样子这一片段时,我要求可以及时背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小艇的样子画下来,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然后把我们描述的语言与文中句子相对照,从而体会到课文中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而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体验到获得技能的乐趣,那就正是语文阅读教学所希望达到的境界。

献花(0)
+1
(本文系不只是语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