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单词的“冰山效应”

 天下小粮仓 2018-10-14

背单词,阅读能力就会提高?这句话说对了三分之一。我们读到一篇文章,大体上是以下感觉:

初中以下,多认识单词,阅读文章,基本上能做到“理解”——你知道文章说了什么故事、知道事情来龙去脉;

初中以后,你多认识单词,只能做到“读懂”——你知道文章大概是说哪方面的事情、以及大部分细节;

到了高二以后,你只能算是“看懂”——你需要猜测“它是关于什么的?”、“它到底要表达什么啊?”;

等到我们拿着沉甸甸的、真实的国外报刊,你会发现,你只是“看见”——“这些词在说什么?”。

词汇量,对阅读而言,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我们套用那个恶心的某世界杯广告:

你认识这些单词吗?

你确定认识这些单词吗?

你确定真的认识这些单词吗?

越到高学段、高年级,越要加强词汇“质”的学习。

这一段消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The suspected gunman in the Capital Gazette mass shooting allegedly swore a "legal oath" to kill a staff writer

More than four years ago, Jarrod Ramos swore a "legal oath" in court documents to kill a staff writer for the Capital Gazette. On Thursday, Ramos allegedly gunned down five employees at the daily newspaper in Annapolis, Maryland, while barricading the office's exit door as part of a "targeted attack," authorities said.

学单词的“冰山效应”

(The suspected gunman in the Capital Gazette mass shooting allegedly swore a "legal oath" to kill a staff writer)

记单词,也有一个“冰山效应”。我们对一个单词的学习,是从“认识”开始的,读音、拼写、基本意思。这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点。例如barricade,我们只要查查词典,就知道它是“封锁、堵住”,文中就是说枪手“封住”办公室的出口。

那么海面以下呢?可以把它简单地再分三部分,越往底下、学习难度越大。

第一层:这个词可以“变性”、“组合”,即搭配产生新含义。

例如这段文字中,suspected gunman是“被怀疑的+枪+人”,也就是指“枪击案的嫌疑人、嫌犯枪手”;mass shooting是“群众+射杀”,即“大规模枪击事件”。targeted attack是“目标+攻击”,就是“有目的、针对性的袭击”

第二层:这个词可被其他词替代,这涉及地道的使用习惯。

例如allegedly这个副词“据说”。我们习惯了“英汉对应”记单词,往往就会忽略这类微妙的表达特点。比如一看到“据说”,我们只会用It is reported这种,但实际上,我们试着在ABC News网站搜索allegedly,得到20693个结果。在BYU语料库中检索到:allegedly出现442275次,而It is said则只有19571次。

第三层:这个词的理解,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文化背景。

例如staff writer 是“特约撰稿人”;court documents是“法庭文件、审讯中的文字记录”。最难理解的是这个swear a “legal oath”,什么是“法律誓言”呢?百度搜索不到,英语网站也没有解释,根据上下文,应当指“当庭发誓”——根据四年前的法庭记录,该疑犯曾当庭发誓(诅咒)说他要杀死一个特约记者。

所以,学习单词,务必要放在authentic English中,看它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以及最重要的“背景知识”。如此“同化(加固记忆)”、“顺化(拓展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