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票补不能“骗”观众走进电影院,发行公司该怎么走出寒潮?

 yushi823 2018-10-14

电影发行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还在不断加剧。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虽然有多达19部电影扎堆上映,创近五年纪录,但假期三天累计票房仅有5.2亿,和被视作电影市场低谷期的2016年,中秋档票房持平——但档期观影人次仅有1289万次,比2016年少了300万,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档期三天的平均票房为1.73亿,略低于今年此前1.78亿的日平均票房。有从业者感慨到,大盘仿佛一下子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刷新纪录的暑期档和“最冷中秋”间只有几日之隔,作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发行行业的不稳定性在这个秋天被再度凸显出来。特别是对于独立发行公司而言,一方面由于传统民营电影公司都有自己的发行团队,发行公司能拿到的优质片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传统发行受制于模式、经验影响,一直没能真正走进观众,很难做到精准宣发。票补热时代,价格优势尚且能掩盖这些问题,如今票补再遭限制,各公司肩上的压力无疑又大了几分。

 

在行业寒潮下,尽管发行了《战狼2》和《我不是药神》两部爆款、连续两年问鼎暑期档,但聚合影联传媒(下称“影联传媒”)并不感到轻松。在票补即将取消、十一档来临之前,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专访了影联传媒总经理讲武生,在他看来,单纯依靠票补、粗暴拉动观影人次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明星、IP也不再无往不利,只有将更多资源、精力投入到市场和受众的培养上,才能真正解决发行所面对的困局。


影联传媒总经理讲武生

 

针对这一目标,从今年上半年起,影联传媒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布局区域营销,结合不同地方的属性和文化、带动电影消费,并借此加深与观众间的联系。经过半年左右的筹备,城市营销团队已完成初步搭建,影联传媒即将在国庆档发行的《胖子行动队》,也将成为其转型期内的一次大的挑战。

 

“票补效益4年降低了10倍”

 

“线上票补早应该成为历史了,我不认为这是件坏事。”

 

尽管目前尚未下发具体文件,但讲武生表示,诸多迹象都已经表明,票补的消失是大势所趋。“票补虽然曾经拉动过中国的观影人群,但对于其存在的意义,业内是存在争议的。一方面,票补的效用已经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对票补的过度依赖已经反过来伤害到了市场和行业。”

 

在票补兴起的初期,的确对观影大盘起到拉动作用。2013年全国年人均观影次数仅有0.8次,并连续数年保持每年仅0.1次的增长。随着线上票务平台的兴起、票补力度的增大,9.9元等低价票的出现使得大量此前没有观影习惯的人群走进电影院,2015年全国年人均观影人次达1.63次、短短两年就翻了一倍。


那些年电影院里拥挤的取票机

 

尽管如此,在讲武生看来这并没有真正拉动观影需求、让观众爱上电影。“观众被9.9元的低价票吸引进了影院,但可能看到的电影不是他喜欢的、甚至因为内容质量太低而对他造成了伤害。时间久了,观众对于低价劣质的电影会产生反感,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越来越低。”

 

实际上,票补的效益的确在逐年减弱。在讲武生看来,2015年票补能带来的票房效能一度达到了1:12的峰值,100万的票补可拉动1200万票房;2016年票补效能便下降至1:7;2017年进一步下落到1:3——1:4。到了今年,1:1的拉动率都不容易做到,甚至投入100万票补只能拉到80万票房。不过4年时间,票补拉动票房的效益就下降了超过10倍。

 

对于片方来说,好片子无需过多票补,但是烂片子票补的预算,因为没有排片、也没有人买,甚至都花不掉。”2016年,格瓦拉的一位前高管就发出过如此感慨。同年,包括淘票票在内的多家票务平台,都曾宣布将降低直接的线上票补投入。

 

尽管票补收益在降低,但是过往形成的习惯与依赖,使得票补并没有真正降温,反倒使更多片方加大票补投入,用以维持转化人数。2015年,票补仅占到宣发总费用的10%左右,但如今占比50%甚至更高的情况已十分常见。一些热门档期则更为夸张,在春节档票补受限之前,行业里一度有着“没有1亿宣发费别来春节档的说法”。


今年春节档的19.9元预售

 

这种盲目投入,在讲武生看来,对行业也造成了伤害:“票补投入的增多使得电影行业的投资风险越来越高:一部电影宣发投入4000万左右的电影,再加上3000万票补,那么除去制片成本该片总票房在达到1.9亿前投资方几乎是不赚钱的。长此以往,投资人的信心、热情会受到打击,最终影响的是产业坚实的基石。”

 

在经济利益之外,行业的价值取向也会受到打击。“行业会被金融所绑架,大家比拼的不是影片质量、宣发策略,而是谁的价格更低,整个市场都紊乱了。这和生活一样,如果大家觉得钱能购买一切,对于其他东西的追求就会降低,自我道德的诉求也会越来越低。”

 

不过,对于一些观众认知度较低的作品,价格优势的确有助于拉高前期热度。如今,票补即将消失,这类影片是否会被影响?包贝尔导演的处女座《胖子行动队》便是如此,该片作为影联传媒在《解救吾先生》后、时隔三年后重新回归国庆档的作品,便遇上了张艺谋的《影》和开心麻花《李茶的姑妈》,若没了票补拉热度,影联传媒要如何应战?

 

讲武生向毒眸表示,在意识到票补开始失效后,影联传媒就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票补的使用策略,虽然影片的宣发策略中仍旧包含一定的票补,但票补并非是主要打法。如暑期的《我不是药神》通过大规模点映打响了第一波口碑;《胖子行动队》则在8月底就开始了第一场路演,将宣发动作前置。


《胖子行动队》的首站路演

 

“《胖子行动队》虽然是一部处女作作品,观众认知度比较低,但从试映结果来看,效果还不错,所以宣发前置有助于提高前期热度。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在哪,更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方式来提升观众的认知度。”他说。

 

 “发行公司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

 

虽然线上票补的滥用,给行业带来了增量观众,其被滥用也给行业带来了负担,但立足当下,似乎并没有哪种宣发手段比票补来得更为直接。如今、线上票补将被叫停,对众多从业者来说依旧会是一次不小的冲击,面对巨变中的电影行业,发行公司的转型步子必须迈得更大。


线上票补的滥用也给行业带来了负担


发行的突围点究竟在哪?

 

对于传统发行公司而言,其商业收入有着明确的天花板,影联传媒也曾希望多参与电影出品、借此突破发行的天花板。但讲武生最终发现“主控出品”和“主控发行”完全是两条逻辑。公司尝试出品的《发条城市》只收获了1100万票房、并不算理想。这些挫折,让影联传媒明确了坚定走发行道路的想法,并决定将发力“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电影文化营销”,这也是影联传媒下一阶段的转型方向。

 

其实早在十年前,地面发行网络就已十分普及,但伴随着线上购票率的不断提高,依靠大数据指导发行的便捷性逐渐凸显出来。慢慢的,线上发行、互联网营销开始成为行业主流,许多公司甚至缩小了地网团队的规模。

 

行业纷纷缩减地面发行团队,影联传媒却要增加对地方的投入。之所以要“逆流而行”,讲武生表示,主要是因为,“无论购票渠道怎么变化,从业者还是要和用户发生直接接触。

 

传统电子商务的流程,在用户拿到快递后就结束了;但线上购票,观众只是获得一个观影机会,还必须到线下影城来消费。线上购票的模式已经趋于统一,但线下消费的场景、习惯却千差万别。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对观众的消费习惯产生影响,而这些是互联网数据无法反馈的,只有发行、营销团队和观众面对面接触才能有所体会。

 

在发行《绣春刀II:修罗战场》时,讲武生便有深刻体会。按照过往的发行经验,像《绣春刀II:修罗战场》这类有多位明星参演的商业片,在全国各地反馈应该都十分不错,可该片票房最终为2.6亿,从数据来看,影片在三四线城市的活跃度都不算太高,观众并没有因为明星效应就为影片买单。


《绣春刀II:修罗战场》

 

讲武生开始逐渐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有了进一步分化,靠一套统一的营销思路来打遍全国,显然已经不太现实。想要调动起不同城市观众的观影兴趣,就必须对当地的消费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基于和各地观众接触、获取一手信息与经验,推出因地制宜的营销策略,会比盲目地铺开宣发动作更有效率。

 

“如果最初的地网发行属于1.0时代,那现在已经进入2.0时代。”讲武生表示,区域化、城市化营销将会成为电影发行行业的重要趋势。因此,从半年前起,在负责针对全国发行策略的主策团队外,影联传媒也在布局以城市为中心的地面营销团队。

 

按照计划,影联传媒原有的地面发行团队会被“分解”为发行和营销两个部门,并扩充25%的人员进入营销团队。前者的工作仍旧以进行地方物料管控、配合影院进行地面发行为主;后者则会根据地方文化策划符合地方特色的营销活动、辅助发行团队,在熟悉当地商务环境、媒体环境和影城环境的基础上,将这几者结合起来开展工作,进而增强与各地观众之间的直接沟通。

 

在与观众构建起联系的基础上,讲武生还希望将影联传媒打造成一个在大众心中有认知的发行品牌。

 

“很多好莱坞发行公司已经形成了它的电影风格,品牌领导力要远高于其他公司,我认为这是中国发行公司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个公司的平台、风格一旦搭建起来,消费者会天然地认可这个品牌。”他说。这也是很多好莱坞进口大片,宣发预算反而要远远低于国产片的重要原因。

 

抱着要打造一个“品牌”的理念,除了城市营销团队,选片也是重点。此次十一档,除《胖子行动队》外,还有另一部玄幻题材的导演处女作曾摆在影联传媒面前,团队最终选择前者,是考虑到该片在喜剧之外更具现实意义。未来,影联传媒将发行更多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这将会是打造发行品牌中的重要一环。


《胖子行动队》海报

 

未来中国电影可能会分为重工业商业大片(大众)、文艺片(小众)和普通商业(类型)片三大类型,现在发行公司都在为第一类打得头破血流,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反而觉得应对更多元化的类型片进行深度钻研。”讲武生认为,无论是城市团队的布局还是发行品牌的打造,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在蓄力。

 

理论上,短期内这些工作的支出将不亚于做票补的投入,但讲武生却相信,这笔钱比单纯靠票补把观众“骗”进影院要来得划算:

 

“这个成本是真真正正花在培养市场上了。只有观众对电影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把它当做一种文化根植、精神层面上高端的享受,电影市场才能真正扩大。而不是被价格驱使,像猴戏一样不看白不看。对于发行从业者来说,这才是解决市场稳定性和发展问题的终极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