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奇思妙想5862 2018-10-15

建校之初,四周都是鱼塘;首届学生担心是骗子学校不敢来报到;创办者希望它早点“倒闭”……

昨天,我们带您回顾了国华纪念中学创办之初的那些有趣故事,今天,我们将从国华纪念中学校长季德华、国华老师胡婉莲以及国华学子杜祥永的视角,讲述他们记忆中的国华园。

季德华:国华纪念中学校长

2003年,几名国华的老师组队到江西瑞金进行招生推介,当我们到教育局和学校做介绍时,甚至还被当作骗子,被保安赶了出去。

时至今日,即便国华已经办了十六年,仍然有不少人在问我,这所学校是真的存在吗?接受了国华中学资助的学子,是否要签“卖身契”?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2002年,国华纪念中学落成暨开学典礼

我也曾接待过一些有关部门的领导,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要考察这所学校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真的如宣传所说的那样“面向贫困学子全免费”?是否就是培养贫困优秀学子为己所用?

他们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但这也恰恰体现出国华的创办,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这不是简简单单投入千万上亿的资金就可以达到的,这就是这所学校难能可贵的地方——育人。

许多人想到碧桂园,第一反应是一家地产公司,是盖房子的。诚然,盖房子和育人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16年后的今天,我们很欣慰地看到,一届又一届的国华学子走入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国华毕业生返校合影


2002年,来自广东罗定市的黎庆群考入国华。毕业后,她在大学期间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时间多达108天。如今,她已在广州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一个可爱的宝宝,她还资助了一位麻风病患者的女儿上高中。一如国华改变了黎庆群的命运,她也改变了那位女孩的命运。

2003年,来自河南洛阳的张刚刚从邻居那接到了来自国华的电话。从国华毕业后,他被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公派至法国留学四年。2017年,他成为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科主治医师。

2006年,来自江苏盐城东台市的梅叶峰,背着简单行囊来到国华。三年后,他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本科二年级就师从“千人”尤力教授做冷原子研究。2015年,他赴香港科技大学,本博直读,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求索。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梅叶峰


这所学校的创办,得益于杨国强先生在2002年播下的善种。如今,这颗种子已经改变了2900多个家庭的命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想,这就是善行的力量。

胡婉莲:国华纪念中学老师

2002年的国华,全校老师包括校长才16人,教辅人员5人,学生84人。

我的16位同事中,不少都是以前学校的校长或主任,他们放弃了在原本学校的优越条件,有的甚至放弃了晋升,举家南下来到位于“村里”的国华园,甘愿当一名普通的老师。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国华纪念中学第一届老师合影

8月18日,老师们第一次见到杨国强先生。他向我们讲述了创办国华的初衷和期望,“你们都是内行,凡事商量着来,一切拜托大家,一切仰仗大家。”接着,他拿出自己拟的《国华纪念中学立校缘起》读给我们听,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位民营企业家对于教育和公益的深刻理解。

那一年的中秋是9月21日,国华的第一个中秋夜,我们全体师生聚在图书馆的露天平台上,简单却又难忘,大家朝夕相处,亲如家人。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国华纪念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十六年来,我们见证了学校的壮大,也见证了2000多名孩子,从带着茫然的眼神走入这所学校,到三年后带着“闪光”的希望走出校门,寻找更大的舞台;我们也见证了周边环境的变化,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已经车水马龙、繁华不已。

我相信,国华一定会越来越好。

杜祥永:国华2008届毕业生

今年国庆期间,我带着爱人、孩子,和同学们一起回到学校,分享毕业十年的经历,一起回到教室、宿舍,诵读“吾心安处是吾乡”。

返校第二天,我们一同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在国旗下,我十年来头一次发表了国旗下讲话,我说:“在国华的三年,几乎是有生以来最为无忧无虑的日子,远离尘世喧嚣和生活烦扰,一心只读圣贤书,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从国华毕业后,我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并参加了学校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赴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新街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支教时与孩子们的合影


这一年,我在中国最基层的学校里,看到了社会发展不足的一面。回头再看杨叔叔创立国华纪念中学和仲明助学金的初衷,品味母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共鸣。

弹指一挥间,同学们都不是当年的样子,女同学们都变美了,男同学们都“养”起了啤酒肚。我们从莘莘学子成为律师、工程师、警察、医生、教师、创业者……但不变的还是那种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兼济天下的精神。


2900多个善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杜祥永(左一)与室友们回到当年的宿舍


十年前高考结束后,季校长让我们写下自己的五年、十年规划,我依稀记得自己写的这段话:我希望自己能够永记杨叔叔教诲、学校的教育,牢记国华学子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的誓言,做到对人好,对社会好。对这一点,我愿与所有国华人一道,矢志不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