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原——谷朝光中国画作品展

 lj0279 2018-10-15


展览地点:安徽财经大学美术馆

(蚌埠市曹山路龙湖东校区艺术学院一楼)

展览时间:   2018.10.19——10.25

开幕式时间:2018.10.19上午10:00

主      办: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协      办:六安市美术家协会 

                皖西书画院                    

                淮南书画院  

                蚌埠农工党书画院





 

  

——讀谷朝光先生山水畫《夏山荷池圖》及其他

 

 

 

   “夏山溪長流,荷池含蕴澄”。看了朝光先生题有此詩的山水横軸近作,我瞬間涌起久已平息的審美衝動。展眼一瞧,整幅作品满纸氤氲,水墨淋灕,潇洒靈動,厚實蒼茫,意境灪勃澹宕,氣韵生動襲人。朝光運筆極富靈氣,往往是勾皴點染,諸法并用,墨蕴水氣,筆露風骨,獨有自家氣派。而此幅似有意無意顯示对石濤、傅抱石和黄賓虹諸大師藝術精神的貫徹、筆墨技巧的化用。畫面布局平穩中見奇崛,寧靜裏見激蕩,厚實處見空靈,山石皴筆恣意縱橫,老辣痛快;峰頭、山腰、溪邊勾寫并用,多以筆勝,厚實處反復點染,又以墨勝,婉轉流動,渾厚華滋;于溪流則用筆簡約鬆活,清逸率真,盡頭飛動;至荷池則换以花鳥畫法,用筆稚拙,拙中寓巧,盡涵蕴澄,一片天籁。可謂沉静處見虹廬宿雨,痛快處有抱石狂風。善于用水是朝光畫的一大特點,此幅亦不例外,用水衝、用水破、用水暈、用水化出生機,以至水墨交融,水色相渗,離合恍惚,韵味無窮。那種衝淡淋灕的水墨效果營造出的是神韵十足的意境,寄托了作者解讀自然的藝術主張,傳達着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朝光山水畫有厚度,有氣格,有韵味,這得益于他全面的藝術素養,他于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無不涉獵,而且其韵甚殊。他創作的牡丹,把文人的精神氣格和牡丹的本質特性以極富個性的筆墨融合寫出,表现出雍容華彩、高貴脱俗的品質特徵,格調殊异于時俗。他的人物畫的主人公亦是獨立于世的高人形象,好似甘露為食,不食人間烟火,意象高古,耐人尋味。同樣,他畫的山水不是簡單的自然摹寫,而是人文精神的外化,是一種精神山水,也就是主觀的意興創造與表现自然的客觀景象水乳交融,從而给人以别樣的享受與啓發。為了達到这樣的境界,他總以獨特的视角承繼着傳統文化的精髓,探索着现代審美的趨向,把握着自我創作的取捨。他十分注意修煉画外之功,對古詩文是日日浸淫,常以畫作詮釋古詩詞意境。于書法則獨标漢魏風骨,養成大氣之筆。他的作品往往有很長的题跋,書畫相得益彰。《夏山荷池圖》的题款就很有講究,不僅詩有韵,書亦精,龍門造像筆意十足,沉着痛快,天真爛漫。我曾用“書取龍門势,畫參摩詰禅”来評析他的書畫作品,也就是說他的書法得龍門筆势,绘畫有王維禪念,同行們倒也認可。應該說,化用古法、詩書入畫的理念,取法自然、融入自我的主張,博古融今、兼收并蓄的學養,善于思考、注重精神的特質,使他的作品格調更高,韵味更勝,已經形成一種蒼潤深婉、天人合一的獨特意象,創造出承繼古人、蘊含時風的自我“語言”,實屬難能可貴!

我想,對朝光畫作的解讀,難以短评完成,何况我不善此道。这裏不妨引出年前我送他的一首詩,以為此文收尾:

也許 / 祖籍金陵相承的靈氣太富 / 扎根楚都吮吸了乳汁太多 / 畅游五千年藝海諳熟勾皴點染 / 縱横八萬裏江山看遍烽烟橋路 / / 手持纖筆一枝 / 懷揣萬卷圖譜 / 中国畫在你鋪就的纸上 / 再尋新的路途 / / 畫面的營構 / 匠心而随意 / 意境的表達 / 深婉而不露 / 綫的起伏 / 揚起詩的旋律 / 墨的潮濕 / 禪意隨你解讀 / 再瞧 / 两行大雁 / 飛出蒼暮 / 一樹枯藤 / 虬勁地復甦 / 雨過秋山空靈碧 / 王摩詰當醉斯圖 / 荷下孤鷺避雨閑 / 朱雪個畫前刮目……

/ 你的人静若處士 / 你的畫撼動英豪 / 生命在你的筆下更懂情愫/ 而不僅僅是挺起筋骨/ / 才珍贵彌足/ / 才敢言 藝術  

                                                                                                                    2012年夏



展览作品欣赏


《黄山云幻图》  180X97cm   2015



《高松野峰泉有声》 240X120 cm  



《天地有大道》 180X97cm   2015



 《秋云闲雅泉静流》 180X97cm    2015



《落叶无声秋空碧》140X70cm    2011



《晴峦云带松声远》 140X70cm  




《秋波澹澹》  180X97cm     2016




《奇峰飞瀑图》   140X70cm       2014



《松风似琴荡古音》   140X70cm    2015



《圣山云静》 180X97cm



  《奇山云秀图》 140X70cm 


《松云图》 140X70cm  



《孤峰初雪》  140X34cm   2015



《林逋诗意图》  140X34cm    2018



《米颠拜石》140X34cm  2018




《空山云静图》  180X97cm   2017



《清供图》  140X34cm   2017



《但有一寸心》  140X34cm  2018



《冷月孤峰》 140X34cm   2015



《高秋山静图》  140X70cm    2016





《兰竹石图》 140X34cm   2015



《暗香》  140X34cm   2015



《琵琶难述我衷肠》 140X34cm 




《冷趣》 68X46cm    2016



《白云远岫图》  68X46cm  2016



《春风雨露图》  68X46cm   2011



《荷池深处》 138X34cm  2015



《江南雨霁》 68X46cm  2012



《秋波淡淡》 68X46cm  2017



《白阳诗意图》 68X46cm  


 

《板桥诗意图》 68X46cm  2017



《古木如盖鸟鸣幽》     2017



《寄山独往》 97X60cm   2018


                                                


                   敬请莅临开幕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