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被选择与相互选择

 秦耕耘博客 2018-10-15

秦耕耘

能力相当,条件相等,才能互相选择。弱者虽然可以选择强者,但强者能够拒绝弱者,弱者总是处于被选择的位置,强者是处于选择的位置。而在创造价值方面很难说谁是强者谁是弱者。权利平等的作用是在于为每个人提供展示个人能力的空间。

法规首先是为了生存秩序而设计,保证每个人的正当权利不受侵犯,也能有效地保护弱者,因为他有自我主宰与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的路径很多,在经济方面,人可以选择自由合作或自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人可以选择接受什么文化,拒绝什么文化……选择与被选择决定了历史,选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主动与被动地位。在自由的社会制度下,人的出路,人与人,人与消费,人与文化信仰是可以自主选择,或是相互选择的。 人的权利是平等的,人是自由的,人的价值基本能够得到体现。人与人之间,各种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制衡关系,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人都处于法规的约束之下,人知道保持平衡关系的必要性。社会参与者都有自由表达权,自由选择权,对公共事务都有参与权。他们知道,维持平衡的关系,就是维护每个人的权利;支持他人的正义,就能延伸自己的正当性。不会出现以组织压迫个人,用行政权力侵犯个人权利的事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制衡关系。这才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相互选择,才能够不断更新,不断延续。

选择与被选择是主动与被动优势与劣势的关系,在权力社会就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谁夺得选择权,谁就把握了主动,谁就控制了整体走向。而被选择者只能忍受宰割。政治上他们没有制定规则的权利,没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在认知上他们被剥夺了判断是非的权利与自主行为权利。权力社会的文化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民众没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人的出路方面,谁肯放弃正确认知,放弃人格,谁肯屈服权力,谁才能获得利益分配与生存保障,不然,他的饭碗随时会被打碎。

公平社会是不劳者不得食,权力社会是不服从者不得食。出于生存压力,人会没有原则地屈服权力,谁的道德底线低,谁能讨好权力,谁能为权力目的利益排除阻碍,权力就会选择谁,越黑的地方钱越多,于是整个社会的走向不是向上,而是向下。在这种利益分配制度下人的生存技能,意识水准,创造能力会越来越低。思想文化的禁闭,使人的意识与群体智慧已不复存在,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已被权力文化所取代,余下的只有媚权文化,治人文化。贫民政治使人的创造能力处于原始状态,把人的能力与作用引向权力争夺,根本不可能有大发明,大制作,因为他们无法具备大发明的经济基础,也不具备大发明的人才与技术储备和制度环境。相反,权力统治人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花样不断翻新。也只有这样,权力制度才能够延续,统治者才能够保全自己的利益。这是权力意识目的与权力选择需要的结果。

在权力文化与权力制度下,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是看这个人派头有多大,级别有多高,管辖范围有多广,能摆平多大的事情,玩儿了多少个女人等等,至于杀了多少无辜才俊,坑害了多少百姓,毁了多少人的前程,怎样误国误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把撒旦当作英雄来崇拜,导致社会混乱无序与人性的颠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