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球拍及拍线都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含量,这让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攀升,网球这项体育运动的竞技能力也在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无论何种打法类型,无论什么性能的场地上,想要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击球所要注意的基本要素都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击球的深度、角度、速度、弧度、旋转度。 掌握好网球技术的这些基本要素(五个度),在平日训练中才不会“盲目瞎练”,下面就这“五度”逐一介绍给大家,网球爱好者在平日的训练中必须循序渐进去掌握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深度 击球的深度是指击球时将球打到对方有效的场区内且接近底线的位置。如果击球的落点离底线过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浅了”。深度是完成一次高质量击球的核心,是打球质量高低的的主要评价标准。 深度——把球打深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1.最大限度的迫使对手远离球场击球,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 2.缩小对手的回球角度,让自己获得最少的跑动范围。 3.由于对手回球距离较长使击球速度减弱,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 4.球的落地反弹速度加快从而破坏对手的击球节奏,使对手的压迫感加强。 5.让对手远离球网,阻止对手上网得分。 6.逼迫对手击出浅球,使自己处于进攻状态。 二、角度 击球的角度通常是指击球时将球打到对方场地的两侧且接近边线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打出角度来”。打角度目的是为了扩大接球人与击球点的距离,击球点距离接球人越远也就意味着角度越大。能把球打出角度是网球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是脱离初级水平的重要依据。 角度——是比赛战术运用的初期阶段,它有以下几点积极作用: 1.把对手拉出场外,使对手脱离防守位置,为进攻拉开序幕。 2.增加对手的跑动范围,迫使对手因步伐不到位而失分。 3.由于角度原因,大角度的击球可以直接得分。 4.可以有效地限制对手的回球路线,为接下来的击球做好充足准备。 5.精准的角度才能打出高质量的穿越球(破网球)。 6.在一般情况下大角度的回球也是制约对手回球路线的好办法。 三、速度 速度是指短时间内球从场地的一侧到达另一侧有效的场区内,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缩短,飞行弧线很小。快速的击球属于高级别的击球质量,是较难驾驭的击球技巧。一次高质量的快速击球是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快速的挥臂和优质的击球点来共同完成的。击球点和挥臂对于众多网球爱好者来说并不算是难事,但是能真正做到利用“协调链”来发力击球就不那么简单,这也是重难点。 速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1.快速的击球可迫使对手不能及时到位击球,从而降低对手的回球质量。 2.一次高质量的快速击球可以直接得分。 3.运用快速击球可以摧毁对手的击球节奏,给对手带来毁灭性的压迫感。 4.有效的压缩对手的准备时间,让对手应接不暇。 5.快速的击球通常穿透性很好,对手的击球抗阻能力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6.打时间差的回头球时经常可以用到快速击球。 四、弧度 弧度是指自击球后落在对方有效场区内之前球的飞行弧线。击球的弧度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击球距离、弧线弯曲度、弧高、弧线方向。影响弧线的主要因素在于击球时出手的角度。出手角度指球刚刚脱离球拍的瞬间与水平面的夹角。球的出手角度越大,出手弧线的高度也越大。合理的出手弧线不仅是击球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它还可以提升球落地后的冲击力。 弧度——打球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它产生的积极作用: 1.通过弧度的滞空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回到防守位置。 2.弧度越大,球落地后的弹跳越强,能一定程度上给对手带来更多的麻烦。 3.绝妙的弧线也是一次过顶高球战术的完美体现。 4.利用弧度的较长滞空时间来缓解对手的进攻节奏。 5.击球的弧度有助于提高击球的稳定性。 6.变化球的弧线,可以增加球的威胁性。 五、旋转度 旋转是指击球时球拍在接触球瞬间所产生的摩擦。摩擦越大击球的旋转也就越大。不同的旋转也会产生一些不规则的弹跳。如:上旋球,球在落地后弹跳会更高,弹起的速度会更快;下旋球,球在落地后弹跳较低,前冲力较强。另外,旋转可以延长球在拍子上的停留时间,而球拍与球接触的时间越长,对球的控制力也就也好。所以击球时加一些旋转可有效的提高控球能力。 旋转——扰乱对手的击球节奏,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1.可有效地使球在落地之后再次加速,又一次提升了球的弹跳冲击力。 2.旋转可以使球再一次的提升击球角度,扩大对手的跑动范围。 3.在同样的击球速度情况下,旋转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击球的难度,旋转越大给对手制造的麻烦就越多。 4.旋转可以使球的飞行弧度更加完美。如:破网球、挑高球、放小球等等。 5.利用旋转破坏掉对手的击球节奏绝对是压制对手的不二选择。 6.增加球的旋转有助于提高控球能力。 深度、角度、速度、弧度、旋转度,这五个度的合理搭配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击球的弧度是每一次击球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击球稳定性的必要保障。 在赛场上,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战术的不同需求来组合不同的击球方式,要知道每增加一个“度”的运用就会对选手的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拥有三种“度”的组合即可打出高质量的回球。 例如: 弧度+深度+角度=高质量的底线球; 弧度+旋转度+深度=高质量的挑高球; 弧度+角度+旋转度=高质量的穿越球; 弧度+角度+速度=高质量的进攻球。 相信每一位网球爱好者都非常迫切地希望提升自己的击球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击球质量则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击球的弧度是每一次击球的必备要素,那么关键的环节就在于弧度之后所需增加的要素。下面几个基本例子供大家参考: 例一:底线球=弧度+深度 深度是高质量底线击球的首要特征,我们在底线击球时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把球回“深”的环节上。所以想打出较高质量的底线球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击球的深度,我们在初学网球时,教练总会提示你挥拍时往前多一点,这也是打出深度球的必要条件,另外提高击球的弧度也是提高打球深度的有力支撑条件。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逐渐的增加更多“度”的运用。例如:底线球=弧度+深度+角度+速度+旋转度,想象一下这样的底线击球质量是何等的高端。 例二:进攻球=弧度+角度 进攻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场地充分调动对手,所以角度则成为进攻球的首要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想打进攻球,只要把击球的角度打开即可,在此基础上,击球的弧度是击球不失误的重要保障。随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对进攻质量要求的提高,可以逐渐追求进攻球的落点深度、击球速度等等。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次击球的目的不同所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也大不一样,关键环节就是我们要准确地抓住每一次击球的核心问题,然后依次地增加击球质量。 附文:协调链(动力链) 注解:协调链是指身体关节依次有序地进行工作(发力),从而产生一环套一环的动量链条。依次发力的顺序应是:腿部—髋部—躯干—大臂—小臂—手腕。这些体节的最佳协调时机将充分从一个体节移至另一个体节,有效的转换成全身的加速。将体节的自身速度补充至累积的总速度,如此连续进行直至体节顺序的最后部分,然后使球拍利用全部累积的速度对着来球最大限度的加速发力击打。 常见的几种协调链问题: 1.时机的掌控:身体的某一个体节出现发力顺序混乱,发力时间开始太晚或者太早,这样都会失去力量的传导。 2.过多使用了身体的某个体节:对身体体节的利用超过了需要时,结果会使击球失去良好的操控性。 3.忽略了身体的某一个体节:击球时某一个体节被忽略,供给击球的力量就会减少,忽略的体节越多丧失的力量就越多。 4.不能有效地利用身体各体节:已经充分利用身体各体节,但是利用的不够有效时,击球时同样也会缺乏力量。 相关链接:正手击球动力链解析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公众号'网球界' |
|
来自: 草原狼ual5yjcg > 《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