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10.14【生活處處有中醫】丨名家风采——扁鹊:中医之祖

 秦岭之尖 2018-10-15




秋寒露重

请自添衣



名家风采


我国传统中医史上,诞生了很多留名后世的名医圣手。他们或为拓荒者,开创出蔚为壮观的医林瀚海;或成为隐逸人,著书立说流芳后世;或为一方游医,“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挽救濒临死亡的生命,用科学的精神医治被巫邪蒙蔽的心灵,将浸润着古代文明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扁鹊:中医之祖

相传上古时期民间有位医生,医术高明,四处行医,救死扶伤,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为人们带去安康祥和,被亲切地称为“扁鹊”。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出了一位名叫秦越人的神医,他不辞辛劳,踏遍五湖四海,悬壶济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也被尊称为扁鹊。至此,传说中的人物扁鹊与秦越人融为一体,成了中医史上赫赫有名的神医。

中医史上的奠基人

战国时期,如同中华医史上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传统中医领域中留名后世的医者无几;而在这之后,中医领城逐步呈现出空前繁盛的景象,民间医学生机勃勃、名医辈出,中医遂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生活在战国时的扁鹊有着密切的关系。

扁鹊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曾经治愈过无数濒临死亡的病患,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名拓荒者,开创了一片蔚为壮观的医林瀚海。诚然,在他之后,有很多医家在医学上的成就要高于扁鹊,他们用更为精湛滋的医术救死扶伤,有更为系统的中医理论流传后世,然而,如果没有扁鹊为传统中医奠定基石,他们所建立的中医王国,或许只是一座海边的沙雕。

现在被传统中医视为临床诊病纲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扁鹊在融合前人理论以及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首次运用于临床诊治中的;他在砭石(古代治病用的石针)基础上改革而成的金属针,用于针灸治病,留传袭用至今,奠定了中医针灸疗法的基础;而将中药制成丸、散、膏、丹、汤剂等多种品类,同样也是扁鹊的创造性发明;相传他还是中医史上最早实施外科手术和麻醉术的医生,有名的“换心手术”的故事就源自扁鹊。

不仅如此,扁鹊的这些医学理论,被后人整理成一部医书《难经》,奠基了中华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因此,后世的很多医家均将扁鹊视为中国民间医学的开创者,我国中医学科的奠基人。在他身后,除了这些宝贵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也为世人留下了众多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首创“四诊法”,悬壶济苍生

在众多流传后世的民间传说中,扁鹊不但能够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具有透视五脏六腑的特异功能,让死去多日的病患“起死回生”。历史上的扁鹊是否真的拥有这种超凡的医术呢,他广为人知的高超医术又师承于何人呢?

相传,扁鹊年轻时并不懂医术,他只是一家客馆的舍长(客馆的主管),每天迎来送往,接待过往商旅。一日,客馆中来了一位叫做长桑君的客人,行为举止有些怪异。扁鹊认为他必定身怀绝艺,对他恭敬有礼。长桑君见扁鹊才智过人,彬彬有礼,便将毕生所学的医术倾囊相授,并让他服下一种神奇的药。扁鹊依言服药后,居然能透过墙壁看到隔壁的人,甚至能透视人的五脏六腑。从此以后,他便用长桑君传授的医术为人治病,手到病除。

这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或许是人们为解释扁鹊神奇的医术而杜撰出来的。事实上,扁鹊能断病如神,靠的并非是一双能隔物视物的“火眼金晴”,而是他首创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闻问切”是扁鹊在总结前人医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通过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诊断疾病的方法。四诊法中,扁鹊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在“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中,扁的望诊技术被描述得出神入化。一次,扁鹊前去朝见蔡桓公,一望之下便断定他的皮肤浅表部位有病。蔡桓公不信,认为扁鹊为了欺世盗名,装模作样地给健康人看病。医者父母心,即使自己的一片真诚被偏执的蔡桓公曲解,五天后,焦急的扁鹊又去面见了蔡桓公,并告诉他病已经进入肌肉,要赶紧治疗啊,否则会继续恶化。蔡桓公仍不以为然。又过了五天,扁鹊见蔡桓公后,告诉他病已经到了肠胃,不治疗就来不及了。执迷不悟的蔡桓公反而生气了,拂袖而去。再过了五天,扁鹊远远朝见蔡桓公,便悄然离开了。蔡桓公好奇,派人询问原由。扁鹊告诉来者说,病已经深人骨髓,我已经回天乏术。果如其言,讳疾忌医的蔡桓公五天后便抱病身亡了。

在四诊法中居于首位的“望”诊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深奥的学问,若要像扁鹊这样达到一望即知病的功力更是非同寻常。不仅如此,扁鹊切脉断病的技术也同样为世人津津乐道。《史记》认为“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意思是说诊脉看病是从扁鹊开始的,书中还记载了一个扁鹊为晋国大夫赵简子诊脉的故事。

晋昭公时期,国君宗室的大权旁落,以赵简子为首的大夫专断国事。一日,大夫赵简子忽然患病,昏迷了五天五夜。其他的大夫都很担心他的安危,遂请神医扁鹊为他诊治。扁鹊切脉后说道,这是由于血脉不畅通造成的昏迷,三大之内就能自动醒来,劝大家不要慌乱。果然,两天后赵简子就清醒过来了,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讲述自已昏迷时面见天帝的奇遇。大家大吃一惊,纷纷赞叹扁鹊绝妙的诊脉功夫。

除了运用“四诊法”,扁鹊还善于运用针刺、按摩、热敷、手术和汤剂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一次,扁鹊行医路过虢国,见到当地百姓面容悲伤,正为刚刚死去的虢国太子筹办丧事。

他向宫中术士仔细询问有关太子发病的情况,推测出太子极有可能患了一种“尸厥”症(类似于昏迷),并没有直正死去。于是,他前往瞻望太子的“遗体”,俯身聆听和触摸后,发现太子还有微弱的鼻息,身体散发有余温。扁鹊立即断定太子还活着,遂禀报国君,愿为太子治病。只见他在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几下,病人便逐渐苏醒过来;接着他在病人两胁下作了热敷,病人便奇迹般地坐了起来;又经过了几天的调补后,险些长眠地下的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扁鹊能够“起死回生”的声誉便传开了。他告诉世人真相说,自己只是救治了一个被误以为死去的病人,并不能让死人重新生还。盛誉之下,扁鹊仍然不失谦虚谨慎,并没有凭借高超的医术故弄玄虚。

云游各国的扁鹊不仅为贵胄治病,也为百姓除疾。他不但医术精湛,还很聪明,能根据各地不同的风俗分科治病。当他行医到赵国时,发现当地的人们都很尊重妇女,他便成了“带下医”,主治妇科病;当他来到洛阳时,看见当地的百姓都很善待老人,于是他便成了“耳目痹医”,专门为耳聋眼花的老者治疗五官科疾病;当来到爱惜儿童的秦国,他又摇身变成了儿科医生,专门为患病的幼儿诊治疾病。

“六不治”奠定中医理念

漫漫行医路,昔日眉清目秀的小伙子转眼便成了须发苍苍的老者。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救世主,不断与死神赛跑,挽回了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然而,用医术渡人无数的扁鹊偏偏有六种病患不肯医治:

“依仗权势,骄横跋扈者不治;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身体虛弱不能服药者不治;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

不论是权势遮天的君候贵胄,还是富可敌国的商贾财阀,都不能让他低下高贵的头。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扁鹊的养生观念,对疾病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以及相信医学、摈弃巫术的观点。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扁鹊的这些理念已经成为了传统中医的基本思想。

扁鹊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并将能否医治早期疾病,作为评判医术是否高明的标准,已被后世医家广为采纳。传说魏文候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行医,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第二,我最差。”魏文侯很不解,问道:“那为什么你的名气反而最大呢?”扁鹊答道:“大哥治病,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患者还没有发觉,自然不会认同大哥的医术;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刚发作之时,患者只是微感抱恙,便认为二哥给他治好的只是小毛病;我治病通常是在患者危在旦夕之际,一旦治愈,就相当于教人于危急,自然名动天下。”

在原始社会,巫术与医术还没有分离。人们一旦患病便请巫师为他们解除病痛。扁鹊在“六不治”中明确提出要据弃巫术,相信医术,将中华传统医学从巫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推动医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扁鹊之所以以医家的身份第一次被写进正史,凭借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他那种可贵的求真精神。

赢得身前身后名

在河南省汤阴县的一个小山村中,坐落着一座极其普通的墓冢。沧海桑田,墓前的碑文早已模糊不清。扁鹊,这位医学界的旷古奇オ,已经在这里沉睡了上千年。

九十余岁时,扁鹊带着弟子来到秦国行医。恰好秦国国君秦武王头部患有疾病,他听说扁鹊医术高明,准备请他为自己诊病。秦武王身边的御医李醯(xī)听说后,心生妒忌,使向秦王进谗道:“以大王的尊贵之躯。怎么能让一个低贱的江湖游医来诊治呢?说不定他还是其他国家派来的刺客呢?“听信谗言的秦王最终打消了念头。但是,心胸狭隘的李醯并不安心,他打听到扁鹊行医的路线,花费重金买通刺客,埋伏在道旁,刺杀了一代神医。为了纪念扁鹊,在他遇害的一带被人们称作“伏道”,意为刺客埋伏于道旁。

虢国太子听说扁鹊的死讯后,为了报答扁鹊的治病之恩,千方百计把扁鹊的头颅从秦国找回,葬在内丘蓬山(今河北邢台境内),并立庙祭祀,由此这个山村更名为“神头”。千百年来,扁鹊深为广大人民爱戴和崇敬,在他行医经过的共约2000公里的路途上,历代人民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庙宇、烧香火,以寄托对这位神医的哀思。很多文人墨客游历扁鹊遗迹后,也曾留下了众多悼念的诗词,其中明代魏大本的《扁鹊墓》较为有名:

东皋来往熟,荒墓几生愁。

术自长桑授,名因野艾留。

魂摇瀛海月,祭应楚江舟。

何限庸医妒,明珠可暗投。

司马迁曾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他肯定了扁鹊在医学上的宗师地位,指出后世医家的成就大多传承于扁鹊。扁鹊不仅是我国中医领域的伟大拓荒者,而且对日本、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很大影响。日本医学界甚至将扁鹊视为医者之祖。

版权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