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做一世修道人,就要先明白“道”与“德”的根本是什么

 愚人道缘 2018-10-15


自古以来,道教便有“尊道贵德”的传统。道祖留下五千真文,以“道德”为名,那么究竟什么是“道”,什么又是“德”呢?

“道”,就是对宇宙万物的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它含有四层意思:

其一,道是本源。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道是天地之母,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老子认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从“无名”到“有名”,是客观事物由不被人认识到被人认识的过程。道生天地,道在万物之先,也在万物之中。

其二,道是过程。《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衍生出浑沌的一,一派生出二,二就是指“阴”和“阳”。二又产生出三,这个三就是指“天”、“地”、“人”,由三又演化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来。这个演化的过程,都与“道”有关。“道”,即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过程、运动的轨迹、演绎的途径。

其三,道是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永恒。你看宇宙中日月运行,星辰有序,草木野生,禽兽自养,风生水起,晴雨交替,这都是自然的现象,它们各自遵从着一种固有的规律循环往复,这种规律就是“道”的表现。道是永恒的,所以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老子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要遵循古已有之的规律,驾驭现今的实有。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借鉴古训,继承古法,要认识历史的规律,遵循道的法则,即曰“道法自然”。

其四,道是法则。道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统一体,它恰到好处地统一着天地、阴阳、有无、难易、強弱、刚柔、美丑、善恶、真假、取舍、得失……管辖着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道是宇宙之内最高的法则,所以我们必须唯道是从,按道的法则行事。也只有按道的法则行事,我们才能有机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才能把自己的能力才华奉献给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实现道教济世的宿愿。

“德”,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品德与操行。

修道之人的“德”,首先要符合天道,不可逆天而行,要顺应自然,不得强人所难。儒家有“三纲五常”,道教有“三皈八戒”,要求道徒益善、止恶、皈真、舍妄、律身、自洁,提倡“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个字,忠则不欺,孝则不悖,廉则罔贪,谨则不失,宽则得众,裕则有余,容则翕受,忍则安舒。道教修行的具体表现,可为:修身改过,孝老尊贤,关爱社会,纯化民心。

诸如《太上感应篇》《邱祖垂训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道教经典中,都对修道之人的德行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道教祖师讲“不褒邪佞,不欺暗室”“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周穷济苦,舍药施茶”,还有“粒米文钱、农夫血汗”的悯农,“当行正直、不落邪路”的劝忠,“慈悲为本、戒杀放生”的止恶,“热心公益、修桥补路”的言善,这都是根据道教的教义宗旨而对世人所应遵循的“德”而设定的规范,以此要达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在明晓了道教之“道德”的基本含义和表达内容后会发现,尊道贵德的教义宗旨,正是道教济世情怀的理论核心和原动力量。道教之所以能在中国本土应运而生,并且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而生生不息,愈加壮大,就是因为道教这种以慈悲悯人、行善济世、爱国亲民为主的教义思想,符合国情伦理,吻合民俗人心。其叙述的正是人之为人、家之为家、国之为国、天下之为天下的根本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