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期: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之“补偿”(试听)

 廿氏春秋 2018-10-15



我们先来听听阿德勒自己的成长故事。阿德勒是1870年2月7日出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名匈牙利籍的犹太商人,他的家境颇为富裕。阿德勒是家里六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孩子,上面有一个哥哥。阿德勒童年体弱多病,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4岁的时候才学会走路。而他的哥哥却是相貌英俊,身材挺拔,体格健壮。所以阿德勒觉得自己又矮又丑,一直活在哥哥的阴影下,并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


另一个事情对阿德勒影响也很大,就是在他5岁时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要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最后他奇迹般的康复了。那么后来他3岁的弟弟死在自己身边,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所以阿德勒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痛和对死亡的恐惧。


阿德勒在中学的时候数学也不太好,被老师视为差等生,并建议阿德勒去当一名制鞋厂的工人。这件事情极大的刺激了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还帮助老师解决了老师都觉得很头痛的数学难题。据说阿德勒经常提到这件事,很为自己感到自豪。


1888年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了维也纳医学院,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学、哲学,并受到良好的医学的训练。


1895年,25岁的阿德勒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95年,他应征服役,在奥地利军队一所医院工作。


可以说阿德勒本人的故事就是一个“补偿”最为典型的案例,也是他从自卑走向追求卓越的过程。

一、补偿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在个体心理学中所谓的“补偿”是这样定义的:为了达到正常功能的额外的努力,是对自卑感的对抗。这里包含生理的补偿和心理的补偿。所谓生理的补偿通过增强某个器官的功能来弥补另一个器官的受限功能。生活中盲人的听觉很灵敏就是这样可以理解的。就是用听觉来增强眼睛的不足。所谓的心理补偿呢?比如阿德勒的经历,因为自己小时候体弱多病,几次经历死亡的边缘,所以他期望自己成为一名医生。


总之,补偿就是为了达到正常的功能所需要的额外的努力中国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其实也含有补偿的含义。


阿德勒也系统性的提出“器官自卑(Organ inferiority)理论”1909——1911。当时阿德勒39岁,为后来1911年自己创立的个体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我相信他提出的这个跟自己的经历有很重要的关系。


在Henry Stein教授的书中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他把自卑分成为原级自卑和次级自卑。所谓原级自卑是每一个孩子共有的自卑感,但彼此又会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个细微的差别的自卑感叫做原级自卑。而器官的缺陷属于原级自卑。如失明、失聪、或者肢体的畸形、消化、呼吸功能脆弱等等,都会对孩子性格造成较大的影响。


所以补偿本身而言是有价值的,更是人类的心智可以超越自然的力量,弥补不足,创造出虚构的补偿来提供一个慰藉,满足或平衡的未来。也就是身体的器官和环境进行有意义的方式进行互动。如果我们能够营造轻松、有利的环境,本质上弱势器官实际上可以不至于运作不良。但如果环境不利的话,任何器官都可能无法发挥它的功能。面对脆弱的器官容易生病、受伤,当我们营造轻松、有利的环境,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我们需要加上主动、坚持和勇气,就会造就不凡的成就。

——P27-28《从个体到群体 阿德勒临床实务工作集》 Henry .Stein Ph,D

英文书名Theory &Practice A Socratic Approach to Democratic Living



当我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我真的非常的兴奋,因为我恰好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因为这里让我们看到个体的补偿给予我们很多希望。我遇到一个妈妈为孩子付出很多很多,因为孩子在出生时遇到了难产,所以孩子有一点点窒息,好在一切顺利,但孩子因缺氧而有点脑瘫,但不是很严重。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妈妈和孩子选择在孩子小的时候主动的进行训练,坚持并不断的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勇气。那么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康复的。而这里最重要一条就是弱势器官如果能在轻松有利的环境下得到训练,并需要坚持和勇气。


这也让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选择惩罚、批评。为什么很难让孩子改正错误。原因就在这里,孩子需要与我们有意义的方式进行互动。我们需要给孩子营造轻松、有利的环境。而惩罚和批评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有归属感,所以孩子会认为跟我们的互动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惩罚和批评就会不起作用了,也不会让孩子往改正错误的、好的方向进行发展,也没有办法激起他的勇气。

二、补偿的消极、负向作用面

刚才谈到的都是我们补偿的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补偿会出现问题呢?如果以下两种情况,那么补偿就会导致一些不太好的结果。


1, 过度补偿。

过度补偿反应出极度剧烈的活动力,经常导致优越的功能。通常表现就是会说自己有超能力,自己无所不能,或者自己是上帝派来的,拯救众生。但从来不会付诸行动,关注自己,走向生活的无用面,社会的无用面。过度补偿的背后隐藏的是自卑感,所以阿德勒说,一个人自卑情结越严重,TA呈现的优越情结越夸张,越绝对和唯一。生活在自欺欺人、狭小自己的世界中或者自我幻想中,犹如痴人说梦。


2, 补偿不足

代表常常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消极沮丧,个体总是找借口不努力,把额外的负担加诸在在他人身上,而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功能。这也是一种无用社会和生活的补偿方式。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很能够明白。这个补偿不足的特点。


比如说患有忧郁症和精神失常的患者,永远是家庭关注的焦点。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卑情结强大的力量。她们会不断抱怨自己疲惫、虚弱、精神不振、体重下降等,但事实上她们又是最强的,所有人都要听他的。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我可以不去工作,因为生病了所以我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我需要你额外的照顾……另外他们也从未想过让自己的病好,也未想过对自己负责或他人负责,但常常期望他人对自己负责到底。某种意义上他们会觉得自己挺有优越感的。你看,他把家人、对同情他、帮助他的人控制得、操纵得好好的。


另外一种就是深受父母溺爱的孩子身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补偿不足。所谓溺爱就是父母替孩子做很多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并且总会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孩子也很享受这样的待遇。往往这样的孩子都知道父母的弱点,把父母控制得牢牢的。有些通过哭闹,因为自己一哭一闹,这个事情父母就会帮助解决;有些通过自残,因为父母不忍心,就帮助他解决;有些通过身体的病痛,其实所用的伎俩都是补偿不足的表现。

最后我想把Henry Stein 博士一段话分享给大家,他在书中讲到:

如果他们(溺爱或过度保护的孩子)成功的把自己的依赖吸引他人的注意,那就赢得了一个空虚的胜利,也就是得到了成人的过度服务。却因此付出了恐惧困难的代价,因为他们从来未学过解决问题。这个恐惧会让他们退化到运用生理和情绪的症状,进而去勒索不再屈服于其任性和要求的父母。当面对需要努力、勇气和合作的问题时,勾起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无法做好过正常人的生活的准备。

——P28-29《从个体到群体 阿德勒临床实务工作全集》 Henry .Stein Ph,D

英文书名Theory &Practice A Socratic Approach to Democratic Living


这段话对于我们父母来讲是特别的重要,意味着孩子是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克服自卑感,从而为未来踏入社会独立生活做好准备。这里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彻底放弃不管,而是需要我们当孩子在适合的年龄帮助孩子去一点一点展示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的自卑感(当然自卑感在每一个年龄的面前的任务都是不同的,每一阶段的自卑感也是不同的)。但总体的指导方针就是我们要用爱和鼓励,耐心的去引导、训练孩子的技能,训练他们去鼓起勇气,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帮助他们去完成一个一个的生命任务。这就是我们父母陪伴孩子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阿德勒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过程(补偿或者说我们战胜自卑感的过程)好比学游泳,刚刚开始,我们会犯很多的错误,渐渐的,犯的错误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在持续通过这些错误之后,我们发现自己会游泳了。


这个是不是很形象的解释了什么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