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韩高瑞案例看担当教育的必要性
2018-10-15 | 阅:  转:  |  分享 
  
从韩高锐案例谈担当教育必要性和意义穷来市XX小学老盆案例呈现:时间:2018年1月8日星期一地点:德育办当事学生:韩高锐,男,
XX小学2010级1班学生,家住XX祠堂坝,距学校约3.5公里。事件经过:早读课上课6分钟,在楼梯上看见韩高锐嘴里包着食物不慌不忙
走上来,发现他没有洗脸,没穿校服,于是将他带到德育办谈话。他表情较为平淡,有些胆怯,但也不显得紧张。据孩子叙述,起床时父亲睡觉,母
亲喂猪,没有叫醒他。自己热前几天买的包子吃。衣服自己洗的没干,早晨妈妈才看手机知道今天要穿校服。通过进一步了解,他们家是组合家庭,
两个姐姐都已成家生子,目前只有他和父母三人生活在一起,隔一段时间会去同村住的爷爷那儿看看。最后,在笔者引导下,韩高锐总结了今天不对
的地方:1、起床迟了。2、校服没有提前准备。3、来不赢洗脸。案例浅析:一、XX小学校园马文化的核心是“团结、友爱、奋进、担当”,其
中“担当”教育是根据XX辖区地处丘陵深沟,经济较落后,留守儿童较多现状,挖掘马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确立的德育活动切入点和培养目
标,内容就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综合素质能力,形成“自理、自强、自立”品质,通过担当教育实现“
德艺并驰,志骋千里”的办学理念。因此,学校一直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发掘他们生活细节中的教育价值,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
,并以此设计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二、案例中,我们提取到如下信息:1、他的家庭和当地绝大多数家庭一样,都需要父母辛
勤奔忙才能维持生计。这符合XX辖区普遍的经济水平和生活形态,这就决定了当地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和能力,主要体现是:缺乏对孩子成长
的主动思考和规划意识,没有充足的精力和经济支撑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只停留在把孩子养大和自发成长的层面上。2、韩高锐虽然不是严格
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他这样的孩子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都具有相同特征,那就是,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管理孩子,家庭教育处于自发状态。孩子的
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和习惯都是被动形成的,学习生活上缺乏主动意识,往深层次说,就是缺乏进取(奋进)担当精神,主要表现是不做家庭作业(甚
至课堂作业),迟到,不讲卫生,懒散,在集体活动中不愿也不敢出头,遇到困难相比城里孩子在克服中自信和能力不足等。3针对以上分析,XX
小学开展担当教育是必要的,它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也是山区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从韩高锐案例看,如果,深入长期开展担当教育,就能
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他就不会无特殊原因迟到,不会卫生习惯较差,不会对校服不提前准备。自理能力强了,自强意识有了,自然会促进在学习上
主动用功,生活上心理上健康成长。三、担当教育对XX小学办山区精品小学的意义和面临的重任1、XX小学地处经济较落后山区,规模小,师资
老,不配套,生源较差,常常处于边缘化位置,必须要通过一个符合本校特点,又能经过努力做得到的好的切入口办出特色,提升学校形象,提振师
生信心。2、担当教育就是经过两年多理念提炼、实践探索,很有地域特色,又有素质教育内涵,符合当前课改精神的教育载体,只要长期坚持,定
能做出品质,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发展。3、担当教育是个内在逻辑严密,教育意义重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学校应该要认真审视它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用办好精品小学的魄力和毅力,当然也要必要的保障来实践它。2018.4.10
献花(0)
+1
(本文系老盆h8ivja3...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