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民族生活了几千年。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 流传下来了很多民俗, 透过这些民俗, 我们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状态, 可以了解民族文化。 图画和诗词都是民俗的记录者, 下面100幅民俗图,配上诗词, 美极了! 01、燃爆竹(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02、教坊自乐(宋) 内宴初开锦绣攒,教坊齐奏万年欢。 ——和凝《宫词百首》 03、拜年送名片(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拜年》 04、饰梅花妆(唐)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唐·牛峤《红蔷薇》 05、走月亮(清) 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 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 ——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 06、赐银幡(宋) 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07、鞭春牛(明)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 ——唐·元稹《生春》 08、放灯(唐)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李商隐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09、蚕卜(宋)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 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杨万里《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 10、走百病上城头(明) 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 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 ——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 ![]() 11、猜灯谜(清)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郑板桥《念奴娇·宏光》 ![]() 12、请紫姑神(清)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 13、结羊肠(元)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元代诗词 ![]() 14、走百病摸门钉(清) 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 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 。 ——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 ![]() 15、送穷(唐)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唐·姚合《晦日送穷三首》 ![]() 16、春社(宋)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 17、儿童斗草(宋) 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白居易《观儿戏》 ![]() 18、携鼓游(宋)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徐元杰《湖上》 ![]() 19、踏青(周、郑国) 崔家姊妹双燕子,踏青小靴红鹤嘴。 ——杨维桢《崔小燕嫁辞》 ![]() 20、流觞赋诗(晋) 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辛弃疾《南乡子》 ![]() 21、春游(北朝)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韦庄《思帝乡》 ![]() 22、内宴冷餐(唐)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 唐 · 王维《少年行四首》 ![]() 23、担酒上坟(宋)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宋·苏轼《和邵同年戏赠买收秀才三首其一》 ![]() 24、女儿节斗百草(明)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宋·晏几道《临江仙》 ![]() 25、祭扫(唐)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宋 · 高翥《清明日对酒》 ![]() 26、走马射箭(唐) 如撞幢子弩,箭箭中红心。 —— 宋 · 释祖珠《偈三首其一》 ![]() 27、荡秋千(五代)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秋千。 ——唐·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 ![]() 28、卖柳条(清)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唐·鱼玄机《折杨柳》 ![]() 29、浴佛节(唐)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 唐 · 惠能《菩提偈》 ![]() 30、挂五彩线(宋) 系出五丝命可续。 ——《帝京五日歌》 ![]() 31、染红指甲(宋) 洞箫一曲是谁家,何汉西流月半斜。 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郑奎妻《秋日》 ![]() 32、射柳(辽) 竞挽雕弓如月满,尽摧杨柳向风斜。 ——明·王英《端午日赐观射柳》 ![]() 33、饮菖蒲酒(明)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 角黍蔗浆祝尔寿,何妨纵饮入醉乡! ——《饮菖蒲酒》 ![]() 34、挂钟馗(清) 五日终南进士家,深怀巨盘嘴生涯。 笑他未嫁婵娟妹,已解宜男是好花。 ——清·郑板桥《题黄慎钟馗酌妹图》 ![]() 35、晒书翻经(金)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唐·杜牧《西山草堂》 ![]() 36、蛛丝乞巧(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林杰《乞巧》 ![]() 37、穿针比巧(宋) 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明·何景明 《七夕》 ![]() 38、供摩侯罗(宋) 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 双罩红纱厨,娇立花瓶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宋·许棐《泥孩儿》 ![]() 39、丢巧针(清) 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 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诗》 ![]() 40、拜魁星(清) 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 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清·钱琦《竹枝词·拜文昌》 ![]() 41、盂兰盆道场(元)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宋·晏殊《盂兰盆》 ![]() 42、放湖灯(明) 两月三丧哭不干,雁行相对雪衣冠。 红灯照渡同千盏,翠竹扬旙各一竿。 —— 明·王彦泓《盂兰盆道场即事》 ![]() 43、荷叶灯(清)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清·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 44、鸡冠花供祖(清) 供祖瓶插鸡冠花,一时风靡满京华。 只缘物稀价腾贵,移种四郊入农家。 ![]() 45、狩猎(辽)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 —— 金 ·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 46、拜新月(唐)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唐·施肩吾《幼女词》 ![]() 47、秋社(宋) 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赛庙回。 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 书固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 记取镜湖无限景,苹花零落蓼花开。 ——陆游有《秋社》 ![]() 48、钱塘弄潮(宋) 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 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 ——《看弄潮诗》 ![]() 49、供兔儿爷(清) 蟾宫桂殿净无尘,剪纸团如月满轮。 别有无知小儿女,烧香罗拜兔儿神。 ——清·张朝墉《燕京岁时杂咏》 ![]() 50、饮菊花酒(晋) 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 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五代·徐铉《茱萸诗》 ![]() 51、登高(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52、馈春盘(晋)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宋·苏轼《送范德孺》 ![]() 53、冬舂米(宋) 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米计。 群呼步碓满门庭,连杵成腊雷动地。 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日忙。 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篱辉日雪生光。 ——宋·范成大《冬舂米》 ![]() 54、馈岁(宋) 馈岁,中国年俗。北宋时,年底人们互赠礼物,称为『馈岁』,不计酒食与野鲜,每逢岁暮送年盘。馈赠虽少风淳厚,友邻情谊溢山川。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颜色买愉和。 ——宋·苏辙《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 ![]() 55、卖春联(清) 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幅幅卖斯文。 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 ——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春联》 ![]() 56、喝豆粥(清) 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 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声声结善缘。 ——《喝豆粥》 ![]() 57、祭灶(宋)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范成大《祭灶词》 ![]() 58、吃灶糖(清)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 ——清·佚名《吃灶糖》 ![]() 59、跳灶王(清) 又是残冬急景催,街头财马店齐开。 灶神人媚将人媚,毕竟钱从囊底来。 ——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跳灶神》 ![]() 60、烧火盆(宋) 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 大家薪乾胜豆秸,小家带叶烧生柴。 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磔格。 儿孙围坐犬鸡忙,邻曲欢笑遥相望。 黄宫气应才两月,岁阴犹骄风栗烈。 将迎阳艳作好春,正要火盆坐暖热。 ——宋·范成大《烧火盆》 ![]() 61、照田(宋) 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 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 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 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范成大《照田蚕行》 ![]() 62、驱傩(唐) 驱傩是中国年终或立春时节驱鬼迎神赛会活动。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 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唐·孟郊《弦歌行》 ![]() 63、镜 听(唐) “镜听”又称“听镜”、“听响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岁首的夜里抱着镜子偷听路人的无意之言,以此来占卜吉凶祸福。 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 ——唐·王建《镜听词》 ![]() 64、儿童卖痴呆(宋) 儿童卖痴呆是除夕夜,儿童结队提灯来,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 ——宋·范成大《卖痴呆词》 ![]() 65、打灰堆(宋) 打灰堆亦称'打如愿'。古代中国民俗之一,中国民间于正月初一鸡鸣时,辄往灰堆间捶打,谓能致富。 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 杖敲灰起飞扑篱,不嫌灰涴新节衣。 老媪当前再三祝,只要我家长富足。 轻舟作商重船归,大牸引犊鸡哺儿。 ——宋·范成大《打灰堆词》 ![]() 66、贴门神(明) 抱关憔悴两疲兵,众欲麾之我漫亹。 简尔功名惟故纸,傍谁门户有长情。 戟悲雨迹销残画,鍪赖虫丝恋绝缨。 莫向新郎诉恩怨,明年今夜自分明。 ——沈周《送门神》 ![]() 67、压岁钱(清)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宋·文天祥《除夜》 ![]() 68、索罗杆(清) 昔日乌鸦救汗王,索罗杆顶供斗粮。 如今丹阶少人迹,坤宁宫前月昏黄。 ![]() 69、新妇不跪(唐) 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风俗。据说此风俗与武则天有关。 堂堂不语望夫君,四畔无家石作邻。 蝉鬓一梳千岁髻,蛾眉长扫万年春。 ——唐·白居易《新妇石》 ![]() 70、展示嫁妆(清) 东家嫁女儿,珠翠盈千箱。 道路多侧目,门阁生辉光。 ——袁枚《嫁妆词》 ![]() 71、抓周(宋) 头颅七十已看看,喜抱孙来傍晬盘。 敢望吾家有英物,箕裘且欲恋儒冠。 ——袁说友《瑞孙周岁》 ![]() 72、折柳(唐) 湖边杨柳色如金,几日不来成绿阴。 折得柔条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林洪《折柳》 ![]() 73、步障(唐) 步障是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 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 ——唐·韦应物《金谷园歌》 ![]() 74、驿站送信(元) 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 ——元·马钰《满庭芳·邀姚公书》 ![]() 75、茶贩(宋)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76、货郎担(金) 我待绣几朵花儿,可没针使, 急切里等不得货郎担儿来买。 ——元·王晔 《桃花女》 ![]() 77、磨镜(明) 磨镜是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唐·王建《镜听词》 ![]() 78、拉车卖酒(清) 卖酒绿阴傍,无人不醉春光。 ——万俟咏《安平乐慢》 ![]() 79、骑驴打球(唐)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近人步打球。 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王建《宫词》 ![]() 80、相扑(唐) 拳来踢去疾如飞,毕竟输赢是职谁。 闹里有人能著眼,未曾交辊已先知。 ——释道冲《看相扑》 ![]() 81、蹴鞠(宋)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明·钱福《蹴鞠》 ![]() 82、捶丸(宋) 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 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 83、妇女踢球(明) 杨柳抽青复陨黄,儿童镇日聚如狂。 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见围喧踢毽场。 ——清代·前因居士《日下新讴》 ![]() 84、放纸鸢(明) 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 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 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 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元·谢宗可《纸鸢》 ![]() 85、打陀罗(清) 清明佳节柳条拖,放学儿郎手折多。 早送爷娘上坟去,好寻闲处打陀罗。 ——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打陀罗》 ![]() 86、六 博(汉) 六博,又作陆博,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唐·李白《梁园吟》 ![]() 87、双陆(唐) 双陆,古代博戏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棋盘游戏。 一笑承恩便赐绯,论他当局却全非。 平生学得檀公术,打马沿边走似飞。 ——郭登《双陆》 ![]() 88、弄剑与踏杯舞(汉) 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张衡《西京赋》 ![]() 89、西域歌舞(唐)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唐·白居易《胡旋舞》 ![]() 90、瓦子内说书(宋)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 91、傀儡戏(宋) 刻出形骸假像真,一丝牵动便精神。 堪嗤鼓笛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人。 ——宋·易士达《观傀儡》 ![]() 92、酒楼唱曲(金)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 明·李梦阳《汴京元夕》 ![]() 93、高跷(清) 如何好,看秋千戏剧,蹴鞠恢谐。 —— 宋·葛长庚《沁园春·吹面无寒》 ![]() 94、子弟书(清)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 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 宋·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 95、太平鼓(清)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 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 96、盲人走街卖艺(清)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 唐·刘晏《咏王大娘戴竿》 ![]() 97、刺青(唐) 老童发清歌,昌容戏紫鹓。 —— 明·刘基《游仙(九首)》 ![]() 98、斗鸡(晋)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唐·杜甫《斗鸡》 ![]() 99、猴戏(明) 儿童踯躅牛羊戏,陌上行人谓此谁。 —— 宋·赵文《哭亦周》 ![]() 100、斗蟋蟀(清) 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 ——宋·王安石《促织》 【图片】《古代风俗百图》 【作者】王弘力,山东蓬莱人,中国著名连环画家。代表作: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梦狼》《聊斋故事选》《杨志卖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