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预习,可以节省80%的复习时间,我们该如何进行正确预习呢?

 昵称32901809 2018-11-15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了预习的一些重要性,这一篇文章我们着重为大家讲解一下预习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以及预习的一些误区。


预习的基本要求

第一,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以用笔在课本上初步勾画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第二,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批注。

第三,适当的做一些练习题。预习,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练习题以便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和巩固、神话知识系统。如有可能,还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上新课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第四,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5各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章节或者每一个课时总的重点结构或者提纲、摘要。二是每堂课中包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要,并注明出处。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要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预习的方法

第一,课前预习。在阅读教材进行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按照以下5个步骤来做:

首先,认真通读教材,边读边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可以适当做笔记或者批注。其次,利用工具书,参考书扫除障碍,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由于旧知识被遗忘了或者存在知识的缺陷,一定要及时的补充,对经过努力还是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记下来,在上课的时候要努力的听老师讲解。最后,读完教材后合上课本,围绕预习的内容在思考一下,教材讲了哪些内容,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哪些是新知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等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做一些课后练习题,检查一下预习的效果。课前预习一定要抓住教材这个关键,不要还要在没读教材的情况下去看大量的参考书。

第二,阶段预习。一般来说,阶段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元目标法。单元目标法是根据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预习,预习后再对照目标要求检验预习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教材中每小节前方框中的学习基本要求和每章后面的“小结与复习”中的知识点,学习要求进行预习,再以他们为标准检查预习效果。

2、单元教材研读法。单元教材研读法是指通过对单元教材的认真阅读,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达到对单元内容的整体了解,并能了解各章节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图标整理法。图标整理法是指通过预习把设计到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来,找出规律和联系。由此可见,通过阶段预习,可以使我们的整个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第三,学期预习。学期预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序言法。预言法是指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的序言,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等内容的方法。

2、目录法。目录法是指通过阅读课本的目录,了解教材的内容与结构

3、浏览教材法。浏览教材法是指通过认真的阅读课本的序言、目录的基础上粗读正本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

4、教材分析法。教材分析法是对整册教材进行归类并写出教材分析。例如,语文的教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列生字表、列生词表、语法知识归类、列文学常识表、习题归类表、写出单元分析等。

学期预习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寒暑假进行,如等到开学则为时已晚。

提高复习的效果

第一,灵活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的安排,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以及每科的时间,要保证所选择的重点学科,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可以预习的更加充分一些,钻研的深一些,闲时可以多搞一些阶段性预习和学期预习。闲时向前学是优等生的学习经验。

第二,要持之以恒,逐步提高。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之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饿提高,就想放弃预习,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学习成绩是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在做好预习的同时,也做好其他学习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另外,预习的质量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第三,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是预习过于粗放,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有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体的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成效,但是时间利用的不经济,效果不好。总之,如果同学们能够抓住预习中的这三个关键问题,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预习效率。下面是一位同学总结的对语文进行课前预习的方法,同学们可以适当的借鉴一下:

第一步要粗读,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尤其是文言文)那就用工具书来扫清,第二步细读,能使自己大体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出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第三部是持研究态度阅读,这正如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所说的情形,读书时读为之有益,如果精力与水平都具备的话,可对预习中发现的疑点进行考证,则以问难,这是发现与创新的前提。

那么复习中我们会有哪些误区呢?

首先,预习不是越全越好。预习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外语)或者个人感到有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门学科作为试点,当取得一定经验或者成效的时候,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者交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者少预习。第二,预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预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当时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的计划,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为预习而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打乱了整体的学习计划。时间多的时候,可以多预习一点,时间少的时候可以少预习一点,钻的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的新内容全部都钻透。而且,预习不是越深越好。要处理好预习中的深与浅的关系。能够从容自学而掌握新知识是最理想的状态。盲目求深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如能理解基本的,找出不懂的,就可以为高效奠定基础。其次,预习不是越独立越好。在预习时,要处理好自己独自钻研与请教别人老是的关系。自己钻研固然好,但若抱着一定要自己试试自己能力的态度而死啃硬骨头,费时费力,还收效甚微。而请教别人却可以使难题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最后,预习不能代替听课。我们要认真处理好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时已经掌握的内容,上课还要听听老师的分析思路,从而训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同学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如何预习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各人可以遵循基本的原则,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怎么做收获大,就怎么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