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青花山水的审美情趣

 wyj剑神卓不凡 2018-11-15

    元明以来,青花瓷器始终占着彩瓷生产的主流地位。入清以后,青花瓷器仍然是景德镇瓷器最大宗的产品。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在整个清代是最具代表性的。《陶雅》云“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康熙青花瓷器当中,又以青花山水瓷最具特色。康熙青花的特点是色泽鲜明青翠,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这是景德镇制瓷工匠长期经验的积累,熟练地运用多种浓淡不同的青料,分染出深浅有别的蓝色色阶变化,甚至在一笔之中也能分出不同浓淡的笔韵,使所描绘的物象具有丰富的色调。这种特点在康熙青花山水瓷中表现尤为明显,运用在瓷绘艺术中使其更具有审美情趣,达到墨色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青花山水纹瓶

    山水画作为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形式,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对象升华为审美形象,在艺术处理中运用多样表现手法使各种对立矛盾的因素统一在一幅画中,形成协调而完美的画面。山水画既是审美创造的活动,就要按照美的规律来体验形象、创造意境,就必然会产生对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辨证关系的认识。艺术的“真”是自然规律升华为艺术规律,艺术规律要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但自然美作为客体对象,创造审美形象应该是生活的提炼和概括。而绘画技巧运用于瓷绘艺术,加之康熙青料由于加工得法,特别纯净,因而在瓷面上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远非纸绢水翠画所能企及。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中国画由于下具的原因不在刻画写实上下功夫,而舍具体趋抽象,于笔墨点线皱擦的表现力上见本领。其结果则笔情墨韵中点线交织,其气韵生动为幽淡的、微妙的、静寂的、洒落的,没有色彩的暄华眩耀,而富于心灵的幽深淡远。从中国山水画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侧重于现实感受的客观性和艺术的构想的主观意念相结合,后来渐趋强调发挥主体意兴的作用,侧重于从模拟物象和脱略形迹表情写意的方向发展,从视觉反应多于个性反应,到更多地用个性去解释自然,以笔情墨趣形式美的追求来抒写心象。大体讲中国山水画由重色到重墨,由工整纤细到粗简写意,由线条造型到结合墨法的运用,由单一的线型发展到线面结合,由笔和墨不能融洽,到相辅相成融会一体。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

    康熙青花瓷绘中的山水画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一种情景交融互渗,澄怀观道的艺术理想境界,它展示的是简淡、玄远的意味,以大自然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为创作源泉,赋予瓷器本身以灵感,山水成了创作者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也包括陶瓷艺术,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中心,意欲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融为一体,表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画所追求的一种思想情趣和审美趋向。

清康熙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

    明朝的灭亡使得陶瓷艺术从官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知道,明末清初特另是清康熙前期,最好的青花瓷器不是依官府的命令而制造的,而却是民窑为大众的需要而生产的。民窑瓷器,特别是十七世纪后半叶即康熙中晚期的民窑瓷器对中国乃至对欧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几个世纪以来,它们被认为是青花瓷器成就上的顶峰。康熙青花瓷器在技术上的登峰造极,为清代之冠。特别是民窑青花瓷器所表现的那特有的、具有纯中国意味的瓷绘艺术,充分吸收和汲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绘画艺术的精华,在瓷绘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美学讲究含蓄、空灵、内在的美,强化了自然美的规律,充分发挥虚与实形式美法则,使画面获得鲜明、生动、深邃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青花米芾山水图棒槌瓶

    康熙青花山水瓷器还有在器物空白处题写诗句,利用画面空白处的虚实对比将诗情画意呈现出来,将情思寄于造化,化景物为心象,实处向虚处开拓,两者结合产生情意来扩大画面内容。

清康熙青花山水楼阁人物大棒槌瓶

    清代蒋和在《学画杂论》中归纳总结画面景物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此乃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之意”。又如“虚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有详处,必要有略处,虚实互用。”林峦乍霏秋雨初止常有此韵致。处理、解决画面矛盾两重性的因素,目的在于调动各种不同艺术手段的审美功能,把不同视域里的物象慨括地作巧妙的安排。康熙青花山水瓷绘上的构图布局,正可谓独具匠心,恰到好处,应着了古人所说的“浓重求实,轻淡化虚”的画意原理。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

    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康熙朝青花山瓷绘艺术正是在体现自然、把握自然的同时,广泛极取大自然带给人们内心深处的灵气,来表现人化的自然中无穷无尽的意味。这方面确有很多器物上的装饰题材与此相对应。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仰钟式杯

    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境界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在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康熙青花山水瓷绘里面,包含着瓷绘巧匠的匠心独远,深刻体会艺术境界所具有的心灵感受,把充满哲学意味和美学情趣的画面装饰于瓷器物之上,使之不仅仅是一件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更使其具备了艺术意境上的创构,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作者因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画境里不易寻得作者的立场、一片荒凉,似是无人自足的境界,然而作者的人格个性反因此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其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观音尊

    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有伟大的表现力,远景里看不见刻画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浓丽的色彩隐没于轻烟淡霭,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孕育的气韵,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故中国画的境界似乎主观而实为一片客观的全整字宙,和中国哲学及其他精神方面一样。“荒寒”、“洒落”是心襟超脱的中国画家所认为最高的境界,其体悟自然生命之深透,可称空前绝后,有如希腊人之启示人体的神境。

清康熙青花前赤壁赋山水人物笔筒

    总之,康熙朝为清代问鼎中原之时,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日益巩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才鼎盛,能工巧匠辈出。反映在瓷器制作上也是精品迭出,瓷绘艺术日趋多样化,尤以山水瓷绘更能体现康熙时期的风格特征。它所表现的瓷绘艺术中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是清代各朝无法比拟的,开创中国古代瓷绘美学一代风尚。由于艺术上的求“真”和瓷绘艺术的日趋成熟,留给人们的体味也是深刻的。清石涛在对山水画中的辩证认识的一段概括耐人寻味“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渺,此生活之大端也。”他把虚实等相互成因,自然界带普遍的现象,天工施巧之处视为“生活之大端”,以此作为艺术表现规律的一,种探索,利用自然规律,经过认识的深化形式表现程式,升华到艺术规律,既不停留在空,而要从实转化为虚,发展到艺术境界来创造意境,从康熙青花山水瓷绘的创造来看,着眼点在于通过画面有限的形象去表现无限的意象,能将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这是瓷绘艺人和工匠经过长期艺术实践过程的结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