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方今解|桂枝汤:能治感冒还能补虚

 昼三夜二205 2018-11-15


桂枝汤

【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

【典型征象】自汗,感冒后头疼、恶寒、怕风。

【禁忌人群】温热病者忌用。

桂枝汤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的第一个药方,被称为“群方之首”。之所以有如此赞誉,原因就在于桂枝汤在强固根本、抵御病邪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桂枝汤可谓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以后,患者初夏的自汗、腹痛、脉弱等情况都可以用它来调理。仲景方约200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的有28方,占总比重的1/7,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桂枝汤用药仅仅5味,药价很便宜,但效果非常显著。几千年来,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实践证明,桂枝汤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疾病。

感冒患者的“补益剂”

感冒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在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它被称为“伤寒,伤风,中风”。张仲景将感冒大概分为两大类:表虚和表实。其中的表虚者可以用桂枝汤治疗,《伤寒论》中记载:“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张仲景的时代是极为动荡的年代,不管是疲于奔命的难民,还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都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从这个程度上来说,桂枝汤可以称作“补益剂”。服用桂枝汤后,病人会微微出汗,这是机体各种调节机能恢复的标志,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

桂枝汤由5味药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适用于感冒发热,“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热,身上有一点微微出汗等症状。

桂枝是君药,张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中药也遵循取象比类的原则,感冒发热初起,病在表,桂枝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人体受到的风寒。中药里面,皮都是包裹的,都主收敛,既然要取其生发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

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的东西大多主里,固住根本,里边足了,才能把邪气往外赶。

甘草主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摄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助阳,帮助桂枝,为佐使。

大枣入脾胃,帮助甘草,也是佐使。枣肉入脾,脾主肌肉,大枣劈开,用的是大枣肉的濡润之性。

中医治急症,关键是辨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热,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热,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用桂枝汤治疗感冒时,在服药方法上有特殊的要求:一要“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喝一碗热粥,助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如果出汗太过,就喝一碗凉粥,主收敛,也不伤脾胃。二要“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地加盖衣被,约2小时。对于发汗,也是有要求的,汗出要遍身,而且是小汗、微汗,盖被保温2个小时。因为只有汗出透了,才能达到热退、身凉的目的。

张仲景指出,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平素嗜酒者禁用此药方。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元气调上来,病邪就会往下走,侵入身体内部,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感冒发热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宜食清淡食物。

适合营卫不和之证

汗出和恶风是我们在使用桂枝汤时的主症,这种症状反映了营卫不和的病机。那如何理解营卫不和呢?

在人体内有许多重要的气,如营气、卫气、宗气、肾气等,它们都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员。

营气,顾名思义,主管营养,又被称为“荣气”。它是与血共同运行于脉中的气,能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所以与血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将“营血”并称。营气主要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的作用。营气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所以可以“营养全身”;由于营气与血液共行于脉上,可算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可以“生化血液”。

卫气是保卫人身体的阳气,它运行于脉外之气,属阳,所以又被称为“卫阳”。它主要由水谷的精气化生而成,其特性是“慓疾滑利”,即活动能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素问·痹论》中说:“卫者,……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即说卫气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卫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其二,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

其三,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需要注意的是,营气和卫气虽然均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卫气保护营气不致外泄,营气滋养卫气不致虚弱,这种状态称为营卫调和。

营气、卫气运行于周身,布散体表,所以风寒外袭必先影响营卫的运行和功能,导致营卫不和之证。还有的因为疲劳过度、起居失常引起内伤,致使营卫不和证。营卫不和的主要表现有三:出汗异常,发热,怕风。如果同时出现了这三种情况,基本就可以确定属于营卫不和的症状了,这种情况就适用桂枝汤来调理。

桂枝汤由5味药材组成,其中的桂枝和生姜用来阳卫,芍药和大枣用来营阴,甘草用来补益脾胃,调和其他药材。这样的搭配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能力。如果营卫不和不是那么厉害,那么自己泡制代茶饮即可。准备桂枝5克,芍药5克,甘草5克,开水冲泡,保温杯焖10分钟,即可饮用。这些药量可以喝一天(要确保对症)。

加当归、川芎治疗经行感冒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月经来潮前后或者正值经期时,便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周身酸痛等症状,但是经期后这些症状则会逐渐缓解。如果每逢月经期或是在经期前后就出现这一系列症状,并且连续发生两次以上者,即可归属于经行感冒的范畴,有必要接受治疗。如果只是经期偶尔感冒,并非每月都出现症状,则不属于经行感冒;而经行头痛或是身痛,虽然有周期性发病的特点,但是如果没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寒发热的表现,也不能以经行感冒来进行论治。

在中医看来,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始,常可兼夹外邪侵犯人体。一般风夹寒则可能引发风寒感冒,夹热则可能引发风热感冒,而经行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鼻、咽喉及皮毛;无论风寒或风热之邪,首先犯肺,从而出现肺失宣发、气道不利、营卫失和的病理变化,进而出现种种感冒症状。经行感冒的发病原因,与一般内科感冒的病因大致相同,但因与月经周期有关,则须考虑自身的抵抗能力。因为体质虚弱,皮肤毛细孔疏而不密的人,当经行期间,气随血泄,以致体力更虚,卫气不固,所以也较为容易感染风邪而致病。

对于经行感冒的治疗,除要祛风解表之外,还要注意调理气血,即兼顾经期气血不足的一面。在治疗经行感冒的时候,使用桂枝汤,取其辛甘和阴、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功效。由于妇女以血为主,经者血也,在经行之时外感风邪而致感冒,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除以辛温之品驱寒之外,方中还特别加入了当归以补血活血,加入川芎入冲脉血海,通行上下,促进血脉畅通,从而起到扶助正气、驱邪外出的作用。

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出现经行感冒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按压太阳穴、迎香穴、风池穴来防治、缓解头痛、鼻塞等不适症状,效果很不错

帮自汗者排出寒气

自汗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受了风邪,邪风在内会导致营卫不和,营气行走在血液里,卫气固摄在体外,除了护卫肌表之外,还控制着汗孔的开阖。如果风邪不从体内清除,身体对外的门户是开放的,人就会表现出时时汗出、动则益甚的症状。表面上看似乎是发热出汗,但体内却又有恶风。

对于这种因寒邪引起营卫不和而导致的自汗,用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桂枝汤来治疗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桂枝3~9克,白芍6~9克,炙甘草3~6克,生姜2片,大枣4~6枚。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服用后片刻,最好再喝一小碗稀粥,使身体微微出些汗。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加浮小麦30克。不方便煎药的患者,当然也可以选用中成药桂枝汤合剂。

当体内有寒气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寒气排出去。通常我们感觉寒冷时,都习惯喝碗姜汤或者吃点儿热乎的饭菜,等身体出汗了,寒气也就排出去了。不过,由于之前的自汗已经伤及了阴精和阳气,所以此时驱寒的药要用温和一点的。桂枝能够温通血脉,解肌发汗,而白芍能够防止因为汗出而更伤津液。大枣、甘草和芍相配,能够更好地滋阴养血,而生姜、大枣合起来,就能更好地鼓舞脾胃之气,升腾脾胃生发之气,使津液上行。单靠姜枣对脾胃的鼓舞之气还不够,所以喝药之后,还要再喝一碗热乎乎的稀粥,一方面能够加强身体的热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尽快生成水谷之精,补充流失的津液。

《伤寒论》中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病人如果没有肝炎、肺炎等其他脏器的疾病,只是定时发热自汗,是由于营卫不和造成的,可通过服用桂枝汤让病人先其时发汗,调整机体的自我稳定能力。

此外,人也可能因为体虚或者久患咳嗽等症引起卫气不固,从而导致自汗。也就是说侵犯身体的外邪虽然被赶跑了,但是自己的防卫体系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应该用一些益气固表之药。比如玉屏风散,适用于容易感冒的自汗者。补中益气丸,则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畏寒的自汗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