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困扰于失眠的你,应该知道这些!

 茂林之家 2018-11-1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失眠往往会相伴于“远虑”过多的“智者”。失眠着实痛苦,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缩短,会大大影响日间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失眠的常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易醒、早醒且不能再次入睡、睡眠质量差、晨醒后仍有较重的困倦感等等。


失眠一般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患者持续长时间对睡眠质量和数量不满意,往往在青年或中年就开始发病,持续感到忧虑或恐惧,并由于心理上的恶性循环使失眠长期存在。


继发性失眠则可能是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因素引发的疾病。对于失眠,一般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方式来进行干预。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失眠了千万不要紧张,患者要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并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战胜失眠。患者应该知道,失眠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天或几天少睡几个小时是不会马上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完全可以经过病因、心理、躯体松弛等治疗,并配合食疗、中药、西药、针灸、理疗、气功等方法来治愈疾病。但切莫忘记,人的本性就是晚上要睡觉。


对于原发性失眠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调整睡眠习惯,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事实上,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各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时间相对短些对于人体并无多大影响。


而对于继发性失眠,应该以处理、治疗引起失眠的基本疾病或症状为主。一般来说,当引起失眠的病因解决之后,患者就会酣然入睡,失眠也就不治而愈了。


失眠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等。


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可分为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和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non-BZDs),主要通过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催眠样作用。


BZDs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等作用,代表性药物为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三唑仑等。


其中三唑仑属于一类精神药品,一般不推荐用于失眠的治疗,其他均属于二类精神药品。


BZDs可缩短睡眠的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肌张力减退、成瘾性、日间困倦等,老年人还需警惕其肌松样不良反应和发生跌倒的风险。


non-BZDs主要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长期使用产生依赖性的风险较低。另外,唑吡坦与扎来普隆的半衰期较短,体内代谢较快,次日残余效应也较低。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有雷美替胺、阿戈美拉汀等。对于合并睡眠和呼吸障碍的患者可选用雷美替胺,一般不会产生依赖性和戒断症状,可以长期用药。


阿戈美拉汀不仅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因而具有抗抑郁和催眠的双重作用。


对于不能耐受BZRAs或产生依赖性的患者,可选用褪黑素进行替代治疗。


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部分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多塞平、曲唑酮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对伴有抑郁、焦虑的失眠患者最为有效。


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较多,会引起口干、心率加快、排尿困难等抗胆碱能样作用,目前临床上已不作为首选。


小剂量的多塞平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无戒断效应。


曲唑酮虽不能改善睡眠的潜伏期或延长总睡眠时间,但可降低患者的觉醒性,增加慢波睡眠,一般用于短期原发性失眠的治疗。


其他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 还有一些药物,如抗组胺药物、褪黑素、缬草酊等,虽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但临床研究数据有限,一般不宜作为治疗失眠的常规用药。


以巴比妥类药物为例,其治疗指数低,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多,并有宿醉反应,中等剂量就可能会抑制呼吸,多次连续使用有蓄积中毒的可能,安全性不如BZDs,因此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


水合氯醛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但会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短期应用是有效的,但连续服用2周药效就会逐渐下降,目前临床上也较少应用。


此外,酒精可能在短时间内促进睡眠,但耐受很快,夜醒的频次也会逐渐增加,真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临睡前喝酒有时反而不利于助眠。


对于催眠药物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安全地进行个体化治疗,尽量避免药物干预引起的负面效应。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可选用半衰期短的BZRAs,如唑吡坦;


对于夜间频繁觉醒或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可选用中效或长效的BZRAs;


当存在成瘾性时,可考虑以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进行替代治疗;


对于伴有抑郁的失眠患者,可选用抗抑郁药或合用BZRAs与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催眠药物的使用“窍门”


在催眠药物的使用上,宜从小剂量开始,睡前给药。慢性失眠患者适宜使用non-BZDs,可按需给药或间隔数晚给药,3~5次/周为宜。


疗程一般应<4周,如>4周,则需重新进行评估。


此外,还要避免突然停药,逐步减量或变连续治疗为间歇治疗才是上上之选,否则容易出现“报复性反弹”。


老年患者首选唑吡坦,可减少宿醉反应并降低跌倒风险。


对于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失眠患者,慎用BZ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加重期、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时则应禁用BZDs。对于处于稳定期的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建议谨慎使用唑吡坦和佐匹克隆。


值得一提的是,酒精和安眠药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双重抑制作用,严重者会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千万不要用酒来送服安眠药,饮酒后服用安眠药也是不可取的,“卓别林”的死亡就是药物和酒精闯的祸!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 石浩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