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大道至简64382 2018-11-15
《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代表中华文化的最高智慧。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外国人把《易经》翻译成《Change》,一词定乾坤,真的绝妙!《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易经》之变,主要分两种途径,同时进行,一是外在的变,二是内在的变也可以称之:“可见之变”与“不可见之变”。

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一、可见之变:形式的变化。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圣人根据河图、洛书,演变成八卦,即基础单卦: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后又把8个单卦,互相交重,重卦后,演化成八八六十四卦。

“1979年考古学家在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发掘,出土骨角栖和鹿角枝上有易卦刻文八个,例如三五三三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兑下,震上,归妹)。”

说明《易经》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已经在使用,远比《史记》记载的轩辕黄帝早。三皇五帝使用下来,到夏商周,易经有《连山》之变,《归藏》之变,《周易》之变。

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孔子说,易有三变,怎么变,都只有一种易,不是三种易。原话出自孔子《宣圣讲义》:

“夫易之有三者。非三易也。易之三变例也。文王之易。合三者而一之。故言卦之变与易之用。以周易为主。卦变虽从文王。本卦必溯伏羲。故说卦兼及二者次序。后人不明易之用有正变。不知伏羲文王之卦同异之义。不解连山归藏不用之由。要知末有周易。则不得不采用连归。既有周易。则从周已足。”

孔子的意思是说,《周易》从《连山》《归藏》演变而来,合三者而一,有了周易,所以连山归藏不用。

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根据现有资料看,《连山》、《归藏》、《周易》之间的不同,关键在卦序

《连山》以“艮”为首,是因为“艮”是宇宙孕育萌生的第一丝萌芽。易有理数、象三个层面,“艮”在象的层面,代表山;而“艮”在数的层面,则是万物孕育中的第一丝萌芽。

到了《归藏》,以“坤”为首,是退回一步,以退为进,(注:大家谨记一个变的原则,乾卦以进为进,坤卦以退为进。)从万物孕育状态开始,回归,隐藏,所以叫归藏。并不是所谓的“男尊女尊”这种概念。你们要知道,男尊女卑,是人类(封建)社会的产物,易是纯洁的,易之变,只遵循易之理,别无他法。

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到了《周易》,周文王是按照《洛书》的九宫之序而演绎,主要为人事而用。易有天数,有人事。文王之卦,与九宫之气运相随,春夏秋冬,十二流年。平时我们说的风水,主要是气运,与方位,为了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三才相济。

《易经》的可见之变,即外在版本之变,出卦的卦序之变。真正的高手,无招胜有招,无论易怎么变,都能守中,求一。而普通人呢,就会执着于易的形式难以活学活用。

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二、不可见之变:内在变化规律。

易经中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事必求中,物极必反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即遵循生、化、极、变这样一个规律。

“物极必反”,大家比较好理解,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发展到了极点,都会有变。

“事必求中” 怎么理解呢?比如:事情之所以有矛盾,难解决,是因为有争执大家各执一方,互不退让,此为矛盾。如果双方求中,你让一步,我让一步,事情和解了,矛盾也就消散。这就是“事必求中”。

《尚书》中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让大家在为人处世,做事,多用求“中”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则会顺利、畅通。

整部《易经》繁衍万千,其实就只围绕一个字,你悟到了吗?

 

每天学一点《易经》,这是解读《易经》的第9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