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精草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思明居士 2018-11-15

谷精草,别称很多,又叫挖耳朵草、珍珠草、流星草、鱼眼草、文星草等等,为谷精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谷精草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每年秋季采摘,将花茎拔出,除去杂质,晒干即可。也可全草入药,谷精草一般生长于水稻田或池沼边等潮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泛区域,主产于湖北、江苏、浙江等地。

谷精草叶线形,丛生,半透明,花序呈扁圆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鳞片状浅黄色紧密排列呈盘状的总苞片;小花呈灰白色,排列紧凑,表面附有白色粉状物质;搓碎后可见黑色或灰绿色的细小种子;花茎柔软不易折断,味淡,无特殊气味。

谷精草使用历史悠久,首见于成书于宋开宝年间宋朝的第一部官修药典《开宝本草》,书中说谷精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至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言谷精草”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祖国医学认为谷精草性味辛甘平,入肝胃经,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可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谷精草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谷精草素,是为眼科的常用药,对于风热目疾,翳膜遮睛等症见目赤灼热,眵多粘结,羞明流泪,眼涩难睁或黑睛星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即患有结膜炎或点状角膜斑翳时,常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木贼等配伍使用,且其明目退翳之功,似还在菊花之上。

谷精草味辛,质轻,清扬发散,能疏风散热,用于风热感冒之头痛昏胀,恶寒发热,或鼻塞流涕,或齿痛,或目赤肿痛,口渴喜饮,便秘尿赤等,可与荆芥、龙胆草、牛蒡子等配伍使用。

《得配本草》:血虚病目者禁用。谷精草虽是眼科常用药,但其药性辛散,有助火之虞,故阴虚血亏之目疾禁用。

含有谷精草的中成药主要有复明胶囊、复明片、小儿肠胃康颗粒、退翳眼膏等等。

1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谷精草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谷精草,又名流星草、移星草、珍珠草、鱼眼草、文星草。一年生草本。丛生。叶线形,黄绿色,呈辐射生长;花茎纤细,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灰白色;果三裂。有大量须根。多生长于池沼、洼地、溪沟、水渠、田边等潮湿之地。花期6一8月;果期9一11月。

谷精草全草可入药(带花茎的头状花序也在内)。秋季开花时采收。采回后,除去泥杂,洗净,切段,晒干备用。其性平,味甘、辛。入肝、肺经。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等功效。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目生翳障、夜盲症、齿痛、疥疮、便秘等症。可鲜用,亦可干用。可内服,可外用。内服:5一10克,煎服;外用:适量,煎汁,外洗。



一、治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常会伴有头痛昏胀、鼻塞流涕、面红目赤和口干舌燥等症状。谷精草有疏散风热之功。可将谷精草与牛蒡子、荆芥、龙胆草等配伍(量遵医嘱),煎汁服。

二、治目赤流泪 谷精草可疏风散热、明目退翳。对治疗眼白红赤灼热,眵多,羞明流泪及眼涩均有较好疗效。可将其与菊花、决明子、木贼、夏枯草等配伍(量遵医嘱),煎汁服。

三、治目生翳膜 谷精草功擅疏风热,退目翳。若目生翳膜,视物不清。可将其与龙胆草、防风、石决明配伍(量遵医嘱),煎汁服。

四、治鼻衄 将谷精草焙焦,研末,每次取2钱,以热面汤服,可治鼻衄。



谷精草,其主要功效即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主治风热之症和目疾。《纲目》谓:“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可见其明目退翳之功实不可小觑!

欢迎关注土家族阿妹,谢谢分享、点评
展开全部

谷精草是谷精草科植物,入药部位为头状花序,是一年生草本。

形态特征:呈连坐状,须根细软、稠密,无茎,叶基生,线状披针形。长6到20厘米,基部最宽8毫米,有纵脉10多条,叶片有纵横脉构成的小方格(透明)。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4-6mm,总苞片倒卵形,长2-2.5mm。雄花较少,外轮花被片合成倒卵形苞片,先端3片裂,钝,有短毛,6个雄蕊,花药黑色。雌花较多,外轮花被片合生成椭圆形苞状,内轮花被片3,离生,先端黑色腺体,长细毛;雌蕊1,子房3室,柱头3裂。蒴果三棱状球形。

功效:辛、甘,平。归肝、胃经。祛风散热,明目退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还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