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40%评工资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8-11-15
              在我参加工作时,中国是计划经济年代。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按照每个人岗位的性质,执行不同类别的工资。当时国家干部有国家干部的工资标准,如当时毛主席的工资也是每月按级别领取。事业单位有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工业商业都有不同的工资类别标准。

          我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商业部门,按照商业部门的工资类别,我第一年月工资为17.65元,第二年月工资为19,65元,第三年因为从营业员身份改为会计员身份,月工资稍高一点为22元。

          那年代增加工资是每个人心中的大事,如何增加工资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基本上都是与工龄挂钩,参加工作多少年,应当享受什么级别的工资 ,都是很明了的事。在低级别段,向上增加一级工资仅几元钱,几元钱现在看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低工资年代,几元钱就是大钱了。

          我参加工作没几年,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过一次打破常规的工资调整,就是给40%的职工增加一级工资,我不明白当时为什么叫“普调”,百分之一百增加工资才能称普调。我所在的企业,是按部门进行40%人员的确定。我当时参加办公室这一摊、大约有20人,要在其中确定8人。方法是大家集中在一起,面对面,每个人都必须提出8人,然后汇总排名,从高到低的前八名就是办公室这一摊的増资人选。

          那时如果有幸是40%的人选,增加的一级工资大约是5元钱。我那时的月工资是36.54元,如果当选,月工资就四十出头了,好听一大截。那时我吃的菜油一斤0.78元,大米一斤0.13元,六安酒厂的白酒0.7元一斤,办公室同事之间红白事,大伙凑份,一般一人2元,我女儿上幼儿园,9月1日缴学费玩具费8元,(到我孙女这年代要缴1900元,还是普通幼儿园),当时月工资能增加5元,那是既光荣又实惠的一件事。

          不知道别的企业,是不是也像这样面对面,口中唱票的选人,这是一种万般无奈的煎熬。都是同事,要当面说同意谁,不同意谁,我想那时的心情可能都是一样的: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害怕别人不选自己,自己又拿不定主意选谁?公司的一名副经理就在选人时出事了。这是我很尊敬的长者,大约是气氛太压抑,个人也紧张,他突然从自己的座椅上倾倒在地,大家一阵慌乱后,当即用担架抬向九墩塘的专医门诊部,我是抬担架二人中之一。

          到门诊部,医生一番检查后说:脑溢血,已经不行了。去世的副经理姓夏,他是我们单位专业技术的元老,已经是接近退休的年龄。在我工作的年代,像这样的评工资就那么一次 ,也幸好就那么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