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未来:看谭盾夫人如何用中西经验,

 昵称m5Gu5 2018-11-15

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家长而言,他们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孩子成天拿着手机不学习,不打不骂到底怎么管?奥数、绘画、外语、舞蹈,孩子的课外班怎么选?


当传统的育儿观念与不断更迭的社会观念出现矛盾,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焦虑,让许多人进退两难。



带着年轻父母们各式各样的困扰,精英说请教了一位母亲。


她就是黄静洁,中西合璧的亲子专家,上海十大科普公号“父母堂”的创始人,著有冰心儿童图书奖作品《父母的格局》,也是著名音乐家、指挥家谭盾的夫人


谭盾,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创作的著名作品包括电影配乐《卧虎藏龙》、《英雄》,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等等


在黄静洁的育儿观中,她提出了父母的四种智慧:


承认我们其实不懂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选择,护航他们心中的坚持

给孩子时间,相信他们内在的力量

让孩子独立,不做盘旋在头顶的“直升机父母”


这其中体现的,正是对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尊重和信任,父母的这番智慧,便可称之为“格局”。

虽然“格局”似是一个只可意会却很难言传的词汇,然而在黄静洁20年为人母的岁月里,她始终把“格局”定格在脑海中。


育儿先育己,父母的格局在于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天地。


不要急着用家长的目标去禁锢孩子,而是和孩子经营好每一段相处的时光,当家长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处世态度去感染孩子;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也由此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才是父母对子女最好的教育。


也许,所有紧张焦虑、用力过猛的父母们,都应该听一听她的话。


【精英说】出品 时长:09'09''


从育儿“盲”到育儿“痴”


黄静洁的丈夫谭盾,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他曾形容妻子育儿的过程为:“从育儿盲变成了育儿痴”。


谭盾口中的“育儿盲”的确不无道理。


     

当时光倒退回25年前,在纽约下城区一个初夏的傍晚,还是留学生的谭盾与黄静洁在一个红绿灯下相遇,电光火石间,这两位日后携手迈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从未想过要养儿育女


彼时,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妇一心打算“丁克”,即使在发现小生命降临后,黄静洁仍旧我行我素地奔走在纽约、香港、上海间,做着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空中女飞人。

    

生下大儿子谭焉几天后,除了给孩子喂奶,黄静洁不知道、也不关心作为妈妈,还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反而立即在家投入工作。宝宝满6个月后,她又重新回到满世界飞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精英说采访黄静洁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直到黄静洁经历了亲手创立的杂志,因朋友的背信而易手他人,那天,也正值大儿子周岁生日。那一刻,强忍心痛的黄静洁看着眼前的小生命,在她面前蹒跚地迈出人生第一步,黄静洁终于感悟到:


原来曾被那么看重的“事业”可以在顷刻之间失落得一无所剩,但被自己忽视了一年的小生命,却正鲜活地朝自己走来。


从那以后,黄静洁开始重新审视一段更成熟的人生,并在心中认准了一个信念——“这辈子我一定要做好一个母亲”。


  

黄静洁一家三口  

           

在黄静洁的成长过程中,凡是她认准的事情,都会乐观而自信地完成。自此,黄静洁开始把母亲当作生命中最开心、最富挑战性的事业来经营。


2005年,黄静洁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弥补第一次做母亲时,未曾用心体会的过程,去细细品味孕育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日子。后来,她和谭盾的第二个儿子Sean诞生了。


       

二十年来,黄静洁频繁往返于纽约和上海,照顾两个儿子的成长与起居,在这份跨地域、跨文化的经历中汲取东西方的教育精髓,形成了独有的、融汇中西的育儿观,被誉为“中西合璧”的亲子专家。


如今重提做母亲的感受,黄静洁不无动情地说:“做母亲永远都不是知识,是经验,是体验,是领悟,是心悟。


        

      

闲暇里有真教育


面对家中逐渐成长的孩子,黄静洁明白,在每个家庭中,与他们保持亲密联系的时间,大多就是那短短的18年。


从孩子走入大学开始,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这之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让父母与孩子的身影,渐行渐远。


如何在这18年的光阴里,发现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品质,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对于寻找孩子们的“天赋”,黄静洁却没有那么着急。


          

黄静洁和儿子   


在谭盾的影响下,黄静洁的两个孩子早早接触了音乐教育,但大儿子谭焉虽然会几种乐器,却对从事音乐相关的职业没有太大兴趣。


此时的黄静洁就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发现大儿子天生好动,便开始频繁地送他去参加体育夏令营。


6岁到9岁那几年间,每年夏天,谭焉除了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户外度过,爬山、游泳、击剑、足球、篮球……一天到晚乐此不疲,每天回到家,身上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


谭焉童年照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虽然没有发现孩子身上所谓的“天赋”,但黄静洁并不担心,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尊重他们的不一样,才能成就孩子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平日里,她带着孩子们读闲书、亲近自然、家庭DIY、参加夏令营、去内蒙古大草原、到非洲做义工,在闲暇中陶冶情操


在黄静洁看来,“小孩不记得那些不美的事情,Ta只记得好的事情”,带着孩子去美美地过上一个周末,做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开心和美的事情,这些有规划、有意义的闲暇时间,正充当着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优质的养料。


谭焉(最右)参加体育赛事获奖照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每次活动回来,黄静洁都会带着孩子坐在家里的长桌上,进行一场对话。那些急于寻找的答案,则在一点一滴的经历中,悄悄浮现了出来。


在谭焉12岁那年,黄静洁送他去参加了一个艺术类夏令营,对孩子来说,那里可以接触到音乐、美术,写作各式各样新奇的东西。


              


这次夏令营结束回来,谭焉发现了自己对写作的兴趣,慢慢的,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开始憧憬成为一位作家。但当时的谭焉并不知道,母亲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


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能滋养孩子的内心。每每提起这个场景,黄静洁就会笑着说,其实是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把这些所谓天赋的“密码”给破解了开来。


在陪伴中发现孩子的“天赋”


与大儿子谭焉逐渐摸索“密码”的轨迹不同,发现小儿子“天赋”的经历,则充满了戏剧性。


有一天,黄静洁的丈夫谭盾,正在家中弹唱刚谱曲完成的《越人歌》。彼时,还不到一岁、正牙牙学语的Sean,被家人抱着围坐过来,一起聆听这段幽怨悲凉的吟唱。


             

《越人歌》:冯小刚电影《夜宴》主题曲,后由周迅演唱


忽而,大人们惊讶地发现,Sean听着这段凄美的歌声,默默掉起了眼泪。


又过了一段时间,Sean长大了一些,开始学会了走路。一天,他拉着黄静洁的手指爬到钢琴边,轻轻敲出了一段调子。


       宫崎骏动画片《千与千寻》


正当黄静洁疑惑不已时,大儿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儿子Sean敲出的,是宫崎骏动画片《千与千寻》主题曲中的旋律。

       

谁也没想到,原本大儿子趴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动画片,竟然被从没学过钢琴的小儿子,以这样的方式“爬”出了调子。


黄静洁与小儿子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当黄静洁在“无形中”发现了小儿子对音乐的热爱,便渐渐开始往音乐方面进行引导。


每个星期至少去欣赏一场音乐会,学习钢琴、小提琴、作曲、指挥、唱音乐剧…就这样,黄静洁陪伴着小儿子,走上了通往音乐家的道路。


演奏中的Sean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艺术教育:让孩子成为“有趣”的人

黄静洁曾说,比起其他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更愿意思考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所谓的有趣,更趋向于精神层面的价值,它能滋养气质、提升格局。


现代人的一生可以用三个价值来衡量: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个体的期望、 兴趣、爱好甚至是自信心,也正是它们让一个人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变得闪闪发亮而充满吸引力。

              


同样的话,蔡澜也说过:


平稳的人生,一定闷。我受不了闷,我决定活得有趣。


而在黄静洁眼中,艺术教育就是启蒙孩子变得“有趣”的钥匙


被艺术浸染的孩子能够更早地拥有独立思考、感知世界和自我交流的能力。当他们从小接受美的教育、艺术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就会内化为他们的一部分,影响他们长大后的每个言谈举止。



陈丹青说,“自己没有上过大学, 但最后上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就是博物馆”。博物馆,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渊源流传的千古文明,是进行艺术教育最好的容器。


“看得懂过去的人才会变得更智慧”,带孩子去博物馆,感知那些厚重的历史,那些悠久的文明,把世界“植入”孩子心中,就是一个慢养智慧、慢养品格的过程。    


【黄静洁:改变一生的博物馆之旅】

精英说出品 时长:03`03``



回望黄静洁育儿的二十年,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温柔,一步步陪伴孩子,经历孩子的喜怒哀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他们内在的潜力


在黄静洁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仿佛看见作为引路人的她,是如何轻轻柔柔地,唤醒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求知欲和学习欲。


一个内心柔软、循循善诱的母亲形象,就在这场柔和的叙述中,渐渐清晰。


              

本期嘉宾黄静洁,中西合璧亲子专家,冰心童书奖《父母的格局》作者,也是著名音乐家、指挥家谭盾的夫人。专注推展科学育儿观,创办上海十大科普公号“父母堂”。受法国五大国宝级博物馆之邀,实地拍摄首档博物馆官方授权的中文课程《改变一生的博物馆之旅》;受全球知名儿童节目《芝麻街》邀请,作为中国区特邀亲子专家拍摄十二集儿童教育视频;受优酷邀请拍摄优酷首档视频知识付费家庭教育节目。


作者: 小林君,精英说作者,英国文化研究领域海归小硕,用心码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