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千人册(711-720)

 探索者xya81qnj 2018-11-15

711、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初名云,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在哲学方面,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在伦理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满街都是圣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照着良知去做,去“致”良知。由此他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不同意把知行分开看成先后的关系,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他的知行合一说,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强调道德实践,要言行一致。但混淆了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界限,甚至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了,这就陷入了唯心论。王守仁晚年把他的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引起王门后学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论,但他的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阳明心学虽然起过某种冲击圣贤偶像的积极作用,但空谈心性之风流行,也影响了明中叶以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明代大臣,思想家,阳明学派奠基人,倡导“知行合一”,他是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心学宗师。

历史千人册(711-720)

712、李梦阳(1472年-1529年),又名献吉,字恩赐,号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今甘肃),后又还归故里。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朝政治人物,文坛前七子之一。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713、严嵩(1480-1567)字惟中,一字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国政近20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他以事激怒世宗,戕害他人以成己私,并大力排除异己。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渐为世宗所疏远。四十一年罢职;四十四年被削籍抄家。著有《钤山堂集》四十卷。明代权臣,十大奸臣之一。

714、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充经筵讲官,以直言直谏名。后因事坐籍,谪至云南永昌卫,不久病死云南。他于书无所不览。诗文有复古倾向,尤在贬谪之后,特多感愤之作。工度曲,对民间文学也颇重视。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喜藏书。明代文学家,留有名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记事之博、著述之富,他为第一。

历史千人册(711-720)

715、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明朝皇帝,开创“弘治中兴”,其善良宽容,厉行节俭的美德传于后世。是中国所有皇帝中唯一真正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牙刷的发明者。

716、刘瑾(?-1510)本姓谈。陕西兴平人。景泰年间自宫,依太监刘某进用,改刘姓。孝宗时选侍太子。武宗即位后,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8人并得宠,号称八虎。正德元年(1506)十月,诬阁臣刘健、谢迁为首的外廷官僚与司礼太监王岳等内外相结,欲挟制帝之出入,使武宗杀王岳等人,得任司礼太监。三年六月,刘瑾升任司礼秉笔太监,控制朝政。刘瑾日导武宗游戏,使其怠于政事。在武宗宠任之下,刘瑾恣意打击反对派官僚,将大学士刘健、谢迁及尚书韩文和部曹李梦阳、王守仁等50余人定为“奸党”,并与阁臣焦芳深相结纳,以陕西官僚张綵为吏部尚书,制约外朝。他还擅自增加陕西、河南乡试名额,以优焦芳、张綵乡土。为加强对宦官系统的监视,刘瑾创立内行厂,权力在东、西两厂之上。利用秉笔之便,将草奏带回私寓批答。有司奏章必先投他再投通政司。当时,瑾“权擅天下”,有“刘皇帝”或“站皇帝”之称。素贪贿,入觐、出使官员皆须厚献。他还借增置皇庄、皇店之机,扩充自有庄田,仅天津附近所占庄田不下千顷。刘瑾的擅权专横,激起民怨,也引起内廷和外廷的不满。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朱寘鐇以除刘瑾为名,起兵反叛。武宗命御史杨一清、太监张永为总督,监军讨伐。八月事变平息,张永用一清策利用报捷之机,密奏刘瑾诸不法事。刘瑾被逮,凌迟处死。明代著名宦官。

717、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少年随名师习兵法和剑术。父死,袭世职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任千户,守金门(今属福建)。二十八年,任参将,奉命镇压琼州(今海南岛)黎族人民起义。后转战今江、浙、闽、粤诸省,屡次打败倭寇。三十四年,他与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部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斩倭1900余,焚死溺死倭寇数千,继而又在陆泾坝(在今苏州市境)击败溃逃的倭寇。三十五年,任浙江总兵,先平定浙西倭患,又攻克盘踞舟山(今属浙江)的倭巢。后遭诬陷发配大同(今属山西)。四十一年,调任福建总兵。次年,会同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攻克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折倭2200余,救回被掠民众3000余,收复兴化城(今莆田)。四十三年,改任广东总兵,大败侵扰广东潮州、惠州的倭寇2万余。他与戚继光等部配合作战,至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俞大猷从军50载,严于治军,先计后战,不贪近功。抗倭战功卓著。明朝抗倭将领、民族英雄。

718、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代第一散文家'。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

719、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创建的“戚家军”天下无敌。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历史千人册(711-720)

720、徐阶(1503-1583)字子升。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三十一年入内阁,四十二年任首辅 隆庆二年(1568)七月致仕。徐阶性颖敏,有权略,器量深沉。在延平府推官任中,创社学,毁淫祠,捕巨盗,清狱囚,无辜受害者多得平反。在吏部任上,一反过去接见庶官不数语的常规,见必咨以边腹要害、吏治民情,各官皆乐为用;又知人善任,所荐官员多谨厚长者,深得人们赞誉。任首辅之后,尽反严嵩弊政,注意选用与保护人才,谏止动辄捕杀边镇大臣现象。又力救户部主事海瑞,使免一死。明世宗死后,起草遗诏,将大礼议中因言事得罪诸臣全部平反,存者招用,死者优恤;同时起用有节行、恬退自守之士,以励忠义风节。徐阶执政期间,还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课,致流徙尽复,课额不亏。徐阶为取得世宗信任,避免严嵩迫害,也“谨事嵩”。罢官乡居后,子弟家奴横暴乡里,致讼牒山积,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按治,以重金贿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嗾使给事陈三谟,罢去海、蔡。死后,赠太师。著有《世经堂集》。明朝内阁首辅,著名能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