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父岳父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8-11-15
             我的祖父和我的岳父我都没有见过面。我的祖父1953年因病去世,那年我4岁因为太小就是见过面也没有留下记忆。岳父1974年去世,那时我和他女儿还不认识,更未成婚,虽说同住一地但他有脑溢血后遗症,行走困难不能出门,也就见不上面 。

        祖父是读书人,那时曾祖开茶行,人称大老爷,家境宽裕,祖父和他哥哥均在外地读书,祖父进的学校是“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我父亲常说“三农”说学校就在六安,但父亲并不知道这个学校在六安什么地方?前几年偶尔看到张平先生文章,题目就是:“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旧址”并附了一张照片,看了照片恍然有知,学校遗址我映像深刻,这个地方我常走,望东前面有六安老公安处的一处宿舍,再前面是老县医院,三农学校就在老公安处宿舍西面相距仅十多米 。
  祖父岳父


          祖父上的学校原址是清代的安徽四大书院之一的庚阳书院,1918年秋筹办1919年春开学招生,在六安七年时间,以此推算我祖父是在1924---1926年期间上得这所学校,因为1925年祖父整20岁正是上高年级学校的年龄。祖父上这学校大约是最后一期。1926年这学校因军阀混战关闭停办了。

        祖父从三农毕业后就一直委身于教书,流连于私塾学堂。祖父去过哪些学校我不知道,只知祖父去世是在西河口小学。小学离独山镇十几里地,我本想寻这小学看看祖父生活教学的地方,一天上了车,车到西河口,看到四周规整的民居,便打消了再走几里地寻校的想法,变化这么大,祖父去世50多年了,学校已物人两非,不会再有祖父那时的痕迹了。无处去便在东淠河和西淠河交汇处转了转 。

   祖父岳父

  祖父岳父

         
        岳父也是读书人,他1915年生,比我祖父小9岁,大约1935年岳父时年20岁考入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简称安庆高工,其旧址座落在安庆市迎江区宣家花园街18号,安庆市第二中学南校区校园内,原存建筑现在看起来仍然端庄大气。岳父在安庆高工学的是化学,这个学校四年学制,学化学要经常去校办的工厂,工厂生产肥皂,矿蜡烛,雪花膏,各色粉笔和红蓝墨水等。这些经历对岳父受益匪浅,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或是被聘用为省级中学的化学教师或成为工厂企业的技术骨干。

         所言不差,岳父得益在这个学校所得的技能,以后能在家里制雪花膏,岳母说他是一级教师,确实岳父的工资在当时是很高,每月工资90多元。我父亲当时在供销社工作每月工资40元能紧紧巴巴养活一家6口人。

        岳父高工毕业并没有留在安庆,而是回到家乡,1949年在六安县私立六南初级中学任教,1952年在家乡中学教化学,后调六安师专(皖西学院前身)教化学,岳父家人说,岳父上课经常手提一个小鈡放在讲台。岳父在师专多年,以后身体渐差不能再教学,便回家养病直至去世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5页的名师录可以看到岳父的名字 。

          岳父的遗物中有二枚金属章,一枚是圆形,上有“安徽省教职员集训总队”10个字。金属章底部黄白二种颜色,白色部分是安徽省的轮廓图形。1952年安徽省在芜湖市举办了那次集训,岳父参加了那次集训。另一枚金属章也是圆形,上有“六南初中”四字,六南初中的全称是“六安县私立六南初级中学”,该校于1949年3月成立,岳父为该校的教员。那时安徽省长江以北的地方称皖北,六安即是,所以这枚金属章的下部还有皖北二字。

祖父岳父

祖父岳父

         我想 祖父和岳父的一生有着相似的地方,俩人家境都充实,衣食无忧,都上了还不错的学校,都选择了以教书为职业,同样不幸的是都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祖父终年47岁,岳父终年59岁,都没有给后人留下照片只有自己的画像挂在各家的墙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