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走廊为什么重要?看看晚唐北宋就知道了

 9tx22v工人 2018-11-15



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有多重要,可以先看看没有河西走廊的两个朝代是什么状态。

安史之乱后,唐廷为了平乱,不得不抽调原本镇守陇右和安西的军队回援关中,安西军原本镇守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和新疆地区,陇右军则是原本驻扎在河西走廊的军队。在此之前,吐蕃已经强势崛起,正在和唐军争夺南疆,并且在南疆和青海都取得了一些胜利。安史之乱后,唐军突然撤走,等于把这些地方拱手相让,给了吐蕃。

很快,吐蕃就先后占领了南疆和青海,以及河西走廊,只剩下北庭都护府很少数的军队仍然坚守北疆,长达五十多年,但孤悬一隅,唐廷无力救援,最终还是在回纥和吐蕃的夹击之下被消灭了。此后,吐蕃的势力不断东进,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甘肃天水、平凉和陕北。在中晚唐时期,吐蕃更是多次攻破长安,皇帝被迫出幸避难。

在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攻占河西走廊之后,河西走廊就从游牧区逐步变成了农耕区,汉族人口不断增加,虽然西汉末期和王莽末期因为战乱,当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但汉人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汉末曾经失守,但汉魏嬗代完成后,曹真坐镇雍凉,又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西域。永嘉之乱后,中原丧乱,人不聊生,凉州刺史张轨控制下的凉州相对和平,大批中原地区的汉人逃往凉州避难,是凉州地区比较繁荣的时期。

此后,凉州地区先后出现了五凉政权,持续时间很长,尤其是西凉的势力延伸到了今天的新疆东部吐鲁番、哈密一带。一直到北魏崛起,先后消灭了这一地区的割据势力,重新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强迁了当地豪强及乐户、文士到当时的北魏首都大同。一直到唐朝已经大体上统一全国,今天吐鲁番、哈密一带的高昌国大体上也还是以汉人为主的,杂居当地的胡人也在逐步汉化过程之中。

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失陷,这一过程完全被逆转。吐蕃占领河西走廊之后,这一地区被吐蕃视为“幸福之地”,大量藏族人口迁入,至今仍然有些藏族在河西走廊繁衍生息,比如武威附近的天祝,就是一个藏族自治县。河西走廊上的马蹄寺曾经是佛教文化东传中原的重要遗迹,后来也变成了藏传佛教。

唐朝失去河西走廊的掩护之后,关中门户洞开,吐蕃势力不断东进,唐朝在关中毫无安全感可言,中晚唐的版图基本上恢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状态,甚至还要更小一些,因为陕北、天水等地还在秦朝的控制之下,而唐朝也基本上失控了。全盛期的吐蕃能够控制的地方甚至前进到今天的平凉地区,而这里离西安只有不到三百公里,实际上相当于骑兵部队一两天的行程。

中晚唐时期,河西走廊以及被吐蕃占领的地区,逐步和其它民族相互融合,当地汉族的生活习惯也逐步被同化,河西走廊和天水地区都出现了汉人为主的游牧部落。吐蕃崩溃之后,河西走廊曾经发生过起义,汉人重新控制这一地区,并派人向唐朝上奏,希望能够得到援助,但唐朝此时自保不暇,无力西顾,最后还是被消灭了。



宋朝统一之后的版图大体上和中晚唐能够实际控制的区域一致。同样因为没有河西走廊的掩护,关中西部和北部地区成为沦陷区,环庆路、秦凤路都成为边境地区,这个地区以北和以西,都是由正在崛起过程中的党项实际控制。到宋仁宗时期,李元昊正式建立西夏政权,并在之后越过贺兰山,占领了河西走廊,武威成了西夏境内重要性仅次于兴庆府的城市,实际上相当于陪都。

实际上,如果中晚唐和宋朝能够有效控制河西走廊,那么党项在西北是很难崛起的,即使崛起了,战略上也处在被三面包围的处境,是很难对内陆形成实质性威胁的。但是因为没有河西走廊掩护,所以中晚唐的时候吐蕃能够多次蹂躏关中,西夏崛起之初,北宋甚至出现了迁都以避其锋的意见,也有人认为应该直接放弃关中,退守潼关一线。这就是因为失去了河西走廊的掩护,关中地区门户洞开,很容易被攻破。好在宋朝人多千多,才靠着堡垒线逐步稳住了局势。

宋神宗时期经过变法改革之后,宋朝国力有所提高,开始逐步向西夏发起反击,并且攻占了河湟地区的一部分,但同样因为无法实际有效控制河西走廊,缺乏掩护,新开辟的地区也难以自给,不久之后就放弃了。到北宋末期,虽然再次主动讨伐西夏,占领了一些地区,但这时的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占领了没多久北宋就灭亡了,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河西走廊游牧化的趋势。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去河西走廊旅行,就会看到吐蕃和西夏时期留存下来的大量文物遗迹。比如对吐蕃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资料来自敦煌出土的文献,而这里之所以会有吐蕃文献,就是因为吐蕃曾经在这里建立过实际有效的统治。西夏也一样。在武威的历史博物馆里,就可以看到大量西夏时期留下来的文物,包括西夏文的碑记等。

元朝时期,因为蒙古消灭了西夏,所以也就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中原王朝对西藏的首次有效控制。元朝崩溃之后,河西走廊一度被已经逃往蒙古草原的北元占领,一直到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冯胜率兵西征,才驱逐了残元势力,重新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将实际有效控制的范围一度延伸到哈密一带。即便是在明朝中期武力衰退之后,也只是退守嘉峪关一线,一直坚持到明朝灭亡。我们今天如果坐火车穿过河西走廊,仍然能看到明朝时期修建的长城的遗迹,也就是那些漫长而残破的夯土墙。



从汉武帝时期控制河西走廊,并迁徙汉族人民进入当地进行屯垦和开发,到安史之乱河西走廊失陷,这个时期长达八百年。这是河西走廊历史上从游牧逐步转向农耕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而在安史之乱河西走廊失陷之后,到明朝收复河西走廊,又过去了七百年,而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始终无法建立起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完整防线,处于游牧民族的严重威胁之下。

由于游牧民族缺乏规划和建设能力,正是在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也开始严重退化,原来的农田逐步退化成游牧民族的草场,游牧民族的过度放牧又导致草场逐步退化,变成戈壁滩和沙漠,农耕区不断缩小,自然环境逐步恶化。这样,原来已经在这里落叶生根、繁衍生息的汉族人口要么迁徙回到中原,要么迁到西域,要么就只能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到今天,我们在河西走廊也只能看到大片的沙漠戈壁滩和草原,汉族聚居区只有少数绿洲农业区。

所以,从战略上说,河西走廊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如果中原王朝能够有效控制河西走廊,既可以在战略上形成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完整防御体系,武力强盛时也很容易进入西域,建立实际有效的控制。向南,如果能够实际控制河西走廊,也就能够以此为根据地,控制青海,建立起对西藏的控制。明朝就是因为始终控制着河西走廊,所以西藏并未成为威胁,对蒙古的封锁也始终是有效的。

而对中原王朝而言,河西走廊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就在于,保持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才能够掩护关中地区,使关中成为腹地,而不是像中晚唐和北宋一样,关中也成了前线,不太容易出现像北宋面对西夏时那种随时都准备放弃关中的局面。

如果从地图上看,这一点就更容易理解一些。今天的陕北到鄂尔多斯一线大体在西安的正北方向,而这里也是长城线的中间点,向西直到嘉峪关和向东到山海关的两条线,就像中原地区向北长开的两条手臂。失去了河西走廊,就等于一个人失去了一条手臂,半边身体就暴露在敌人面前,在面对威胁时只能躲闪,而无力还击。只有同时保持着两条手臂都张开的中原王朝,才能更好的掩护中原地区,也就是保护自己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