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药师带你认草药——海金沙

 昼三夜二205 2018-11-15

         每次聊到中草药,总是容易勾起起药师童年时在乡间采摘草药的记忆。每年夏季一过,路边灌木中,有一种藤本植物的叶片边缘开始卷起黄色的皱褶,将其连藤一起采回后晒干,然后揉碎叶片,用簸箕风去碎叶,就会留下一层金黄色的粉末,儿时不知其为何名,就随大家一起取名为“黄粉”,这种“黄粉”村头的药材收购站会收购,而且收购价格是所采草药中最高的。今天,药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味中草药——海金沙。



       海金沙植物与前几期介绍的草药不同,以前介绍的草药都属于种子植物,而海金沙比种子植物古老,它属于蕨类植物门,也是蕨类植物中不多见的攀援性藤本植物,它与种子植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会开花结果,依靠叶缘的产生的孢子进行繁殖。海金沙药材用的正是其叶片上产生的成熟孢子,孢子非常细小而光滑,呈金黄色,握在手中会犹如海边的细沙一样从指缝间溜走,故名“海金沙”,用火点燃会噼啪作响并呈现闪亮的火花。

        海金沙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生长于山坡灌木丛、林边及路边,其为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长可达4米,叶片呈羽状或掌状分裂的三角形,分为不育叶和孢子叶。夏末,孢子叶在其叶片边缘下方开始产生流苏状的孢子囊,叶片也收缩成深裂状,待孢子成熟未脱落前将其收集,即为中药海金沙。



         海金沙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宋代嘉佑年间的官方本草典籍(即如今的药典)《嘉祐本草》。《本草纲目》也记载其“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海金沙,在中药学分类中属于利尿通淋药。其性味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主治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即西医中的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其尤善于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通之要药,在各种治疗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的中成药配方中,均可见到海金沙的身影。除了用其孢子外,海金沙的茎叶也可入药,药名“海金沙藤”,其功用与海金沙类似,兼能清热解毒。


供稿:安吉县中医院




浙江中医药

关注我们:zjzyy-zg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