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贾母的智慧,何以懂《红楼梦》?

 新庆爱读书 2018-11-15

《恺叔说红楼梦》第115期

不懂贾母的智慧,不足以读懂《红楼梦》。

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以贾家为主线,而贾母作为贾家的灵魂人物,更是他笔下重中又重的人物。

贾母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只会一味享乐,她其实是守护贾家的一棵参天大树。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不鼓励女子去读书的时代,

如果不是从小就被贾母带在身边教养,并让自己去读书,元春能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当女史、后来更是才选凤藻宫并加封贤德妃吗?

如果不是从小就被贾母带着远离了冷漠无情的邢夫人,并让自己去上学,迎春估计永远也迎不来人生的春天。

如果不是从小就被贾母带着离开了黑心肠的赵姨娘,并让自己去读书,探春会成为在管理方面连王熙凤都自愧不如的三姑娘吗?

如果不是从小就被贾母接到荣国府照料,并让自己去上学,母亲早逝、父亲又不管不顾的惜春,估计会变得跟她哥哥贾珍一样、越堕落越快乐。



因为有了贾母的教导,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成为了皇上身边的大红人,能在贾家的外部为家人保驾护航。

因为有了贾母的教导,探春变得“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兴利除宿弊”,她在大观园首创的承包制,更是贾家百年历史的一大亮点。

因为有了贾母的教导,迎春和惜春都“出淤泥而不染”,活出了自己人生的春天。

如果没有贾母的教导,元春四姐妹很有可能都会活得像夏金桂、多姑娘那样低俗不堪。

在当时,贾母能拥有这种重视女子教育的智慧,是十分难得的。

除了拥有重视女子教育的智慧,贾母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智慧,那就是不为难晚辈、不给晚辈添麻烦。

婆婆、媳妇和孙媳妇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天敌关系,极少有做婆婆的,不为难自己的这些晚辈的,很多婆婆更是没事找事、以给这些晚辈添麻烦为荣。

但贾母不是这样的人,她对自己的晚辈都特别好。

她的两个儿媳妇,邢夫人“傻黑苦”:愚钝、腹黑、苦瓜脸,而王夫人则像个木头、不会说话。她们两个如果是其它侯门公府的媳妇,估计会被婆婆各种嫌弃。

然而,贾母一直很体恤她们的不易。按理来说,她们两个,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伺候好贾母。但是,贾母一直尽量不给她们添麻烦。像邢夫人带黛玉去见贾赦时,贾母就让她不用再过来伺候自己吃饭了。像贾母在雪中前往大观园,也没有通知她们两个,不然她们又要做一大堆的准备。另外,贾母经常还提前放她们两个走,让她们不用一直伺候自己。在那时,能有这样涵量的婆婆并不多见。

贾母不仅对儿媳妇好,对孙媳妇更好。

贾母的大孙媳妇李纨年轻守寡,她一个人要负责把儿子贾兰带大,还要带迎春三姐妹和黛玉这些姑娘做针线,这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对李纨来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伺候好贾母。

换做一般的婆婆,并不见得就会对李纨这种孙媳妇好。然而,贾母一直没有为难李纨,考虑到李纨的不易,贾母不但把她的月钱从五两提升到和自己一样的二十两、年终分红也给了李纨大份,而且尽量不麻烦李纨来伺候自己。

有一次,贾母过来大观园找宝玉他们玩,李纨赶紧站起来伺候她。没想到贾母竟然让她坐下,说:“就如同我没来的一样才好,不然我就去了。”

可见,贾母真的对李纨很好。



除了李纨,贾母对自己的另一个孙媳妇王熙凤也是疼爱有加。

王熙凤要管理好荣国府其实非常不易。在《红楼梦》第74回写道,王熙凤面临周转困难,于是让贾琏托贾母的丫头鸳鸯,将贾母的一些私房资产偷偷运过来,然后由贾琏拿出去当了钱周转,等日后收了租金再补上。

贾母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还故意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实际上借鸳鸯的手去帮助王熙凤渡过难关。

换做是像邢夫人这样的婆婆,对此一定很生气,觉得孙媳妇是在处心积虑想要吞掉自己的私房钱。

这不正显现出贾母对孙媳妇的好吗?试问能做到像贾母这样体贴孙媳妇的,又有几人呢?

贾母除了有重视女子教育、体恤晚辈的智慧,她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智慧,那就是上善若水。

虽然贾母已经是享福人,但是她作为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在《红楼梦》第29回写道,有一天,贾母带着贾家的人去清虚观打醮。

贾母的轿刚到了清虚观门口,王熙凤知道鸳鸯等丫头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于是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扶。

刚好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拿着剪筒,在剪各处的蜡花。他得知贾家的人来了以后,急忙赶着出去藏起来,没想到一头撞在王熙凤怀里。凤姐便一扬手,朝小道士的脸狠狠抽了一巴掌,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大骂道:“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

那小道士顾不上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众婆娘媳妇看到这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

王熙凤告诉贾母,是一个剪灯花的小道士没躲出去,这会正在混钻。

贾母知道后忙说,快带那孩子过来,不要吓着他。如果吓着他了,他的父母一定会很心疼。

贾母于是叫贾珍去好生把那孩子带了来。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颤。贾母让贾珍把他轻拉起来,叫他别怕,又跟贾珍说:“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多得贾母,这个小道士才躲过一劫,不然他早被贾家那些婆娘媳妇打出童年阴影了。

可见,贾母秉持了“上善若水”的做事理念。她的为善,其实已经帮贾家积了很多的阴德。



综上所述,贾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重视女子的教育,体恤晚辈和一直保持“上善若水”的为人准则,能同时做到这三点的,试问又能有几人呢?

因为有贾母这颗菩提大树的蔭护,她活着的时候,贾家还算维持得比较平稳。后来,贾母死了以后,贾家很快就“树倒猢狲散”,可见没了贾母,贾家是万万不行。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非常欣赏贾母的大智慧。在他看来,贾母就是贾家的镇家之宝。贾母虽然只是一个小女子,但是她的身上却有大大的能量,用自己的智慧守护着贾家前行。

越懂贾母,才会越懂《红楼梦》。当你能深谙贾母的智慧,就会读懂更多《红楼梦》想要传达的智慧!

对于贾母和《红楼梦》,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