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刚出了18年三季度财报,雪球上详解的文章不少,不赘述。从个人角度,仅以Q3财报为基础,再聊聊对 $腾讯控股(00700)$ 的一些看法和判断,欢迎拍砖。
头条 头条的崛起是今年的热点话题,腾讯也因为抖音碾压微视而被媒体们诟病和剖析,从技术实力到组织架构。以前,对于钟意的好公司,我也有类似的奢望——碾压所有竞争对手,占据所有用户时间。今年想通了:一个卖手机的( $苹果(AAPL)$ )都可以市值万亿,凭什么微信必须占据所有的用户时间? 放下执念,其实互联网公司主营业务与核心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和护城河就行了。比如,从Q3的数据看,MAU 10亿的微信同比增长10%,环比2.3%,并没有被抖音影响而坠落。微信怕的是成为遇到iPhone的诺基亚,至于用户时间——所有的App都是互斥的,用户来来去去,时间起起伏伏是常态。说个题外话,你觉得抖音到底威胁了谁?某群的朋友说的我很赞成:其实是微博,以及今日头条App(原因留作今天的第一道思考题)。 游戏 游戏也是看空腾讯的重点之一,尤其今年的政策。但这恰恰不是我担心的,身处行业才知道大公司的底线和合规性远超其他小玩家。就像我在《读懂 Facebook》(https://xueqiu.com/4212501514/113912745)中说的:长期看政策是扫清竞品的,是大公司的护城河。另外,关于如何解读政策,建议学习下 @仓佑加错-Leo 的文章《聊聊互联网投资的政策风险》。 关于游戏,我倒是担心两点:其一,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我国游戏 ARPU/人均GDP 居全球首位,让我略惊讶。虽然,游戏跟经济的关系并非线性(经济危机下,电影游戏等娱乐行业反而可能更繁荣),但人均GDP未来会不会成为游戏 ARPU 值的瓶颈未可知。其二,游戏海外部分的发展较慢,海外本来应该是发展空间和机会(不受第一点担心的限制),但腾讯之前做得不好(尤其欧美)。这次财报好像也没有单独披露(谁清楚的话欢迎分享),估计情况一般。 广告 这次财报广告的数据比较好看(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15%),不过完全在我预期之中,之前就跟朋友说过,广告是腾讯3年内确定性最高的增长空间。更重要的是,微信广告的负载,以朋友圈为例,一直比较低,不信的朋友打开微博和 Facebook 感受一二。业绩会上说广告业务发展目前是「供给约束」应该是事实,腾讯的朋友也证实了这一点(不是杀鸡取卵,而是养羊薅毛),甚至提到这个就是公司的营收调节器,收放自如。 云服务 根据Q3财报,云服务和支付一起放到其他收入里,增速进一步下降到69%。除非两者增速差距很大,否则云服务不到100%的增速,不到100亿的年收入(18年前三季度60亿),3年内估计都难堪大任。 但,跟抖音不一样,云服务是腾讯可以也应该去抢夺的市场:一方面,云服务市场空间足够,即使国内不做第一(仅次于阿里云)也有足够的营收可以争取。另一方面,公司类似小程序等的一些已有业务,对于云服务的推广和使用也有资源优势和协同效应。挑战在于,云服务又属于腾讯不擅长的2B业务。短期值得欣慰的是,组织架构调整在此有所加强,也体现了公司的重视。 支付 跟云服务一样,短期难以期待,长期值得投入。不过,支付是不是需要往新零售或者O2O方向(2B)走,个人觉得未必;也许作为一个用户的工具(2C)提升微信的粘性和活跃度就够了。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包括业绩会上提到的医疗和运输)对于腾讯还比较遥远,二级市场投资人暂时可以忽略。而且,以我之前垂直行业+互联网的经验看,这些业务以2B为主,必须结合线下,因此也受到行业认知、资源壁垒和从业既得利益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阻碍),发展速度和普及率会低于大部分人的预期。举个例子:电商如此发达的今天,想想为啥很少人在线上买车和买房(第二道思考题)? 投资 投资不应该作为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的主营业务。根据此文的数据,腾讯投资收入占比近几年有增长趋势,但只要不进一步提升,整体还算合理。反过来,也不应该把投资当成洪水猛兽,毕竟投资有长期可持续的收益(伯克希尔也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呢),还具备一定的协同效应(可惜腾讯这块做得也不如 $阿里巴巴(BABA)$ )。建议就是,看财报的时候把这块拆开,比如Q3的净利润增速应该是3.4%而非15%。 估值 最后,说说客官们最喜欢的部分——估值。说实话,我之前对于腾讯的游戏业务和云服务部分预期略高,最近观点有所调整。整体上看,目前估值合理,3年内营收和利润难有爆发。因此,个人建议长期定投,控制仓位。 好团队还有一手好牌,看得懂的投资者好好把握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