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粤东“小井岗山”之称的丰顺八乡山 正致力于红色旅游的开发

 369蓝田书院 2018-11-16
八乡山镇位于丰顺县西南部,当地峰峦重叠,溪流纵横,云雾飘绕,峰险洞幽,曾引来不少文人雅士写下许多华丽诗章。不过,最为当代人称颂的还是当年红军在此战斗的英勇事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八乡山是广东省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有粤东“小井岗山”之称。
走进八乡山镇,给记者最深的感受就是山高林密,一条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成为连接八乡山镇各村庄的纽带。行走在弯曲盘旋的山路上,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常常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滩良村。当年的东江苏维埃政府就在这里成立,如今滩良村建有东江苏维埃纪念馆。从纪念馆中大量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八乡山与红色革命渊源颇深。早在1925年,农民运动就已经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老一辈革命家古大存带领革命同志辗转八乡山,成立赤卫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尤其令人瞩目的是1930年这里召开了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东江苏维埃纪念馆所在地就是当年的会议旧址。
据《丰顺县志》记载,1930年5月1日,东江特委在此地召开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东江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各团的代表,以及广州、琼崖、粤北等地区的代表184人,会议历时10天。会议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并选举产生了东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陈魁亚、副主席古大存。会议同时宣布成立红十一军,古大存任军长,颜汉章任政委。军部设于岳潭村。丰顺县史志办主任张镇有介绍说,红十一军全军有3000多人,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的编入正式序列的红军队伍。
红十一军的成立,标志着东江地区的武装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红十一军成立后,斗争足迹遍及东江地区的梅州、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惠州、河源等17个县市,经历了大小战役百余次,直到1935年冬才在敌人的不断围剿下解体。
从纪念馆出来,记者来到了纪念馆右侧的君裕楼,君裕楼为两堂两横建筑结构,以砖瓦木桁构筑,门坪外有围墙。据介绍,当时古大存曾在此处休息疗伤。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君裕楼外墙上的字。八乡山镇滩良村党支部书记曾祥派说,工农兵代表大会结束后三天,国民党“白匪军”就从五华过来了,所有的大会会场都被烧掉了,墙烧黑了,现在还是黑的。他们来了一个连长,写一手好字,他自己拿了个墨盘,笔蘸了就写,“生擒古大存,赏银两万元”。墙上所有反动标语都是他写的。
记者的下一站来到八乡山镇的小溪村,这里是八乡山第一仗的发生地。据介绍,当时革命活动在八乡山如火如荼的开展,引起了敌人的恐慌。1929年3月30日晚,国民党政府丰顺县第三区区长黄夺标,率领地方武装二百多人分两路“围剿”八乡山苏区。小溪村退休老干部曾祥蒙说,古大存同志在这种情况下,审时度势,分析敌情,在小溪村开了个紧急会议,按照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形,古大存同志就采取分头出击的方式。
一切准备就緒之后,趁着敌人在小溪村里宰鸡杀鸭、狼吞虎咽的时候,我们埋伏在山上的队伍,接二连三吹响了进军号。敌人见势不妙,只能撤退。随后当敌人逃往伯公坳时,早已埋伏在此的红军和赤卫队,马上投入战斗,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八乡山第一仗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战役。除了滩良村、小溪村之外,在八乡山的其它乡村也有不少革命遗址。为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作用,如今八乡山正致力于红色旅游的开发。文史研究者黄立靖说,现在这个大峡谷根据旅游的发展,与红色结合起来,建设成为红军绿道。一个是健康的绿道,游客来这里走走,大峡谷的负离子对人非常好,再一个结合以前的历史,弘扬红色的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八乡山还计划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户外团队活动、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红色旅游区,真正发挥这片红色土地应有的价值。
详情请留意今晚(15日)《民生档案》相关报道

版权声明:版权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供稿/民生档案 记者/杨海珊 陈少鹏
橄榄小编/立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