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半城湖之缘 2018-11-16

欧阳修作为开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不仅个人成就功若丘山,他还以卓越的识人之明提携、影响、造就了一大批年青人,从而使宋代文坛群星璀璨。在众学生中,受益最多、最杰出,与他感情最深的当属苏轼。尽管二人年龄整整相差30岁,但却成了志趣相投、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您还别说,在这对文坛大鳄之间还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呢!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轼

趣事之1:躺着中枪。欧阳修十岁那年,一次和小伙伴在邻居家捉迷藏,无意间发现了六卷残破的《昌黎先生集》,这是他和韩愈这位文坛先贤的第一次神交。受其影响,欧阳修决心以韩愈、柳宗元为榜样,倡导古文运动,开创一代文风。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欧阳修

嘉祐二年,也就是1057年,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好者好,恶者恶。他要为朝廷选拔的自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有识之士,而绝不是那些言之无物、只注重文章形式的庸碌之辈。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曾巩

阅卷之时,欧阳修发现一生员的文章明显好于他人,其文笔清新、语言平实,简洁流畅、说理透彻。此卷本应判为第一,但欧阳修认为此文必出自学生曾巩之手,为了避嫌,就判成了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考卷不是曾巩的,这位举子名叫苏轼。就这样,苏轼不幸躺着中枪,与第一名失之交臂。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曾巩、苏辙等北宋文坛的一批重要人物,这些人后来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轼

趣事之2:出人头地。在古代,士子及第后均会拜在主考官门下,称其为老师,而且往往还要行谒师礼。21岁的苏轼以第二名高中进士,自然异常兴奋。他当即泼墨挥毫,给主考官欧阳修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感谢信。欧阳修读信后,惊呼:“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轼

礼部复试,苏轼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非常认可他的文章,但却不知其典出何处。后来,苏轼前来谒谢,欧阳修问其出于何典。苏轼说出于《三国志·孔融传》。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又问。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鲤鱼跃龙门

欧阳修恍然大悟,并为其创新精神和豪迈气概所打动,不禁赞叹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欣赏、鼓励、提携下,一时间,苏轼这一文坛新秀声名大噪,惊动京师。所以,苏轼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整个京城。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东坡赏月

趣事之3:颍州情结。颍州,即今安徽阜阳。当时处在宋都汴京通往江南的要冲,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厚重,是文人骚客的向往之地。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颍州风光

回望欧阳修一生,确实和颍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被贬,还是自请;是短居,还是长住,他一生曾八到颍州。最后一次是1071年,欧阳修连呈三表,力请辞官养老。最终获准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带职致仕。7月4日,欧阳修终于来到自己魂牵梦萦的颍州。但是,好景不长,次年7月23日,被苏轼称为“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代之师”的欧阳修便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6岁。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欧阳修墓

在欧阳修辞官养老的同时,苏轼也主动放弃了权开封府推官、磨勘迁太常博士的显要职位,自请外补到杭州任职。在赴任途中他和苏辙专程去拜谒了致仕归颍的欧阳修,并陪他度过了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辙

欧阳修一生写下了大量知颍、思颍的诗词,他还特地撰写了《思颍诗后序》和《续思颍诗序》。无独有偶,苏轼在1091年8月至次年3月,也曾自请出知颍州,同样留下不少知颍及日后思颍的篇章。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颍州风光

欧苏两代宗师均被颍州所吸引,并都用上百篇佳作来歌咏颍州,思忆颍州,一方面可见颍州魅力独具,另一方面足见师生二人的共同情结。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轼

趣事之4:不辱师门。为开创一代文风,欧阳修这位文坛领袖不仅身体力行,积极当好表率,而且善于借势,利用做主考官的机会,选贤荐能,团结同道,大胆以考场文风引领带动整个社会文风的改变。在他的识拔和培育下,苏轼、曾巩、苏辙等一大批文坛精英成为古文运动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健将。在他们影响带动下,风靡一时的“西昆体”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晦涩难懂的“太学体”也很快遭到淘汰,清新、质朴、平实、自由之风重新回归文坛,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最终胜利。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轼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他:“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欧阳修

苏轼是欧阳修最看重的学生,故对其要求也最严格。他曾语重心长地对苏轼说:“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苏轼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他谨记恩师教诲,奋发有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轼

欧阳修逝世时,正是苏轼通判杭州的第二年。噩耗传来,苏轼不胜悲恸,但因公务羁绊,不能亲临吊唁,故与孤山寺僧惠勤同哭于惠勤僧舍,并做《祭欧阳文忠公文》,以示哀悼。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欧阳修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苏轼因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故与恩师欧阳修并称“欧苏”,并名列“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他还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因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且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欧阳修故居

元祐六年,即1091年8月,回朝仅有数月的苏轼又因政见不和自请出任颍州知州,此时距欧阳修病逝又已过去了20年。这时的苏轼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坛领军人物,甚至是整个宋朝文人的代表。他再次来到欧阳修的故居凭吊,郑重告慰恩师英灵:虽无以报,不辱其门!

欧阳修轶闻趣事:与苏轼的忘年之交

苏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