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当街脱掉裤子?刘备早年的“洛漂”生活究竟有多惨?

 时拾史事 2020-05-27

刘备虽然出身东汉宗室,但因父亲早逝,家庭条件并不太好。这一状况使得他较早就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生活,成为一名社会人。

也正因如此,刘备文化水平不高,虽然通过家族关系拜大学者卢植为师,但他显然并不珍惜对他这种贫困户来说十分难得的求学机会,而是“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明明一个屌丝男,却喜欢打扮成高富帅骗美少女,这种行为遭到了那些真正的高富帅——世家大族的士大夫们的鄙视。因此,刘备后来虽然立下不少军功,仕途却屡屡不顺,很可能是早年放浪不羁的行为作风得罪了人。

不过,作为一名社会人,刘备朋友多、门路广,他不甘心被人打压,自然要到洛阳去找关系、跑门路,努力出人头地。《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载:“灵帝末,(刘)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这条史料很少受到重视,但它透露出一条关于刘备早年政治活动轨迹的重要信息:在汉灵帝驾崩后几个月的混乱期内,刘备就在洛阳,在董卓入京,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纷纷出逃时,刘备跟着曹操来到沛国,参加了曹操的部队。

那么,刘备为何要来到洛阳的?他是以何种身份来到洛阳?又从事了哪些活动呢?由于史书记载不详,需要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

问题一、刘备为何来到洛阳

陈寿所著《三国志·先主传》正文中对刘备投靠公孙瓒之前的早年生涯的记载很简略,而且缺少时间节点。其主要经历大略如下:

十五岁(175年)时,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求学于卢植。

灵帝末,黄巾起义,从校尉邹靖讨黄巾军,有功,除冀州中山国安喜县尉。因鞭打督邮,辞官。

不久后,随骑都尉毌丘毅赴丹阳募兵,路经徐州下邳郡,遇贼力战有功,除青州北海国下密县丞,迁青州平原郡高唐县尉,再迁高唐县令。

灵帝崩后,从讨董卓。兵败后投奔公孙瓒。这以后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不再赘述。

按照上述记载,刘备似乎从未到过洛阳。但实际上,以上记载并不完整。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典略》和《英雄记》,补充了刘备早年生涯的两项重要经历。

《典略》载:“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英雄记》载:“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

按照《典略》所载,刘备还曾参与平定幽州张纯之乱,在战斗中通过装死捡回一条命,后来因军功得以被任命为安喜县尉。但张纯之乱发生于中平四年(187年),在黄巾起义(184年)被平定之后,这与《三国志》本文记载刘备因参与攻打黄巾军而被授予安喜县尉,存在矛盾。

按照《英雄记》所载,刘备在灵帝驾崩前的一段时间内身在洛阳,这似乎与《三国志》记载刘备先后在北海国下密县、平原郡高唐县当官,又存在矛盾。

鱼豢(生卒年待考),长鱼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国郎中、著名史学家。

《典略》的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鱼豢,《英雄记》的作者是王粲,二人都是与刘备同时代的人,当代人记当代事,应不至于凭空捏造事实,所以以上记载的基本事实应该是无误的,只是某些细节存在出入,才导致出现矛盾。

黄巾起义和张纯之乱前后相距三年,所以刘备先参与平定黄巾军,后来又参与平定张纯,客观上完全有可能。刘备在平定黄巾军后任安喜县尉,因鞭打督邮去官,在刘子平推荐下参与平定张纯,在战场上死里逃生,又随毌丘毅赴丹阳募兵,在下邳立下军功,得授予下密县丞。《典略》记载的“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中的军功,应当是指刘备在下邳所立的军功,只是把刘备因此获任的下密县丞误为安喜县尉。大概是刘备早年历任的县级官职太多,鱼豢搞混了吧。

至于《英雄记》和《三国志》的矛盾,也很好解释。刘备任下密县丞不久,再次离职去官。原因不详,大概还是得罪了人。于是,刘备到洛阳活动关系,找人帮恢复官职。刘备此时能找得到的又能帮得上忙的人至少有两个。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一个是他的老师卢植,此时在尚书省任尚书,是个实权人物,但刘备作为一名“不甚乐读书”的差生,是否能得到卢老师的青睐,大有疑问。另一个是毌丘毅,时任骑都尉,是何进的亲信,刘备在下邳之战中立下军功,毌丘毅应该是认可的,所以他很有可能会帮刘备一把。但关于毌丘毅这个人,缺乏史料记载,生平事迹不详,他在何进面前究竟有多大的发言力和影响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到刘备,也是个疑问。

尽管如此,刘备的活动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他先得到了高唐县尉的职务,但他仍不满足,继续在洛阳活动,终于又得到了高唐县令一职。正在此时,发生了汉灵帝驾崩、何进被杀、董卓进京等一系列重大事变。所以,刘备很可能并未实际到高唐县任职,高唐县尉和高唐县令,都是他在洛阳跑官得到的职位,但还没来得及正式上任,他就跟随曹操出逃前往沛国了。

通过整理以上史料记载,加以综合分析,刘备早年的工作经历如下:

熹平四年(175年),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求学于卢植。

中平元年(184年),从邹靖讨黄巾军。

中平二年(185年),任安喜县尉。

中平三年(186年),鞭打督邮,去官。

中平四年(187年),经刘子平推荐,参加征讨张纯,兵败后装死逃回一命。又参加毌丘毅的部队,南下丹阳募兵,在下邳征讨盗贼,因功受任下密县丞。

中平五年(188年),因故辞任下密县丞,来到洛阳活动,受任高唐县尉。

光熹元年(189年),继续在洛阳活动,升任高唐县令。4月,汉灵帝崩。8月,何进被杀,袁绍袁术灭宦官,董卓进京,袁绍等人出奔,刘备亦随曹操出奔沛国。

刘备受任高唐县尉,如果走的是毌丘毅的门路,那他很有可能为何进效力,参与了何进抓捕中常侍蹇硕、围攻骠骑将军董重等政变行动,因立功而得以升任县令。

另外,刘备既然跟随曹操逃到沛国,当然是跟着曹操起兵,参加的是曹操的部队,《三国演义》中写讨伐董卓时刘备参加公孙瓒的部队,那是不对的,刘备投奔公孙瓒,是讨伐董卓失败以后的事情了。

《三国志》记载“(刘)备亦起军从讨董卓,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刘备曾与董卓交战,并且被董卓打败,这也可以证明刘备参加的是曹操的部队。因为当时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联军中,只有袁术、孙坚、曹操的部队直接与董卓交战过,包括盟主袁绍在内的其他诸侯军队都是观望不前,没有与董卓军短兵相接过。而以刘备当时的情况,显然不可能参加袁术、孙坚的部队,所以刘备只能是在曹操的部队中。

刘备战败后逃离部队改投公孙瓒,也可以和曹操进攻董卓而惨败的史实相互印证。正是由于曹操的惨败,刘备所在的部队整建制地被消灭了,刘备无颜回去见曹操,因而改投老同学公孙瓒,也就十分自然合理。

二、刘备在洛阳期间的政局剧变

刘备在洛阳期间,有幸见证甚至参与了一系列的政局剧变。如果没有这些政局剧变,刘备很可能会去到高唐县走马上任,以一介县官终其一生,就算运气稍好,也不过是升任某郡太守而已。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被改变的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走向,还有无数像当时的刘备那样的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被大时代的浪潮推上历史舞台,成为耀眼的英雄,这大概就是刘备的宿命吧。

根据前面的分析,刘备来到洛阳大约是中平五年(188年)年底,他到处托人找门路,吃饭、喝酒、送红包,洗脚、按摩、大保健,每天灯红酒绿,广交社会各界朋友。此时他很可能加入了袁绍实际领导的党人集团,虽然在集团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却因此而有机会与何进、袁绍等当朝显贵建立联系,只要他找到一个适当的时机,或者委托一个适当的人选提出他的诉求,以何进、袁绍的权势,给他安排一个县尉之类的职务,不过举手之劳。

但此前刘备已经当过县丞、县尉,高唐县尉之职显然不能令他满足。他还想再进一步,于是继续在洛阳活动,过起“洛漂”的生活。

一晃眼,中平五年(188年)就过去了。历史的巨轮转到了中平六年(189年)。这一年的正月刚过,汉灵帝就病倒了,病得很重,原来一直潜伏着的“史侯”刘辩与“董侯”刘协的储君之争迅速浮上水面。支持刘辩的袁绍正忙着与何进一道,对付支持刘协的中常侍蹇硕和骠骑将军董重,他也许已经知晓刘备辗转向他提出的提升职位的请求,但逢此关键时刻,他确实没时间理会这些在他看来无异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刘备再着急也没用,只能在无尽的等待和无奈的惆怅中继续他的“洛漂”生活。

不过,命运并没有让刘备等待太久,他的机会很快就来到了。

汉灵帝病重至弥留之际,把刘协托付给中常侍蹇硕,就驾崩了。蹇硕借此机会召何进入宫,企图布下埋伏杀掉何进。然而,何进很警惕,他识破了蹇硕的阴谋,赶紧返回大将军府组织反击。何进联合中常侍郭胜、赵忠,诈称召集蹇硕议事,把蹇硕抓起来杀掉,拥立刘辩即位,尊刘辩之母何氏为太后。何进趁胜追击,以骠骑将军董重谋反为由,发兵包围骠骑将军府,迫使董重自杀。通过一系列的政变行动,何进巩固了东汉朝廷由何氏专权的局面。

此时,袁绍在何进的大将军府中实际上担任着副手的角色,何进的一系列行动,都少不了袁绍的策划。而刘备具有长期在前线作战的军事经验,又在谋求升职,正是可用之才,因此,袁绍很有可能在这一系列行动中让刘备充当先锋角色。刘备得此良机,自然是干得十分卖力。

果然,事成之后论功行赏,高唐县尉刘备得以升任高唐县令。县令与县尉,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县令不仅级别高于县尉,而且是一县之长,父母官,政治地位和实际权势都比县尉大得多了,古人常称县令为“百里侯”,意思就是县令管辖地方虽然不大,但在辖区内却如同诸侯一般,对所辖事务拥有很大权限。对于此前屡遭挫折的刘备来说,获得县令一职,虽然不算特别理想,但也差强人意了。

刘备将近一年的“洛漂”生活总算有了一点成果。就在他卷起铺盖、收拾包袱,准备到高唐县走马上任的时候,洛阳的政局仍在继续剧烈变动,历史的漩涡推着他前行,将把他带到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

何进坐稳了以大将军身份执政的地位,但他和他妹妹何太后,以及他最依赖的部下袁绍之间的矛盾又暴露了出来。矛盾的争点在于如何对待宦官。

袁绍代表士大夫、党人集团的利益,希望铲除宦官势力,即使不能从肉体上消灭他们,也要彻底剥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使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何太后代表宫廷的利益,她与宦官势力关系亲密,希望维持现状,至少也要保护宦官的人身安全。而何进代表外戚集团的利益,他介于袁绍和何太后之间,既要削弱宦官的权势,以巩固自身的地位,又不能让宦官势力彻底退出政治舞台,那样只会放任士大夫集团一家独大,这不是外戚何进所希望看到的。更何况,何进还要顾虑何太后的意见,必须想方设法取得何太后的支持。

于是,何进采纳了袁绍的建议,召董卓、丁原、王匡、桥瑁等州郡兵马进驻洛阳周围。按照何进的计划,这些兵马只是示威请愿,借以迫使何太后同意其罢免十常侍的职务,令其归第闲居而已。

十常侍指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不料,计划出了意外,十常侍铤而走险,何进、何苗兄弟先后被杀,此前一直在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维持均势的外戚势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士大夫和宦官的关系立即迅速恶化,袁绍、袁术兄弟与宦官势力撕破脸,不顾犯上、大不敬的罪名,指挥兵力攻入宫中,捕杀大小宦官,对多年来压制士大夫的宦官势力进行彻底的报复,竟造成此后数百年宦官势力一蹶不振,局面直至唐朝才有所改变。

何进召集董卓等州郡兵马进京,在洛阳周围放火劫掠,有意制造混乱局势,以向何太后示威。此时洛阳周边的治安差到极点,过往行旅客商的人身财产安全完全无法保障。因此,刘备无法在这个时候离开洛阳前往青州的高唐县赴任,只能老老实实呆在洛阳继续“洛漂”生活。

三、刘备在洛阳遭遇了什么

刘备继续呆在洛阳的期间,有很大概率能够亲眼见证袁绍、袁术兄弟屠杀宦官的残酷局面。

据《三国志·袁绍传》载,袁绍、袁术“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袁氏兄弟的部队在捕杀宦官过程中,采取的是无差别的屠杀方式,甚至只要是不长胡须的,也被误认为宦官而被杀,以至于有的人不得不主动当众脱掉衣服裤子,露出下身,以证明自己不是宦官而保住一条命。

《三国志·周群传》又载:“先主无须。”刘备没有胡须,不知是个人造型修饰的偏好,还是体内雄性激素分泌不足而不长胡须。但《周群传》作此记载,是在刘备入主成都之后的事情了,可见刘备晚年尚且没有胡须,以此推断,刘备年轻时应该是个面白无须的小正太。

这样就很尴尬了。如果袁绍、袁术的部队屠杀宦官时,刘备身在现场,即使他也是袁氏部队中的一员,也很可能被不认识他的人误认为宦官,那么刘备能够保住性命的唯一出路,就是当众脱掉裤子以自证清白。

刘备虽然是善于忍辱负重、生存能力极强的小强,但遭此当众受辱,也是很伤自尊、很没面子的事情。他在袁绍的手下已经没法再混下去,没法再忍受旁人鄙夷嘲讽的目光了。

正在这时,董卓因在混乱中接到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得以进入洛阳掌握主动权,拥立刘协为帝,与袁绍集团的关系破裂,袁绍等人纷纷出逃。刘备也决定跟随曹操去沛国谋划起兵,他将放弃高唐县令这一职务,结束在东汉王朝体制内按部就班升迁的仕宦生涯,开始一段波澜壮阔的新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2012年版。

于涛:《三国前传:汉末群雄天子梦》,中华书局2006年版。

罗三洋:《袁本初密码》,台海出版社2017年版。

END

喜欢本文/作者,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作者简介

赖正直,男,80后,南蛮,刑事法官,法学博士。原本爱读史书,为稻粱谋选择了法律专业。法学和史学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重视证据,都是在利用残缺的不完整信息拼接还原已经过去的事实真相,因而在写文章时常常会有把历史事件当作悬案来查的感觉。著有《机能主义刑法理论研究》、《毒品犯罪案件证据认定的理论与实务》等书。目前的小目标是写一部历史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