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四岁了,容易积食还咳嗽,该吃什么药调理呢?

 周易八卦养生堂 2018-11-16

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在孩子的身上常见,它的主要表现有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乃至便秘,恶心呕吐,面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等。

那么孩子为什么容易得食积呢?

这是因为孩子与成年人不一样,孩子处于高速的生长发育之中,在这个期间,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较大,可是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又还不完善,分泌的胃酸和酶类相对比较少,而且消化酶的活性比较低,胃肠道的吸收能力比较差,如果每日摄入的食物超过了孩子的消化能力,就会出现食积。

当然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很多孩子都是家长喂饭,孩子自己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好,饱不饱,表达得不清晰,家长一旦喂养不当,食物过量,孩子的胃肠消化不了,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就容易出现食积。

所以很多食积,其实是家长乱喂营养品,或者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孩子塞生冷,油腻,肥厚之品,让孩子形成了偏食的习惯导致的,所以古人才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就容易食积生热,乃至孩子出现烦躁不安,手足发热,面部发红,烦躁不安,睡眠不实等症状,再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形体日渐羸瘦,中医把这种状况叫“疳证”。“疳证”是指小儿恣食肥甘油腻,损伤脾胃;或者气液干涸,形体羸瘦——“疳证”病程缠绵,影响小儿成长,所以古人视之为恶候。

所以我们遇到食积,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它发展成“疳证”。

对于小儿食积,保和丸是比较常用的中药组方,它有消食和胃的效果,适合正气未虚者。

保和丸的组成是山楂6份,神曲2份,半夏3、茯苓3份,陈皮,连翘,莱菔子各1份。这个方子中的君药是山楂,山楂有化饮食,消内积之功,使用山楂一般要使用莱菔子,在这个组合中,山楂有攻伐积滞之力,莱菔子则能将山楂所消之积,顺气导出人体之外,从而缓解胃脘之围。

山楂与莱菔子的比例多为5:1左右。如果病情拖得比较久,病情由实转虚,光用保和丸力量就不够了,得加一些健脾之品,例如白术,我们在保和丸中,再加白术二份,就叫大安丸,大安丸中正平和,又能消食又能健脾。无论保和丸还是大安丸,一般来说打成粉末,每次用6-9克,一日两次左右,兑温水服用。

有的患儿服用保和丸效果不佳,王烈老师的做法是,再熬一些山楂汤用来搭配保和丸服用,往往能够提高保和丸的疗效。

那么为什么脾胃差的孩子,容易出现咳嗽呢?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与脾关系密切。

主要体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1、人体气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肺吸入的清气,另一个则是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

2、人体津液的代谢、循环,则依赖于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胃的运化水谷,输布津液。

所以当孩子脾胃比较虚弱时,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于肺,就可能会导致肺气不足,从而出现少气懒言、咳喘痰多等症状,中医把这称为“土不生金”。

同时,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为痰,上输于肺,又有可能导致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状,对此,有“脾为生痰之源,肺胃储痰之器”的说法。

所以,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又经常咳嗽的孩子,可以使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健脾益气,一般来说,可以在选用止咳,化痰,宣降肺气的药物的同时,加用“六君子汤”,六君子汤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可补气健脾,半夏、陈皮可止咳化痰,偏寒者还可以加干姜以温中化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