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吞山河:大唐三征高句丽——东亚大国间的生死博弈

 河边垂钓N 2018-11-16

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喪律而还,杀中国良善者不可胜数”——李世民。

在每个唐朝子民的心中,辽东永远只能是中国人的辽东。

然而盘踞在东北沃土上的这个体量庞大的国家,曾经还让隋朝的倾巢大军几次铩羽而归。当时高句丽的将军甚至把战死的隋朝将士尸体收集起来,筑成了一座京观,几十万的烈士忠魂永远的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李世民没让这些忠魂们等待太久。公元641年,在唐太宗李世民灭掉了西北边最后一个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高昌国后,就渐渐地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东北边的高句丽国。

上兵伐谋,李世民并没有像隋炀帝杨广那般莽撞,在确定了征伐高句丽的战略后,李世民决定先剪其羽翼。

薛延陀,这个实力雄厚的高句丽盟友,便是李世民首当其冲要解决的目标。在薛延陀对突厥大举用兵之际,李绩于诺真水(今呼和浩特艾不盖河)处,以5000唐军大破薛延陀6万大军,斩首3000俘虏5万。这一战,直接让薛延陀元气大伤,以至于在此后唐朝数次征伐高句丽时,薛延陀都只能龟缩在角落里舔舐着伤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世民深刻吸取了隋炀帝杨广的失败经验,在后勤补给上,直接命军队携带大量的食用牛羊等牲畜,这些牲畜还能背负辎重,与此同时,还督造运输军粮的舰船400艘,这几项措施极大缓解了沿途各州县的负担。

在募兵问题上,李世民采取了更柔和的方式——“皆取愿行者”。在全民尚武的大环境下,诏令发布后从者如云,“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抑”。很快,便募得甲士10万,同时也是一支士气空前高昂的军队。

二、御驾亲征诛骄虏:

看着眼前这座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城,李世民不由地眯起了双眼,脸上的表情看不出是好还是坏。很明显,高句丽对自己下方的这个强大帝国早有防范,眼前的这座长城也正是高句丽以举国之力修建的,这后面还有无数的要塞式城堡。李世民的10万军队,在这些防御工事面前,略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御,龟缩在长城和要塞式城堡内的高句丽人,很快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公元645年,大将李绩声东击西,在高句丽人调集重兵把守怀远镇时,李绩却巧妙的经甬道向通定(今辽宁新民)进发,以瞒天过海的方式渡过了辽水。唐军渡过辽水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高句丽全国上下更是城门紧闭,坚守不出。

战争仅仅开始不到一个月,李绩便率领先头部队攻破了盖牟城,俘虏2万,粮食10余万石。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攻克卑沙城,将战线推进到了高句丽都城平壤以北鸭绿江一带。

战争开始后第二个月,李世民看着近在咫尺的辽东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是止步于辽东城下,那么对自己来说,辽东城就是一道必须攻破的防线。在此之前,唐军已经击溃一波又一波的高句丽援军,此时的辽东城已是孤城一座。

工匠们在紧锣密鼓的制造者攻城器械,李绩也指挥着将士们负土填堑,为接下来的攻城做准备。

五月十七日,唐军火弩齐射,使得大半辽东城陷入火海,守城的高句丽士兵军心大乱。李世民见状下令总攻,在杀声震天的唐军将士面前,辽东城最终宣告陷落。辽东城之战,唐军共歼敌1万余人,俘虏1万余人,还获得了50余万石粮食。

看着白岩城城头上三三两两的士兵,个个面如土色,心有戚戚,李世民心下得知,白岩城的守城将士们并没有多少坚守城池的决心,于是将一副唐军旗帜送给白岩城城主孙代音,并约定:“如果真要投降,就把它升在城楼之上”。就这样,李世民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白岩城。

三、壮志未酬身先死:

攻占白岩城后,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人在收到消息后,派遣15万由高句丽、靺鞨人组成的大军驰援安市。而唐军这边,由于每个攻克的城池都需要分兵把守,还需要分出一部分兵力维持补给线的安全,李世民手上能指挥的兵马仅仅只有三万。但战争的结果从来不是以参战双方的人数来评定的。

六月二十二日,李绩率步卒15000,以长矛结阵,正面推进,长孙无忌率精兵11000人突袭高句丽大军背后,李世民则亲自率领4000骑兵,从上坡上疾驰而下,猛攻敌军侧翼。就在这风云变幻、电闪雷鸣之际,一名身披白袍的唐将跃马而出,手持长戟,一骑当千,整个高句丽大军竟然没有一人敢上前掠其锋芒。大军中出了这么一位神勇无敌的将军,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战后论功行赏,赐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自此,白袍将军薛仁贵的名号开始流传于世。

在三万虎狼之师的猛攻下,15万高句丽大军很快就一溃千里。最终,唐军斩首2万,俘虏3万余人,获得辎重无数。

七月十五日,唐军猛攻安市两月无法破城,眼看凛冬将至,李世民不得不班师回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就此结束。

公元649,唐太宗李世民不幸染疾去世。

四、终灭高句丽:

公元661年,唐高宗命命令苏定方率44000人分水陆两道征讨高句丽,最终却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公元666年,高句丽王庭发生内乱,这对于大唐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唐高宗立即开始了第三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这次唐军势如破竹,李绩率兵连下十六城,并于金山之战中,斩首高句丽军5万余人,薛贺水之战斩首高句丽军5000人,俘虏2万余人,趁胜攻占大行城(今辽宁风城)及辱夷城,沿途诸城望风而降。

在包围高句丽首都平壤一个多月后,高句丽国王高藏投降,高句丽国的历史也从此画上了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