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岑阳古道与岑阳古镇

 昵称2472300 2018-11-16
史载,秦汉至民国,穿澧县梦溪镇段涔河而过有条古道,曰涔阳古道。这条古道是自京都出走西南的官道,一如今之207国道或二广高速公路。而今,距梦溪镇东北约5公里的顺林驿,就是涔阳古道上的一个驿站,相当于今之高速公路服务区。古道北接湖北省公安县孙黄驿南下,途经梦溪镇顺林驿和澧水岸边的兰江驿,再南下至临澧县清华驿。由于此段古道多位于涔河之北,故谓涔阳古道。
还据说,涔水北古已有城,曰涔阳古城。传说古城曾人丁兴旺、繁华热闹,既是官家必占、望族必争之地,又是军机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我的老乡、澧县二中高级教师杨传向先生,教书育人众多,著书立说不少,其新著《一个古城的湮灭风云》中,更是考证出了涔阳古城的前世今生与悲欢离合。
杨先生认为,从战略角度说,兵控涔阳,就扼住了政通边夷的神经;卡断通道,就断绝了军队来往的后路;盘踞要塞,就掌握了屯兵储粮的大本营。所以历代的战争风烟都会给这里带来腥风血雨。黄帝有国以来,涔阳重镇就在不同凡响的繁华昌盛里凸显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因而成为征剿蚩尤的行营。楚国时,涔阳望郢都而成为畿辅。三国时成为屯兵大本营。特别是明清以来,战火连连,王旗如梭,朱元璋在此驻军;李自成在此奠基抗明,整军北上,攻克襄阳;吴三桂在此镇压过农民义军;后吴三桂造反,又占领涔阳以为军粮供应地和前沿阵地;清朝更是在此剿灭过农民义军和吴叛军。一直以来,涔阳古城军队过往如梭,战争拉锯反复,王旗拔插频频,百姓饱受战祸之苦。
杨先生还认为,涔阳古城最终毁于康熙。康熙于1769年夺取涔阳古城后,为好好犒赏三军,便口谕“歇息三日”,谁知竟被误传为“血洗三日”,终致涔阳古城被毁城灭迹。其实,满清前期屠城,尸骨横野,血流漂橹,惨不忍睹,康熙并不深以为然。他承袭帝位后,欲收买人心,便敛杀戮而重治理,效先贤而追尧舜,推孔孟而倡礼教,可偏偏遭遇到涔阳血案,这既是对他民本初衷的莫大讽刺,也是对他沽名钓誉的极大威胁,他为其尊严受损所困,便倚仗皇权极尽“掩盖”之能事。谁知一掩盖,诸事更荒唐,局面更糟糕:由对涔阳古城的灭口、灭城、灭迹,进而至于篡改历史,毁灭文化,并由涔阳古城一地推及全国,带来历史虚无;涔阳古城城灭人绝之后,形成不可掩盖的荒芜,欲交代历史,又不得不实行“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南”的挪位大移民,由此劳民伤财,酿成积怨,民族矛盾更其深化。
原来,公元1769年即康熙十八年,涔阳古城还被官府血腥屠城3天,致此后9个月被毁迹灭口、70多年荒芜、100多年文字狱、260多年移民……然而,究竟是先有古道还是先有古城,又究竟有无这段屠城历史,古道从不发声,涔河始终不语,唯留“中华诗祖”屈原《楚辞·湘君》云:“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还有初唐诗人卢照邻《江中望月》曰:“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