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鸣岩里,住着河州诗仙,顾颉刚为他点赞

 昵称UbGqKkAE 2022-07-14 发布于甘肃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学家顾颉刚到西北考察教育。

来到康乐县,看到松鸣岩、药水峡的那一刻,他被惊艳到了。

我的天啊,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诗和远方么?

他一个人出来散步,坐在小溪边,山林烟如织,黄鹂鸣翠柳。

看惯了战火纷飞、人如蝼蚁,他不禁感叹:这儿的人们,简直活在诗境里。

在康乐县八松庄,顾颉刚拜访了当地名士胥灵峰先生。

胥灵峰创立八松“树风”学校和“风化”等10余所小学,大力发展民间教育。

他还当过临洮师范学校的校长,推进新文化运动,是有名的教育家。

两人进行了亲切友好、深入浅出的交流,对西北的教育问题交换意见。

吃了臊子面,喝过三泡台,65岁的胥灵峰小心地捧出一本书。

煤油灯盏下,泛黄的宣纸上,映出四个俊秀的毛笔字:《梅仙诗遗》。

胥灵峰将这本诗集送给顾颉刚,千叮咛万嘱咐:请您写个序,非常感谢。

诗集的作者,叫祁梅仙,已经去世17年了,是胥灵峰的老师。

这部书稿,藏在胥灵峰身上40年,经历过多少天灾人祸,比千足金还珍贵。

他费了好大劲,去年才整理出来付印成书,犹如大浪淘沙。

顾颉刚点头称是,因为太忙,没怎么当回事,回到临洮才抽空翻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偏远的河州,还有这样的大诗人。

于是,他趴在油灯下,提起笔,略加思索。

然后,如黄河之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挥就一篇序文。

他用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来评价祁梅仙:

远师太白,近绍随园。

这不就是说,梅仙就是李白和袁枚的传人么?

这评价,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人都有点晕了。

究竟祁梅仙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诗真这么牛?

祁梅仙,名魁元,字梅仙,生于永靖县扎木池村,已被刘家峡水库吞没。

现在的史料,只知道他生于清朝末年,具体年代不可考。

梅仙从小就是尖子生,考试老拿全级第一,顺利考中了秀才。

但是很悲剧,他从小就有思想路线问题,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他看来,科举八股算个屁,放了真给力。

他想致敬自己的偶像李白:喝最美的酒,浪最美的山,牵最美的手,写最美的诗。

对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不考公务员,爹又不是大款,直播吃土去吧。

大家都劝梅仙:年轻人,醒醒吧,别把自己掉沟里。

但是,梅仙就像西番的牦牛,就认一个帐篷,爱咋咋地。

他呵呵一笑,转身就走,喝完咱的酒,骑着毛驴任我游。

他最爱做的事,有三件:写诗,浪山,看风水。

当他来到松鸣岩,心里咯噔一下:风水宝地啊,余生就想和你在一起。

于是,他们举家搬迁到八松葱滩村,住了下来。

但是,梅仙既不是公务员,也没当小老板,是个深度贫困户。

在大家的期盼下,他也考过几次公务员,但都连面试都没进。

总得养家糊口啊,怎么破?进不了体制,哥自主创业。

他写的诗特别棒,要是当时有自媒体,成为大V没商量。

他浪山成了专家,要是能考个导游证,月入五千不是梦。

他看风水一把抓,可惜不是阴阳先生,请他的人并不多。

举目四望,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办国学辅导班。

于是,祁梅仙在八松开馆授课,给孩子们辅导四书五经,诗词歌赋。

他的邻居叫胥悦若,是个和蔼可亲、古道热肠的老头儿。

胥悦若经常给祁梅仙送洋芋包谷,有了小鸡炖蘑菇铁定忘不了。

他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做胥应魁,字灵峰。

两家人关系非常好,梅仙教胥灵峰读书识字,诲人不倦。

在老师的一对一辅导下,胥灵峰学艺大进,成为当地的才子。

在康乐呆了几年,梅仙父母双亡,中年丧妻,生活更加窘迫。

这时候的他,就像被泼了一盆子冷水的流浪狗,糟透了。

人们都劝他要攒点钱,置办产业,给自己想好养老的退路。

但是,他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呵呵,不必了,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他的家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家喝酒吟诗,笑谈风月,天上人间。

晚上,就横七竖八地躺倒在大炕上,好基友,一辈子。

天一亮,咱们一起去登松鸣岩,看日出云海,听松涛阵阵。

遇到这样的丈夫,女人都会头大的,离婚的心都有了。

但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琴香,却始终无怨无悔。

她知道,丈夫是个诗人,诗人就是个孩子,由他去吧。

这个秀才娘子,下地种田,纳鞋做衣,烧水煮饭,每天都是忙碌碌。

她从来不抱怨自己嫁了个穷老九,而是默默地撑起这个破落不堪的家。

在丈夫影响下,琴香也学会了作诗,这是她眼中的丈夫:

深闺卓午绮窗开,懒把芙蓉对镜台。

嘱婢好收京兆笔,画眉人是不凡才。

面对琴香,梅仙一直很愧疚:

几年赋得古河干,累汝营家事事难。

薪火照书陪夜读,菜根调馔劝晨餐。

文章辜负青春老,杵臼蹉跎玉镜寒。

强解愁容为达语,秀才谁个不穷酸!

后来,梅仙的家里债台高筑,生活几乎陷入绝境。

年轻的琴香,也因为过度操劳,香魂一缕随风散。

虽然很穷,但是,贫穷并没有限制梅仙的想象力。

梅仙的老师陈子方,这样评价他的学生:

鬼神得句破青天,争说梅仙即谪仙。

写出名山真面目,人间留作画图传。

和李白一样,梅仙也喜欢云游四海,寄情山水。

对他来说,有两个情人:一个是琴香,另一个是松鸣岩。

他最著名的诗,就是给松鸣岩的,写了很多篇。

《前松岩古风》,是他的代表作。

这是他笔下的松鸣岩:

峭壁插天云影陡,轩轩拔出风尘垢。

松容变作老龙鳞,万古寒涛深涧吼。

他似乎看到了山神:山灵为我驾虹桥,绝经追攀身欹仄。

在松鸣岩,他听到了钟声,和寺里的老僧参禅悟道。

他看到了森林猛兽:孤猿啼而月冷,猛虎啸而风狂。

山间的清泉叮咚之声,让他的感情喷涌而出:

一任他萧萧瑟瑟铿铿锵锵,都谱作诗人鼓吹肠。

他似乎看到了天上下来的神仙:

支离一叟形容古,向我长揖有词吐。

道是与君指迷途,共骑白龙观天柱。

这惊人想象,这汪洋恣肆,确实可以和李白有一拼。

他喜欢李白,崇拜李白,把李白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但是他知道,自己和李白,还有三万英尺的距离。

祁梅仙的脚步,遍布河州的名山大川、古迹寺观,甚至更远的凉州、青海。

如果不是那么穷,他肯定会走得更远,写得更美。

他登上家乡黄河中的香炉台,内心的激情无法遏制:

船放中流去,河从积石来。

斜阳纵远眺,片石矗高台。

这是他眼中的积石山:

攀萝凌绝顶,陡讶隔尘氛。

树老能欺雪,山高不让云。

黄河横一线,华夏满残曛。

俗唱惊人句,青天界上闻。

有秀美山川,有家国情怀,既关注自身,又牵挂黎民,这就是梅仙的诗。

这样大气磅礴的句子,不胜枚举,一箩筐都装不下。

贫穷没有限制诗人的想象力,但是,却实实在在地限制了他的生命力。

后来,梅仙实在太穷了,连一日三餐、粗布衣裳都成了问题。

他又寄居到鸣鹿乡上洼地村一家苏姓人家之中,贫病交加,曲终人散。

1921年,河州诗仙祁梅仙在康乐去世,他的朋友和弟子集资,把他葬在生前最喜爱的松鸣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