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运用”中“激活”学生的阅读意愿

 Richard_X 2018-11-16

最近有家长说看了我的一篇博文《怎样读懂一本书——山长家课总结:练拳要靠心》(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e7a8580102xau0.html)后很有感触。自己尝试用这种方式重新研读了几本专业书籍,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之前没有意识到却非常有价值的新东西。


他认为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很强,不但有利于深入挖掘书籍本身的核心价值,更有助于将书本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鉴于此,他建议并督促自己的孩子也用该种方式进行阅读。然而一段时间尝试下来却收效甚微。他觉得可能对于孩子来说(14岁)难度太大。所以咨询我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什么方法更有效?


山长在他的文章《“不学作文”是获得良好写作能力的“秘密武器”》中专门论述了“在用中学”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手段。比如,幼儿能够深度掌握母语源自于迫切的表达愿望。再比如,英语突破中有一个“全英语交流”阶段,要求学生全天都得用英文沟通,该阶段的进步也是最快的。


反观前面提到的读书方式对山长和这位家长有效,其根本原因正是暗合了“在用中学”的规律。他们都在书本中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同样的道理,之所以该方法没有在小孩身上发挥作用。原因也许并非家长所想的太难了,很可能是“用不上”。也即对于小孩来说,书本和现实是脱节的。



导致“用不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什么。


如果家长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什么书才有价值,很可能所选书籍并不符合孩子当前心智发展的规律和需求。比如很多家长给小学阶段的孩子选择中外经典小说名著,而该阶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自然科学类书籍。


第二、怎样阅读。

如果没有给孩子教授或者设置恰当的阅读方法,他们很可能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热闹,或是把注意力只放在自己喜好的部分上。结果错失了真正应该掌握的核心内容。在文章《山长家课总结:练拳要靠心 》中提到,我虽然读了《大成若缺》,但是阅读方式就像看武侠电影一样。基本上只能起到拓宽眼界的效果。除了感概大师的功夫精深之外,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到自己功夫的提升。


第三、如何反馈。

如果没有良好的反馈机制,一方面不利于老师和家长进行督促。遇到学习意愿偏弱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另一方面,阅读之后孩子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学到真东西,这很可能会影响到下次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正循环效应。


因此,如何才能“用得上”,便是高效阅读的关键所在。而老师的价值恰恰体现在为学生创造“在运用的学习”的契机和平台。


下面摘录了清云学塾本次月总的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我是怎样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为直观的理解“选择什么”、“怎样阅读”、“如何反馈”究竟应该怎样在教学中进行实操。



月度总结摘录:

某某家长,您好,

(略)


除了常规教学之外,整个学年老师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籍。学习频率基本上是两到三周要读完一本书,并撰写老师布置的读书报告。当前学塾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思维学习的主方向是批判性思维,学习内容以人文科学为主导(详细原理可以参看《浅析思维教育》下篇)。因此,当前阶段课外阅读将会围绕“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的主题开展。

本月重点阅读的书籍是《裸猿》。该书深入剖析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动物本性。这也是学生们理解人类复杂行为和心理的基础。正如本书序言中提到的:“这个物种无与伦比、成就卓绝,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考察他高雅的动机,与此同时却故意对自己的基本动机弃之不顾,或者不惜花费同样多的时间来掩饰这一点。”

虽然是课外书籍。但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自由阅读。很可能大家只是浮光掠影的泛泛而读,抓不到核心与重点。而对于个别还没有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而言,对于这类严肃性书籍也许只会随便翻看几页,草草了事。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把握全书的核心内容。老师会布置相关读书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读书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有重点的进行阅读。除此之外,老师还会根据书籍的内容以及读书报告的主题设置演讲、辩论、访谈等模拟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


本次的模式实践活动是“假设你是一位人类学家,请给高中生做一次科普讲座。让他们认知到自己体内的动物本性并尽量不被其干扰。”

之所以布置这个主题,是因为书中的很多理论正好适用于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各种典型行为,比如讨厌父母和老师的说教,通过各种方式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对异性开始心动甚至是行动等。学生们在阅读本书并准备读书报告的同时,他们就会逐渐理解自身的这些行为实际上只是动物本性在发挥作用罢了。

更为重要的是,当他们去挖掘本书的深层内涵并开始思考如何面对和处理体会的动物本性时,就会发现:1、人类争夺异性的战场不是丛林而是社会。不是好勇斗狠,而是学识、能力、事业等的综合比拼。因此,提升全方位的素质才是真正赢得这场战争完成繁衍使命的最佳途径。2、跟动物相比,人类除了繁衍后代之外还有其他很多事情可做。尤其是女生,现代社会给了她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这样,表面上看学生是在准备演讲。实际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一次青春期救赎的自我教育。因为,他们已经从理智上认清了青春期叛逆的本质。从而不会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体内的动物性上。


就本月的情况而言,由于之前没有经过类似的训练,学生需要在三周之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全书的阅读并撰写发言稿。所以还是有较大难度的。而在演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两点:

第一、没有清晰完善的体系。大家只是把《裸猿》中一些典型的知识点散乱的罗列出来。没有根据演讲的目的形成一条贯穿全篇的逻辑脉络。

第二、没有考虑到演讲对象。发言稿过于学术化,没有从对象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将书中枯燥的理论用高中生能够接受的案例和方式讲述出来。


出现以上问题的核心原因还是思维线梳理的功夫还不到位。

其实,第一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思考逻辑——如何把事情本身分析透彻。第二个问题的本质则是表达逻辑——如何让受众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详情请参看本公众号文章《思维线,您真的会梳理吗?》)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持续训练,大家在分析他人文章的思维线时基本上能够把握住核心要点和操作方法。但是要想把这套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真正做到理论跟实践相统一,还是需要持续训练的。

后期经过老师的点评和梳理,在重写发言稿时大家都有很大改进。

(略)



以上就是月总中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阅读的教学方式。希望大家可以从中体会到“在运用中学”的关键。


另外,这里选录一篇学生的《裸猿》读书报告文章。该同学之前一直就读于传统学校,接触新教育时间并不长,仅参加过几次新教育夏令营,基本上没有写作基础。读入两个月以来该生在写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阅读了解。



给高中生做的讲座--《裸猿读书报告

作者:小誉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小亮读小学时是个乖宝宝,成绩又好,又听父母的话,深得各路人众喜欢,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成绩下降,注意力放到了潮流、追星和游戏上,开始和女同学私下交往,对父母有点儿反叛心理。而他现在高中了,我见了他,感觉我都认不出来了。经常旷课逃学,抽烟打架,女朋友都换了好几个。经常跟父母吵架,总想着过独立的生活。他的qq空间写的全是:追逐我的梦想与尊严!不被什么父母老师学习所束缚!他认为自己这么干是能够在茫茫人海脱引而出的,所以越干越起劲。多么自由潇洒啊!


他这样当然潇洒了,但是他的父母老师不乐意了,你想想看,谁能接受一个乖乖仔变成了一个叛逆仔?于是他的父母老师用尽了各种方法,比如禁足,通报,甚至还把他的明星海报等周边物品都扔了,但是这些对他没什么用。小亮被批评完后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和家长在他身后吃了一嘴的灰。


对于小亮,老师、父母、亲朋都感到很失望。但听我演讲的各位同学,你们会赞他还是踩他呢?我猜你们内心里可能会赞他哦,因为你们心中就住着一个小亮,渴望像他一样挣脱一切为所欲为,只不过你们表现得没那么明显罢了。我猜对了吗?


一、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简单

好,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小亮这样的乖乖仔,长大后居然变成了叛逆仔?


他的家长愤怒的和我说:“小亮可乖了!肯定是他在的学校那些坏孩子把他带坏了!老师不管他了!”他的老师对此的反应则是:“这个小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这样当然会出问题!”还有的人说:“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的,肯定是给孩子压力太大了嘛,逼着他了,让他产生了厌学情绪。”


如果要问小亮,他可能会骄傲的说:“我这是在做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我要追求理想和爱情,我要赢得尊严,自我实现!乖乖学习已经过时了!未来可是需要多元发展的!我这是在脱颖而出呢!”这些答案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哦,但仔细分析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想想看,在座的各位,肯定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叛逆过吧?比如,和父母吵架顶嘴,企图挣脱老师的管教,希望自己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和自己心仪的暗恋对象在一起,这些情况不就是和小亮差不多嘛?但是,你们难道都有大的学习压力,身边都有坏同学,父母都有逼你吗?不一定吧。也就是说,家长的、老师的、旁观者的理由都不一定站得住脚。那再进一步想想看,难道只有像小亮的做法才算是脱颖而出吗?学霸也算是脱颖而出啊,因为优秀的成绩让人关注。那么为什么小亮没有选择走学霸的路?


所以,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除了这些普通的原因,还有什么更加深层的普遍的核心的原因呢?


二、从动物本性看“叛逆”

哎,这就要回到我的老本行了——生物学。生物学和叛逆好像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联系可谓是千丝万缕,虽然我们人类自诩为世界上最高级的物种,但我们骨子里依然存在着动物性的一面。如果从这个立场上出发小亮的行为就很好解释了。那接下来我就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小亮行为后面的真正原因。


自然界中的很多动物在性成熟之后会有两个表现:

第一个,很多动物长大之后就会离开父母或是被父母驱赶。看过动物世界这类纪录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比如大多数灵长目动物就是这样。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它们要去找异性繁衍后代,在父母身边没有这样的机会。


第二,动物会在性成熟后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基因是优秀的。因为这样才能吸引异性的关注和认可。比如说雄性猴子会展示自己的身强力壮,展示自己的捕猎技巧,以赢得雌性猴子的芳心。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跟异性交配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如果把动物性成熟的特征跟高中生叛逆期的特征放在一起对比,我们会发现惊人的相似。


比如说像小亮这样企图逃离父母。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与尊严,本质的动机就是因为在父母身边没有繁衍后代的机会。再比如说小亮逃学,早恋,打架。其他同学有的羡慕他,有的害怕他。因而小亮会有一种认为自己很厉害的感觉。其实底层动机就是想展示自己的基因优于其他人,从而吸引异性的关注和认可。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学霸和学渣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是从动物性的角度看都起到了凸显自己的基因,引起他人的关注,最终脱颖而出的效果。


三、除了顺着动物本性走,人类还有新路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基因优秀,那应该选学霸之路还是学渣之路呢?同学们可能都觉得我要开始灌鸡汤了。其实不是的。接下来我会继续从动物性的角度分析到底该走哪条路。


第一,人类争夺异性的战场不是丛林而是社会。我们都希望找到优秀的配偶让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但是人类看重的不是谁的力量更大,谁穿的更另类。而是学识、品行、能力,事业等综合素质。如果你把时间都拿去逃课打架耍酷了,可能现在会觉得很爽。但是现在没有积累未来就会缺乏社会竞争力。到你真正该结婚生子的时候,很可能那些优秀的异性就会觉得你的基因很一般。


第二、人类能够做的事远比动物多的多。动物除了繁衍育儿就没什么可做的了。但人类社会不同,我们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可以尽情的发展自己的喜好与特长,追求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把精力都放在两性关系上有点浪费生命。应该利用大好年华好好的自我发展。


四、正视底层动机,作出理性选择

作为地球上的高等物种,我们既有动物的一面又有人的一面。因而除了寻找那些看起来高雅的动机外,更应该正视最底层最根本的动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免于自我蒙蔽,不至于堕落于动物本性而遗憾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