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叫自己是“朕”?看完后你就知道了,别不好意思

 昵称413468 2018-11-16

嬴政当了第一个皇帝后,对第一人称进行了规定,只有皇帝本人才能自称朕,臣民一律不得用朕这个一人称,可以用吾、余、我、在下、区区、不才等等。后世皇帝延用了这一规定,皇帝自称朕,朕就成了皇帝的专有代名词。皇帝为什么自称为“朕”?汉字“朕”的本义是什么?

中国古代君主、诸侯王,历来喜欢“称孤道寡”。他们的自称,其实并非只有“朕”一种,还有寡人、孤、不谷(不毂)、孤家等。既是自称,本质上都是第一人称“我”的意思。但分别蕴含的意义,却是大不相同。寡人,即寡德之人,用法上比“孤”复杂些。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这是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帝,自然对自己的称谓也是颇有讲究的,肯定是要不同于一般人的称呼,像“孤,寡人”这样的词肯定是不能用的,但是像“吾,余”这样的词又太普通,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就是说李斯等人建议用朕这个字,用这个字可以让人觉得天子独尊,听到这个字,群臣大概就觉得很威武霸气的样子,唯我独尊。

秦始皇一统后,创造了“皇帝”一词。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最高统治者,沿袭都称“皇帝”,“朕”这个皇帝专属自称,也随之被沿袭,直至中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而彻底终止。帝制完结,“朕”这个词,也画上了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