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录|砚界 悬崖采砚人,背负近40公斤的砚料在峭壁上行走,为了生活,一家三代以此为生!

 沙漠无涯 2018-11-16


洮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洮砚乡的卢龙代、卢维平、卢连顺三个人一组,一起在一个矿洞里挖洮砚石料,他们身后就是悬崖。

高山挖砚人

一杆钢钎,一把铁锤,一根绳子,是他们的全部行头,行走在只能容一脚宽的山脊上,把在悬崖上开凿出来的洮砚石背到崖下,几代人重复着同样的劳作以此为生。

他们的家在洮砚乡卡日山村纳儿队,村庄位于高海拔的山坡上,风光秀美,但几乎没有几分平地,当地人的生活主要靠采砚石和上山采药卖钱。

高山挖砚人

今年40岁出头的村长卢龙布,是村里采石带头人,他和同伴爬上悬崖到山后去采挖洮砚石料。村上的十几个采石人按照大致约定的时间从家出发,在小道上相遇一起往山上进发,相约一起是为了在凶险崎岖的山路上互相有个照应,4公里左右的路程要走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卡日山的崖下一个叫水泉湾的地方。

高山挖砚人

同样40岁的卢维平,身板单薄,常年的采砚苦力活,让这个藏族青年多了几分沧桑感。水泉湾是卢维平的爷爷辈开凿的洮砚石的矿带,毛驴只能到崖下。

高山挖砚人

采砚人将采下来的大块砚石料进行筛选。相约上山的十几个村民背上绳子,手脚并用爬上位于半山崖的采砚洞里,三人一个洞,开采只能靠人力钢钎凿、铁锤砸。

高山挖砚人

休息的时候,他们在采过石料的石窝上吃午饭,午饭是自带的干粮。

高山挖砚人

卢维平背着石料从梯子上走下。一块砚料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挖下来,每天每人最多能采下七八十公斤砚料。

高山挖砚人

采过石头的洞穴空间非常狭小,卢维平只能这样蜷缩着身子钻出。

高山挖砚人

采好砚料,最难最险的是把砚料从崖上背下来,每个人都要背近40公斤的砚料。

高山挖砚人

他们爬峭壁、走山脊、钻洞穴,步步惊心,在数百米高的峭壁和山脊上,一脚踩不实后果不堪设想。

高山挖砚人

几个人从山脊上往下背洮砚石料,卢维平走在最后。

高山挖砚人

采砚人背着石料手脚并用从悬崖上走过。

高山挖砚人

石料背到崖下后,再由毛驴驮着往山下4公里的村庄走,每头毛驴要驮七八十公斤的洮砚石料。

高山挖砚人

长时间在艰苦条件下挖山采石,采砚工双手粗糙,布满老茧。

高山挖砚人

一块块洮砚石料冒着生命危险搬回家,等待买主上门来收购。好在近年来洮砚石的毛料价格尚好,每公斤洮砚石毛料可以卖20—30元。

高山挖砚人

卢维平一家,中间是卢维平的父亲卢尕个,一家三代人都是采砚人。“纳尔村的人都能吃苦,采砚石危险又苦,一般人都干不了,但又没其他农牧收入,为了生活只能上山采砚石。”卢维平无奈中道出了自己最大的愿望。“爷爷一生采砚石,父亲采砚石30多年,自己也采砚石20多年了,希望孩子能走出大山去读书,希望自己就是末代采砚人。”

高山挖砚人

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