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婷:家综社工与禁毒社工的“姐弟”关系

 汐钰文艺范 2018-11-16

还记得刚刚从大学毕业,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笔者步入社会工作这个行业,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笔者不断地调整心态,充实自己,积累自己的资源库和知识箱。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笔者从家综社工转向禁毒社工,这一次改变,让笔者的社工之路增添很多不一样的风景。


家综社工≠禁毒社工


一开始,笔者会习惯性地用家综社工的思维开展禁毒工作,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用家综社工的思维开展禁毒工作很容易出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容易出现挫败感,工作成就感较低;第二,难以抓到禁毒工作的核心部分,工作容易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开展;第三,不清楚如何总结禁毒工作服务成效,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笔者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不断地调整、实践,得到一些启发和收获。


不一样的“姐弟”关系


笔者发现,家综社工和禁毒社工是一对奇妙的“姐弟”,同根而生,都在社会工作的大框架下,拥有相似的社会使命和愿景、价值观,社会工作及其相关专业的服务模式、理论视角都是相通的。


为什么笔者会说它们是“姐弟”关系呢?第一,从出现的时间来看,家综社工比禁毒社工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近几年,禁毒社工才开始慢慢地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里面,相比家综社工,禁毒社工更显年轻化;第二,从服务对象来看,两者的服务对象都侧重社会弱势群体,家综社工的服务对象是被主流社会接纳的弱势群体,例如,残障人士、低保低收入家庭等,禁毒社工的服务对象既是违法者,也是社会边缘群体;第三,从角色定位来看,家综社工侧重在帮扶,主要的目的是成长和“自助”,禁毒社工有双层角色,帮扶兼协助管控,主要目的是协助服务对象成长和“再社会化”,这并不是说,禁毒社工不注重“助人自助”,而是他们更侧重服务对象“再社会化”的过程和成效。


做好分析评估,开拓服务思路


笔者在禁毒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禁毒工作的服务思路,总结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服务思路和服务路径。


初入职场的社工最容易忽视的便是社工分析、评估,这对于禁毒社工来说,更是重中之重。首先,禁毒社工需要与多方建立良好关系,多渠道收集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从“个人-家庭-社区(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除此之外,禁毒社工需要借助生命线等工具,分析服务对象的吸毒史、保护因子和危机因子等,进行人与毒的综合分析。

在完成上面的步骤之后,禁毒社工才开始思考服务路径和服务策略,找关键点,从容易引发改变的“点”开始,先易后难,“曲线救国”,发掘其潜能,让服务对象从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走“点-线-面”的服务路径,发挥相关系统的功能,整合资源,“借力发力”,为“再社会化”助力。


最后一步,便是让很多社工都头疼的如何体现服务成效?这对于禁毒社工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吸毒复吸率高是世界性的难题,禁毒社工如何把自己开展的服务体现出来,凸显服务成效?笔者认为,禁毒社工要首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服务目标,禁毒社工的服务目标是成长和“再社会化”,因此,禁毒社工在服务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服务对象及其周边环境的前后变化,从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体现,在这里,禁毒社工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视角,分层次、有侧重地体现服务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