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丁玲的女性意识和性别表达(论文)
2018-11-16 | 阅:  转:  |  分享 
  
丁玲,独特的爱

【摘要】丁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特殊的女作家,她用极强烈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一批以人为本质身份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她对女性炽热的爱,细腻的爱,通过女性视角、女性心理、女性笔触展示了超凡的艺术魅力。同时,她的爱是博大的,她爱整个人类。丁玲敢爱敢恨,始终怀着一颗真心闪烁在文坛之上。

【关键词】炽热的爱;细腻的爱;博大的爱。



在当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爱得轰轰烈烈,不掩饰,不遮蔽,却爱得深沉而广博;在当代文坛上,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敢写别人所不敢,即便碰到再大的阻碍也百折不回,她就是丁玲。丁玲凭借无限的生命激情和强烈的女性意识傲然屹立在中国文坛。她像一朵盛开的牡丹,永不凋谢。丁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独特的爱,而这独特的爱也正因为她所属的心而永驻人间。丁玲的爱炽热如火,细腻如水,博大如海,她用自己的生命珍爱女性和人类,抚平人的伤口。

炽热的爱

丁玲的爱像火一样燃烧,使虚伪胆小的人不敢接近,她的生命能量无穷无尽,热情奔放,这次爱的失败不会丝毫有损于她坚定的追求下一次的爱。在丁玲心中,始终不曾动摇过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瞿秋白评价她“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丁玲的作品总是饱含激情,她爱得倔强,爱得真挚。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一个“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小资产阶级叛逆的女性”,①她寂寞孤独,狷傲乖张,骄纵任性,她在苇弟与凌吉士之间寻找新鲜的爱情因子,以打破令人窒息的苦闷,她的爱畸形,扭曲,甚至变态。“她的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是一位个人主义,旧礼教的叛绝者。她要求一些热烈的痛快的生活。”②但是,莎菲的叛逆正是她敢爱敢恨的表现。她恶作剧似的捉弄老实憨厚的苇弟,看到他委屈的哭了,便有了快意,“她却象野人一样得意的笑了”,而在面对凌吉士时,丁玲大胆的表现莎菲这样一个少女的情欲。“我抬起头去,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细腻的,深深的凹进嘴角了。我能告诉人吗,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惹人的两个小东西。”“我把他什么细小处都审视遍了,我觉得都有把我的嘴唇放上去的需要。”从没有作家敢这样直露地写一个女性的欲望,但丁玲把它写了出来,因为丁玲只把它看作女人对情人的炽热的爱的一部分。莎菲爱得任性大胆,奔放不羁,丁玲就将这种感情真实的表现在读者面前,这是灵与肉的撞击,“我想:也许我是发狂了!”莎菲对爱是任性的,自私的,她要别人了解她、关心她、爱她、忠于她,她的爱情虽然有时以过激或相反的形式表现,却不影响读者感受她内心深处跳动的心。在表面的灰色调抑郁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莎菲或者说是丁玲对生活和生命的追求。

《韦护》中丽嘉,大胆追求韦护,不顾世俗的约束与韦护相爱,她的激烈的爱使读者跟她一起沸腾。

《杜晚香》是描写一位新中国平凡的劳动妇女的传记式作品,杜晚香在新中国成长为共产党员,和丈夫一起建设北大荒。她被农场热气腾腾的生活感染,麦粒在她眼中是“颗颗珍珠”,“她不觉地放肆地把幼年时代的山歌,放声唱了起来”,她把新来的姑娘一个个背过刚化冰的河沟,自己双脚冻得发了紫,却敞开胸怀暖和她们的脚。她不是娇俏的富家小姐,却美丽、健壮,英姿挺拔,热情洋溢,感人至深。

从莎菲,丽嘉,到杜晚香,丁玲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莎菲女士的日记》通篇擅长对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腻剖析,字里行间充盈悒郁、感伤甚至绝望的灰冷调子,令人心灵为之颤栗。而《杜晚香》却有如色调热烈明快的油画,旋律高昂激奋的奏鸣曲,流畅、奔放、富于鼓舞的力量。③但是,她们内心深处都饱含热情,倔强的爱,真诚的活。

从女性觉醒意识的角度看,对于莎菲和阿毛,虽然对爱的追寻是她们最明显的抗争手段,却不能给她们带来最终的满足。她们要为这荆棘上的行走付出宝贵的代价。她们不愿再忍受别人强加给她们的压抑和痛苦,却宁愿为获取真正的痛苦而歌唱。丁玲笔下的女性,无不在痛苦中高歌,像一只沥血的鸟儿,为了模糊而又确定存在的幸福不惜遍体鳞伤,甚至死亡。④正是这种崛起的力量支撑着莎菲、阿毛、丽嘉、杜晚香,也支撑着丁玲,用生命和鲜血燃起熊熊烈火,永不熄灭。

二、细腻的爱

丁玲虽然是“武将军”,也不乏女性的细腻。女性的视角,女性的心理,和女性的笔触是最主要的女性特色。由于性别定位,丁玲作品更关注女性的维度。她的爱绵延悠远,温柔细腻。丁玲用女性的眼睛,女性的心,女性纤细的笔尖去体悟每一个人物。

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一文中自析道:“我自己是女人,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⑤这样,就有可能从女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视角,以女性的细腻而又无所顾忌的笔触,去发掘那些爱着而又压抑着的走在艰难的解放之旅的女性内心中最隐秘、最激情的内涵。⑥

丁玲看透了女性的悲哀,无论是旧社会受压迫的女子,还是新时期追求解放的知识女性,她们都不自觉的将爱情和婚姻作为自己终极目标,生活的最高理想。这一道枷锁牢牢拴在女子的脚上,在通往婚姻的路上,锁链将她们的脚磨出了血,但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疼痛的根源。丁玲在《梦珂》中曾尖锐的指出这个问题:旧式婚姻中的女子,嫁人等于卖淫,只不过是贱价而又整个的;新式恋爱,如若只为金钱、名位,其实质也是一样,并且还是自己出卖自己,连父母都管不了。所以造成一个悲剧,“一个妓女也比我好!”丁玲从她所看到的角度出发,试图为女性找一条出路,可以独立生存在世间而不依附于男人。丁玲从女性的视角先后创作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阿毛姑娘》、《杜晚香》,并完成了这一重大探索。

梦珂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少女,她敢于斥责先生,为模特不平,她向往真挚的友谊,憧憬纯粹的爱情,但是她所爱的表哥不过是披着新思想的外衣欺骗女性,梦珂由于现实的打击和生存的需要最终成为一个电影演员“林琅”。这在丁玲是女性意识的萌芽,她看到了女性的不幸,现实与梦想的冲突撞击了丁玲的心灵。《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试图大胆摆脱掉这个枷锁,她捉弄迂腐的苇弟,鄙视虚伪的凌吉士,然而,尽管她如此努力的保持女性的尊严,依然找不到女性的出路,只能“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以至于自己说出“啊,我可怜你,莎菲!”这个叛逆、桀骜不驯的女子在世界上显得那么孤寂,她扭曲甚至变态的爱并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在《韦护》中,丁玲已探寻到女性出路的一丝光芒。丽嘉在韦护离开后,并没有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是在痛苦中平静下来,“我们好好做点事业出来吧”,丽嘉用更广阔的天地给自己一种释放,但是这个结尾显得仓促而空洞,连丽嘉也说:“只是我要慢慢的来支撑呵!唉!我这颗迷乱的心!”丽嘉作为女性已经懂得失去爱情也要独立生活,但未来的路仍是一片未知。阿毛姑娘比起梦珂、莎菲、丽嘉则不同,她得到了爱,小二顺从她,体贴她,可是这爱并不是阿毛的理想,她只能用死来充实生的无味与不平。杜晚香无疑是丁玲对女性出路的成功探寻。她曾受过压迫,但是她依靠了党,凭借自己的劳动参与开垦建设北大荒,获得更多人的尊重。杜晚香像冬天里的童话,闪着光辉。至此,丁玲将女性由小爱提升到大爱,为女性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女性的不幸触动着作家的心。丁玲写过《莎菲女士的日记》、《自杀日记》、《杨妈的日记》、《莎菲日记第二部》,通过日记的形式使自己融入人物,用第一人称写大段的内心独白和自语为主的小说,这些小说往往注入作家自己的感情体验,合情合理,抓住了人物内心深处最微小的涟漪,最纤细的波动,作品也变得有血用肉,细致感人。丁玲说:“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写一篇小说之前,一定要把那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考虑得详细:我把自己代表着小说中的人物,试想在那时应该具有哪一种态度,要说哪一种话,我爬进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心里,替他们想,那时应该有哪一种心情,这样我才提笔。”⑦这类作品似乎记录了一种意识的流动,但又不同于西方的“意识流”,它是从生活和事实出发的,有一定的目标和理性,而不是涣散的思维在下意识流动,因此,丁玲选择日记体形式既能贴近人物内心,又能减少不必要的事实叙述,是表现人物内心的较好方式。

女性和女性的心是相通的,丁玲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平等的女性而不是高出现实的作家,所以她体会得到贞贞(《我在霞村的时候》)内心的痛楚与无奈,也由衷的敬佩她的胆识与抉择。作家深刻的心痛着陈老太婆(《新的信念》)的悲愤和反抗。丁玲的心理描写开创了中国小说的一个新境界。

丁玲以细腻的笔触写了圆润、浑然一体的《夜》,那细腻的情愫在一夜之间进行了一场内心剧烈的斗争。

“天已经快黑了,在远远的两山之间,停着靛青色的云块,那上边有几缕淡黄色的水波似的光,很迅速的又是在看不见的情形中变换着,山的颜色和轮廓也都模糊成一片,只给人一种沉郁之感。”

“窗户纸在慢慢变白,隔壁已经有人起身了,何华明却刚刚沉入在半睡眠状态中;黄瘦的老婆已经睡熟了,有一颗眼泪嵌在那凹下去了的眼角上。猫睡在侧边沉沉的打着鼾。映在曙光里的这窑洞倒也显得很温暖很恬适。天渐渐的大亮了。”

在这一黑一亮中,主人公的心情与景物融为一体。“作者描写紧张氛围,既惊心动魄,又隐而不露,外松内紧,显得飘逸自然。”⑧人物感情和理智的斗争就像夜与昼的交替,情景交融,自然含蓄,笔法细致,很见功底。

丁玲笔触的另一特点是扬喜抑悲。丁玲写女性,每当写到她们的激情与渴望时,往往是不遗余力,如金蛇狂舞,但当写到她们最深的痛苦时,下笔却反而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比如写莎菲和丽嘉的大胆追求,篇幅铺张,极力表现她们内心的欢欣,似乎文字已不足以写尽那愉快的力量。但是在写梦珂不得不当演员和贞贞不被理解时,并没有哭天抢地、捶胸顿足,表现强烈的仇恨和激愤,相反,这时的笔触变得淡而平,似乎作家不忍心深入,将痛苦的心剖开给人看,但这种留白同样可以使人感受到心痛。比如贞贞说:“苦么,现在也说不清,有些是当时难受,于今想来也没有什么;有些是当时倒也马马虎虎的过去了,回想起来却实在伤心呢,一年多,日子也就过去了,”“一条命要死好像也不太容易,你说是么?”没有不可遏止的眼泪和哭嚎,但是从贞贞平静的口中吐出反而使读者泪眼涟涟。

总之,丁玲细腻的写作风格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她的爱也如涓涓细流流进人内心深处,绵延不绝。

三、博大的爱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主席的词深刻表现出丁玲广博的胸怀。

首先,作为一个女性,丁玲无条件地关注女性和孩子,尤其是时代的苦闷带给女人的不幸更激发了她的爱。她理解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苦闷,所以写梦珂、莎菲、丽嘉,表现她们的烦躁不安和彷徨无助;她同情底层妇女的心酸,所以写阿英(《庆云里的一间小屋子中》)、贞贞,抛开世俗的偏见和束缚透视她们的心灵,将女性作为天地间的人来看;她理解阿毛姑娘的渴望,洞见黑妮的身不由己和立场转变,感受杜晚香身上的生命力,也为延安妇女不平、愤慨。丁玲是一位女性,也是一位母亲,她为孩子塑造了《过年》的短暂而欢愉的童话。

更重要的是,丁玲是一位作家,她是一个普通人,她从人的角度出发,爱党,爱社会,爱人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最好的例证。丁玲介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写作情况时写道:“这些生气勃勃的人,同我一道作过战的人,忽然在我身上发生了一种异样的感情,我好像一下子就懂得了很多他们身上的历史,他们的性格,他们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我好像同他们一道不只二十天,而是二十年,他们同我不只是在这一次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而是老早就有了很深的交情。他们是在我脑中生了根的人,许多许多熟人老远的,甚至我幼小时所看见的一些张三李四都在他们身上复活了,集中了。”“我在他们的宇宙里生活着,编织着想象的云彩,我盼望劳动,我问我自己说‘动起手来吧,不要等了!”“我的小说好象已经完成了,只需要写出来。”⑨由此可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巨大成功在于作家用一颗博大的心拥抱现实。丁玲关心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变革,带来的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正由于丁玲的爱广博公正而且毫无顾忌,她提出的建议和问题也显得直率大胆,《三八节有感》、《在医院中》都表现出她没有私心的爱。《三八节有感》,丁玲有感于延安妇女的两难进地大胆的对党内一些男性提出尖锐深刻的批评,一针见血;《在医院中》对医疗环境差、部分干部官僚作风勇敢揭露,这不是丁玲不分敌我,而恰恰因为她希望人民生活得更好,她爱这些人,所以对现存的现象提出质疑。



综上所述,丁玲用心关怀女性,感悟世界,释放激情,像一支冰雪中的红杏,带给人们蓬勃的春意和体贴的温暖。丁玲的爱是炽热的,是细腻的,也是博大的,她真诚的对待生活,竭尽所能打破生命的磕绊,展示旺盛的生命激情,她像啼血杜鹃,用自己火热的鲜血浇注受伤者的心灵。

丁玲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最不被人重视的现象,因为她有一颗不曾安静的心,她感受着时代脉搏的跳动,风风火火,敢爱敢恨,即使到了晚年仍不顾病痛的坚持写作。

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爱自己,更爱其他女人和孩子;这是一位伟大的人,她用自己的心爱着,并永远活着!



【注释】

1.《丁玲作品评论集》之《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女性——莎菲形象的再评价》,张永良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4年10月,第143页。

2.《丁玲研究》之《茅盾论丁玲》,丁尔纲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198页。

3.《丁玲作品评论集》之《从莎菲到杜晚香——论丁玲同志的创作》,张炯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4年10月,第95页。

4.《女性小说》,名誉主编巴金,黄会林选编,黄会林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第4、5页。

5.《三八节有感——关于丁玲》,郜元宝、孙洁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5页。

6.《女性小说》,名誉主编巴金,黄会林选编,黄会林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第3页。

7.《丁玲作品评论集》之《丁玲小说的心理描写试析》,钱荫愉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4年10月,第85页。

8.《丁玲作品欣赏》,郭成,陈宗敏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第143页。

9.《丁玲研究》之《丁玲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特色》,吴秀青著,严家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89页。

10.作品引用出自《丁玲全集》,丁玲著,张炯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参考书目】

1.《丁玲全集》,丁玲著,张炯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2.《丁玲作品评论集》,冯夏熊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10月。

3.《丁玲作品欣赏》,郭成,陈宗敏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

4.《丁玲研究》,吴秀青著,严家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5.《丁玲与莎菲系列形象》,李达轩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

6.《左右说丁玲》,汪洪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7.《观察丁玲》,杨桂欣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

献花(0)
+1
(本文系敏敏的馆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