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令服膏方要注意哪些问题?

 文文ap25 2018-11-16

        智者,顺天而行,乘势而为。《内经》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冬藏养生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


       按照冬藏原则,人们在冬季应注意保暖以免寒邪伤阳,“早卧晚起”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晨练不要太早,锻炼也不要“汗流浃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冬令进补”。补的方法有很多,如食物、药物等都可以进补。食物方面,中医认为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黑米、黑麦、黑芝麻、黑木耳、乌骨鸡、海参等。也可多吃些核桃、枸杞、羊肉等温性食物,用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肾气。而药物方面,膏方因处方因人而异、服用方便、效果绵久,也是需要进补人群的不错选择。


       膏方,又叫膏剂、膏滋,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药的常用剂型之一。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


  

        膏方适用广泛,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各系统慢性疾病,久病体虚,劳力过度,劳神内耗,产后、术后及体虚早衰、亚健康状态者均可选用。


       但是,膏方虽好也并非人人皆宜。本人在临床上发现有不少由于服膏方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人做了价格不菲的膏方,可没服多久就因肠胃不适而不能坚持服完,半途而废;有因为膏方药性太热或熬制过程产生的热性,服后出现上火、出鼻血等反应……。为此,有必要说明一下服用膏方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哪些人不适宜服膏方?以供大家参考。


1.

 

       膏方是一个服用时间比较长、药物组成不能随时更换的成药,所以病情不稳定、对药物特别敏感的人群,最好还是服用一般处方中药。


2.


        膏方不是越贵越好。有人为了追求大补,要求医生开最贵的药材,但若药不对症,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一句话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膏方中常用一些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芝麻、核桃肉等滋腻难消化之物,故平素肠胃功能弱、易腹胀腹泻之人,不要盲目定制膏方。



4.

下列情况,一般不适合服用膏方:


 1. 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正常的小儿、青少年不提倡进补。盲目进补可能会导致性早熟。


 2. 急性病和有感染者不宜服膏。如感冒、发热、结核病等。盲目进补容易导致“闭门留寇”,助长邪气。


 3. 慢性病处于发作期、活动期的患者不宜服用。如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慢性肝炎肝功能异常等。


 4. 对于危急重症,则缓不济急,不宜使用。


 5. 胃肠功能不佳者,特别是痰湿体质的人,这类人往往舌苔厚腻,消化能力较差,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盲目进补会阻碍痰湿的运化,使症状更重。


 6. 妊娠期间一般不主张服用膏方。


 7. 健康无病、体质强壮的正常人,一般不需要服膏方。


 


5.

膏方服用时间:

 ⒈ 空腹服:

      空腹服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所以,滋腻补益药一般宜空腹服。


 2.饭后服:

      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一般适合有肠胃不适的人,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3.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具有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作用的膏方宜睡前服。


6.

膏方服用剂量:

        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合15~20毫升)。初服者可以从半匙开始,逐渐增量至一匙。当然还应根据膏方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做相应调整。


7.

膏方存放方法:

       为了使膏方能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在膏方制作后,让其充分冷却后存放在瓷罐(锅、钵)中,亦可以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现在制作膏方的医院一般都用瓷罐。


       由于膏方服用时间较长,尽管以冬季为多,但气温稍高就容易发生霉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最好放在冰箱冷藏。


【王芳聊中医】

一起分享中医生活的点滴

长按关注: wangfangcha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