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鲁迅博物馆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8-11-16

北京鲁迅博物馆

 

活着的鲁迅

汪金友

 

鲁迅的文章,读过很多;鲁迅的故事,听过很多;鲁迅的名言,引用过很多。但当我到了北京鲁迅博物馆之后,还是有很多的发现和很大的震撼。

博物馆中一个显眼的位置,悬挂着鲁迅说过的一句话:“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可你知道吗?臧克家这首诗,就是为鲁迅而作。194911月,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创作了这首《有的人》。并盛赞鲁迅,“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厅中,竖立着一块大展牌,上写:“新的形,新的色——鲁迅书籍装帧艺术展。”两个“新”字,让人眼前一亮。是不是80多年前的鲁迅和我们一起走进了新的时代?这一组展览,分为“引路的先贤”“外来的风”“心的探险”和“为大众的艺术”等四个部分。

1934年,鲁迅在《引玉集》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已经确切地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过去,我多知鲁迅是文学创作者,却鲜知他也是一个书刊的设计者。他搜集古籍,引进外国版画,其富有艺术气息的书籍设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展览馆内,看到一位年轻女士不停地拿手机拍照,于是问她:“你喜欢书法吗?”她说:“不是,我是搞图书封面设计的。今天来这里参观,就是想学习鲁迅的设计艺术。”她一边说一边指给我看,鲁迅当年设计的这些封面,无论字体、图案,放到现在,仍然前卫,仍觉新鲜。

鲁迅生平展览厅中,陈列了很多鲁迅的名言。比如,“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再如,“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

为什么会沉默时充实,开口时空虚?大概因为一旦开口,就像战士冲出了战壕,将自己完全暴露于敌人的火力之下。为此,如果没有直接伤害到个人利益,许多人都会选择沉默。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至于战阵中伙伴的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高升的不再下顾,退隐的不再出头,所以那些站在前边的改革者和呐喊者,会经常地感觉到苦闷和孤独。

鲁迅博物馆的讲解员,还给我们讲了很多鲁迅的趣事。一是听说红军将领陈赓在上海养伤时,鲁迅便热情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二是鲁迅在上海的通讯地址,一直都是内山书店;三是鲁迅在厦门的时候,曾扶着一块墓碑拍了一张照片。因为这块墓碑上有一个许字,而鲁迅当时正热恋着许姓姑娘。

有一群在博物馆参观的年轻人,听了这个故事都笑了起来。原来大文豪鲁迅,也曾这样痴迷爱情。这也正如他本人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10年前,我曾来过这个博物馆。这次再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鲁迅还活着,活在跳动的文字里,活在人们的心目中。

20181111日解放日报朝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