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动社交时代物以类聚与人以群分的解读

 虾蟹邦 2018-11-16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总会不经意流露或无意间说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可能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和探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自《战国策.齐策山》《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西汉末年刘向编定。用于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典故是齐宣王求贤时,号召社会推荐有德有才之人。有个叫淳无髡的人一天内向齐宣王推荐了七名贤士。但齐宣王感到太多有点怀疑。就对淳无髡讲:我听说,在方圆千里能找到一位贤人,天下的贤人就可比肩而立了;古今近百代内出现一个圣人,世上的圣人就很多了。先生你一天就给我推荐七人,贤人岂不遍地皆是了。淳于髡笑说:大王!我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类的鸟总是栖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总是行走、生活在一起。万物都是同类相聚的。我向来与贤士为伍,我周围的贤士何止七个。齐宣王听完茅塞顿开。

现实社会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理解为:类聚是一种感性的互动,是一种表象的特征。群分是一种思想的交融,是内在的体现。

一、低级动物与高级动物的区分。比如低级动物豺狼虎豹。他们非常残忍无情,为了自身生存,总会不顾一切的捕猎对手,采取一切非常的方法置对手于死地,成为自己的襄中之物。这就是弱肉强食,是所有低级动物的最大特征。同样,对于高级动物人类来说,就大不一样。如果一味的为了物质而谋财害命、伤天害理,就会被人们说成是人面兽心,猪狗不如。

西晋时期的石崇,当官在任时,劫掠往来富商发财,并与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比富。其行为到了奢侈无度,令人咋舌、骇人听闻的地步。他的巨大来路不明的财富引火烧身,直到押赴刑场时才感叹:“这帮奴辈是贪图我的家财啊”。结果是因财送命,钱财两空。由此可见,这就是因为人是高级动物,他有有七情六欲,有自私的一面。但他更有人性的特点,有道德的束缚,有社会的监督,有法律的制裁。决不可以完全为了物质追求而胡作非为,为非作歹。

二、表面现象与内心世界的区分。作为人类来说,有时同样存在以强欺弱的现象。但他有表面现象与内心世界的区分。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利用一战后德国的迅速强大,入侵波兰,表面是报复犹太人。其实,希特勒发起战争的又一目的是国内政权极不稳定,大量人员失业。他可以通过对外战争来转嫁国内压力。这就是他的内心世界。

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表面上是中日之间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日本人制造的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占领沈阳。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步骤。妄想占领东北,灭亡中国,称雄亚洲。这就是日本人的内心世界。这些表里不一的现象,需要我们具有洞察力和判断力。需要我们学会正确的区分。

三、感性认识与思想交流的区分。古人将人分为士农、工商。即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又将人群分成五等,即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和圣人。现代人们又讲出了人际交往的标准和过程: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利益、终于人品。不管古代人分类还是现代人的说法,都说明了人是有所区别的。但具体区别在哪又是很难说清的。农民可以当官从商,商人可以弃商从政。现在社会已经崇尚跨界合作。人的等级制已经不能说明什么。尤其人是在不断进步的,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只能从短暂的行为习惯上区分。

现实社会,很多人认为是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就离不开交往。因此,物质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人们会习惯在各种不同场所结交朋友。尤其是酒桌。酒桌上通常是主人热情周到,劝客尽兴;客人间相互礼让,非常友好。但不好的是酒过三旬,秩序就乱;酒多后,甚至有一些过激行为。关键的是酒桌上山盟海誓,亲密无间;酒桌下忘得一干二净,不近人情。这种社会中的一些“两面人”非常讨厌,但是随处可见。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厌倦这种场合。因为他只是感性的物质交往,仅仅是一种被动需求。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得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讲初交、心交与神交的概念。其实这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原来有共同爱好的人很少在一起了,而是与其他专家学者、功成名就的人交往了;又发现每个人群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交流的话题完全不一。其实,这就是人的层次提升了这提升的过程需要极大的毅力改变自己,要学会放弃过去的不良习惯,苦其心志、伤筋劳骨、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智慧的人自会找到与高人之间的差距,学会不断的提升自己;长此以往自然会融入到优秀的群体。这就是所说的感性互动与思想交流的区分,它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人群慢慢分开。可见,很多物质交往都是表象,而高层次的沟通是一种思想的交融,是内在的体现。比如:古代圣贤,老子与庄子、孔子与孟子。他们都不是出生在同一年代,根本都没有物质的来往,而是通过思想的传承。从而达到灵魂的碰撞、思想的融合。

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当我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我们的思维就会发生改变;当我们从理性思考再次提升时,我们的精神就会发生变化;这就让我们的思想高度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时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就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能够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我们能够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经常聚集在一起: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互相欣赏、相互交流。

当我们的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思想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当我们的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时,物质又会越加丰富。这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层次不同,资源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环境可以改变人,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学习积累、修身养性的过程。这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得到的东西。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深层次解读。

我们属于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适合在什样的人群,我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相信我们应该心中有数了。我们想要加入哪个人群只有通过自己权衡了!(作者为春回大地李端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