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城男人丨他比徐志摩浪漫,比梁思成深情,是这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8-11-16





他比徐志摩浪漫,比梁思成深情,是这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

文|Miss半城


1944年5月25日,这一天距离端午节还有整整一个月。抗日战争进入第七年后,作为沦陷区的嘉兴,尽管是鱼米之乡,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这一天,位于嘉兴城南的东米棚街的一栋木质小楼里,一位身形瘦弱的青年男子正在伏案写信,信是写给上海世界书局的,内容是催要图书的稿费和校对费。这位写信的男子叫朱生豪。几年后,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朱生豪也因此闻名于世,但此时,他却因为家中将无米下锅,而不得不向书局催要稿费。

书信寄出后的第七天,一间简陋的卧室里,朱生豪静静地躺在床上。大夫正在为他做着仔细的检查,大夫的身边还站着一位面容清秀却满脸疲惫的女子,这位女子,就是朱生豪的妻子宋清如。经过检查,朱生豪被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而且病情正在不断加重。离床铺不远的书桌上堆放着尚未全部翻译完成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这个月正好是朱生豪和宋清如结婚两周年。

朱生豪


一笑低头意已倾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嘉兴一户殷实的人家,但几年后,便家道中落。他10岁那年,母亲病故。两年后,父亲也病故,孩提时期先后失去父母的变故促成了朱生豪沉默寡言的性格。

天资的聪颖加上发奋的努力,1929年朱生豪以优秀的成绩被保送到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

之江大学旧影

之江大学面对波光粼粼的钱塘江,背靠郁郁葱葱的秦望山。朱生豪进入之江大学后,凭借着横溢的才华,很快成为了学校里有名的学生诗人。社长夏承焘老师说他的才华古人中只有横空出世的苏东坡能相比,他被同学们称为“之江才子”。

钱塘江畔,六和塔下,朱生豪在诗社里遇见了他生命中的光,一生的最爱,宋清如。

宋清如

1932年,刚躲避家里逼婚的宋清如以不要嫁妆的条件如愿入读之江大学。当时她听说之江诗社有个才子叫朱生豪,诗写得很好,便写了一首《宝塔诗》去加入诗社。朱生豪仔细看了一遍,朝她笑了笑,宋清如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他说“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就在这一刻,他已经爱上了她。此后,她们俩开始了书信往来。


写你在心上



之江大学1932年中国文学会合影(右一为朱生豪)  

1933年的夏天,朱生豪迎来了大学毕业。他即将去上海世界书局担任编辑工作,宋清如却还有3年的学业。分别的这一天,朱生豪给宋清如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小诗表达他的离别之情。

“梦已散,手空扬,尚言离别是寻常。谁知咏罢河梁后,刻骨相思始自伤。“


从这一年起,朱生豪的情书不断地从上海飞到杭州,倾诉心中的相思。等待宋清如的回信,成为朱生豪生活中最重要的期盼。朱生豪在一封信中写道:


“渴望着信来的时候,每一分钟是一个世纪,每一点钟是一个无穷。”


30年代的中国风雨飘摇,日本侵华,东北沦陷,日本人讥笑中国文化落后,竟无人敢译莎士比亚。鲁迅曾动员林语堂译莎,但林并未答应。世界书局的编译主任詹文浒推荐了只有23岁,名气不大的朱生豪。朱生豪独自承担起这个任务,在他的自序中写道:“翻译此书的宗旨,第一在于追求最大范围地保持原文的神韵,不得已再求其次,也务必做到字句晓畅明白。”


他翻译的稿酬是每千字两块银元。

初创时期的世界书局总发行所

从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那一刻起,这项工作就成为朱生豪生命中的一部分。1935年,朱生豪决定翻译莎士比亚。他在信里兴奋地问:“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如果把莎士比亚译成功,我要将这部译作送给做你的礼物。”

这一期间,朱生豪在给宋清如的书信和诗歌中,开始更加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爱宋清如,风流天下闻;红颜不爱酒,秀颊易生氛?我爱宋清如,温柔我独云;三生应存约,一笑忆前盟。”


在莎士比亚优美的戏剧文字的陪伴下,朱生豪和宋清如开始了长达九年的书信恋爱史。直到1942年,两人正式结婚后,这种诗文传情的方式依旧在继续。

宋清如毕业照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在纷飞的战火中,两人的爱情甜蜜地维系着。宋清如大学毕业后,朱生豪写信给她,借口别人的建议说他们该结婚了。但由于早年家庭包办婚姻的阴影,以及她对婚姻的恐惧,宋清如没有正面回应他。

经历了几年的流亡生涯后,朱生豪和宋清如重逢。经历过战乱离别的他们更加体会到对方对于自己的意义,第二年,她们结束了长达10年的苦恋,终成眷属。

朱生豪、宋清如结婚照

他们的老师夏承焘在他们的结婚纪念册首页上题词道:“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那年他们都已是奔三的大龄青年,宋清如31岁,朱生豪30岁。结婚时,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已经失业,连婚礼当天两位新人的衣服都是向人借来的。

结婚第二年,他们回到了嘉兴。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总能为你守住一座象牙塔。为了让朱生豪专心译莎,宋清如一个人担起了现实生活里的柴米油盐。殊不知宋清如不止是之江校花,更是不折不扣的才女,作家施蛰存说她有“不下冰心之才”。

但在面对所有人的不解时,宋清如只轻描淡写地回了句:“他译莎,我烧饭。”

宋清如

每拿到一笔收入,宋清如总是会首先把米买好,剩下的再酌量着买些油盐酱醋和蔬菜等。菜肴常以青菜豆腐为主,宋清如谑称:“一清二白”。为了节省买牙膏的钱,大家刷牙只好用盐,朱生豪的头发长了也不去理发店,由宋清如操剪修剪一番。

当然,这对才子佳人,生活也并非全是柴米油盐。

有时候,朱生豪和宋清如茶余饭后一同选辑了《唐宋名家词四百首》。由宋清如仔细誊抄,朱生豪则作一篇短论,综述词的源流,发展,衍变。沐浴在爱的光辉中的朱生豪对宋清如说:“我很贫穷,但我无所不有。”

有一次,朱生豪翻译地比较顺利,便趁心情好下楼生了一次炉子。本意是想让妻子轻省一些,结果却弄得满屋子都是烟。

只是“才子佳人,柴米油盐”的日子并不长。长期的颠沛流离,加之营养不良,又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使一向羸弱的朱生豪虚弱不堪。时常高烧、腹泻,走一段路如同登山,他有时也说,不知能撑到几时。

一语成谶。1944年整个夏天,朱生豪高烧不断,手足痉挛,最终被诊断为肺结核与肠结核并发症。肺结核,在当时等同于绝症。那时他已经翻译了31部半莎剧,只剩下5部半历史剧,他说“饭可以不吃,莎剧不能不译。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从那时起他就卧病不起,直至12月26日病重离世。临终只轻轻呼唤:“小青青,我要走了。”那一年,他才32岁。

朱生豪去世3年后,世界书局分三辑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全部为朱生豪译本。在世界书局刊登的报纸广告上赫然写着这样两句话:原著完整光芒,世界文学瓖宝,译文优美流利,保持原作神韵。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有人说,民国四大情书是沈从文的《湘行书简》、鲁迅的《两地书》、朱湘的《海外寄霓君》、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但看完朱生豪的情书,才发觉沈从文是深情无措的稚子,鲁迅是温情别扭的硬汉,朱湘是温柔委屈的书生,徐志摩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小白脸。

朱生豪的情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他在某一天清晨醒来,随手拈来的一句话。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朱生豪书信手稿

人前的朱生豪沉默寡言,但在宋清如那里,他内心的火山喷发了。他以有信仰的人对于神明的热情,献身于对她的爱情。

“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不许你再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我渴望和你打架,也渴望抱抱你。”

 ……

就这样,一封封俏皮可爱而又感人至深的情书,见证了他们真心相爱的岁月。一字一句,都是无限的思念;一言一语,都是最深情的爱意。怪不得朱生豪自称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晚年宋清如,整理朱生豪生前的翻译莎士比亚的手稿,继续完成丈夫的翻译工作

在他年仅32岁的短暂生命里,不仅用一支笔翻译了31部半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剧集》,还为妻子写下了540多封情书。

赤子之心抒发出来的爱,纯粹天真、诚挚动人。即使岁月流逝,音容淡去,只要读起他的情书,就能让人心生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