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券商APP的几点思考——功能定位

 半梦书斋 2018-11-17

引子

上一篇文章“对券商APP的几点思考——消息推送”发出后,也发现了几个和二哥一样的强迫症。

回到正题。

有朋友回复说,消息推送数量是和考核指标有关系的。

还有朋友留言说,是券商在APP上想要的太多,舍不得放过任何骚扰用户的机会,万一骚扰有效了呢。

且不说这种无目标的骚扰成功率有多少,难道券商APP的功能就应该包括拓展新客户么?

胡思

二哥认为,应该把拓展新客户的功能分离出去。

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互联网企业APP在拓展新用户上,都常用些什么方法吧。

1

抢占流量入口

互联网企业最关注的,是如何让自家的APP成为一个流量入口,只有抢占了流量入口,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

流量入口有很多种形式,也会根据用户关注点的改变进行变化。

比如早期是hao123那样的导航网站,后来是百度引领的搜索引擎网站,再后来则是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的社交平台等等。

二哥认为,流量入口也是眼球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与证券行业的属性却是存在冲突的。

要想吸引眼球,要么快,要么奇。而证券行业是需要合规审批的,等走一圈流程下来,早就不知道晚了多久了。

2

关注高频交易

另外,用户规模的增长也会受到交易频次的影响,日常交易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吸引新的用户加入。

比如进军打车和外卖行业的公司,就比进军家政和美甲行业的公司发展用户的速度更快,就是受到了不同行业交易频次的影响。

而这一点,也天然的和证券行业有所冲突。

尽管都是金融行业,银行类的交易主要就是花钱,交易频次多点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贷款,你可以分期,最后还上就行了。

只要解决了支付结算的困难,越便捷的APP,越会吸引客户,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招商银行等等。

可证券交易是来赚钱的,交易频次越高,亏损的可能性越大,除非你高到计算机化交易的程度,否则你还不如少关注的好。

3

简化注册流程

几年以前,我们在网站上面做个注册,还是需要填写很多东西的,比如用户名、密码、各类信息等等。

而现在的注册,越来越快捷简便了,基本就是输入一个手机号,获取一个验证码,就可以搞定了。

甚至还有更简单的微信、QQ、微博账号一键注册,注册完成就可以享受服务了。

而证券行业,却还需要再多一个步骤,那就是开户。

尽管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上开户,但相对于互联网企业,毕竟还是要多一道手续,这也加长了用户注册的流程,加大了拓展新用户的难度。

4

市场推广补贴

这一点,我想也不用多说了。受限于合规要求,这个是证券行业不能做的。

但是有一种变相的补贴,却是大家经常提起的,那就是——佣金战。

可是它产生的效果如何,大家也能够看到,完全是负面的。

乱想

既然都不合适,那不如把拓展新客户的功能分离出去。

分出去之后怎么做,咱们下回再聊。这次先关注一下保留的功能。

尽管剔除掉拓展新客户的功能外,券商APP还包含了很多功能,但二哥认为,核心功能就是两个字——连接

客户与交易的连接

APP不应该仅仅是证券交易的工具,让客户下单、成交,交易完成就完了。

而是还要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习惯、交易风格,发现客户的实际风险偏好,提供给客户需要的改进建议和相匹配的投资者教育内容。

客户与产品的连接

APP不应该仅仅是金融产品的展示工具,把一大堆产品信息列在那里就完了。

而是要根据客户提供的综合情况,推荐适当的产品。对于已购买产品的客户,及时提供变化信息,做到信息透明。

客户与投顾的连接

APP不是来代替投顾的,而是要成为客户与投顾之间联系的工具,让客户能够感知到投顾的存在,增强与投顾之间的信任。

冷冰冰的工具,无法维护客户忠诚度,唯有人与人间的联系,才是长远的。

客户与营业部的连接

在现场交易的时代,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客户与营业部之间的感情,却要比现在深厚的多。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营业部作为一个交易场所没落了,但是却可以做为一个品牌而重生。

连接,仅仅只有两个字,但是却可以引申出很多,二哥在此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万物互联的年代,最需要的是我们思维的连接,你还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和我聊一聊吧。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各位留言反驳、转发批判

王二

虚度光阴无数载,白白工作17年

8年在IT,9年在证券

看见过的不少,看明白的不多

大道理不懂,小想法一堆

目前不定期更新

如果你认可,伸出你的拇指

如果你反对,比出你的中指

哟,哟,敢不敢扫一下指纹

吼,吼,来和我一起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