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阳十景”之一的“平塘古渡”,指的就是墨水湖了! 墨水湖美景 明、清两代各县编修县志,也必凑足八景或十景,以示本县亦为名胜之区。明嘉靖《汉阳府志》也循例列出了“汉阳十景”,并请知府王静一题诗以为传扬。从十景命名和王静一题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明代汉阳的优美风光和太平景象。“汉阳十景”皆是诗情画意般的景致、历代传诵的名胜。 略微有点古风,可惜远处的围挡煞风景。 墨水湖,位于长江以西,汉江以南,由龙阳湖、太子湖等十几座大小湖泊汇集而成。 汉阳的湖泊 古时曾是汉阳十景之一,即'平塘古渡'。属汉阳东湖水系中的浅水湖泊。 以下照片中远处的多孔桥是“墨水湖大桥”。 墨水湖大桥 墨水湖名称由来 墨水湖的名称来源及传说有许多种,最主要的传说有三种: 一曰 湖色浓碧,因富含藻类和微生物,经千百万年不断繁衍死亡而存积湖内,致使湖水墨绿,故名。 二曰 古代有个秀才住在湖边,每日勤奋著书写字,常到此洗笔(也有说是五代十国时期,昭明太子写《昭明文选》后,在湖内洗笔),而把湖水染黑,致湖色墨黑而得名。 湖心岛 三曰'在远古,从汉阳五里墩到七里庙一带是一片沼泽湖汊,芦苇蓬蒿丛生,有条乌龙经常在此兴风作浪,百姓深受其害。为制服恶龙,百姓们决定建筑一条长堤,把乌龙困死。他们日夜苦干,刚把堤筑起一人多高,就被乌龙一个翻身扫毁至尽。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见大家垂头丧气望着湖汊发呆,便站住脚,捻着胡须,对大家笑吟吟地说:'白天干、晚上挑,不如钢钉钉龙腰'。接着,老人同村民们一起干了七七四十九日,炼成一根三丈三尺长的大钢钉,让大家抬起对准五里墩、七里庙之间一处,猛地一插,让年青力壮的人轮流抡锤猛砸,顿时,地动山摇、狂风暴雨,地下传出翻滚嚎叫声,不一会,乌龙挣扎抬露出头,张口喷吐出一大股黑血后死去,这股黑血瞬间将七里庙外渍出一个黑沉沉大湖。原来这白胡子老头是玉皇大帝派的天神,来助人们斩龙除害的。令人惊奇的是,渍成的湖水墨黑可以写字、作画,附近的学子都来取湖水使用,于是当地百姓都叫它墨水湖。' 相关传说 陆地向湖内凸出的半岛形部分,象动物的嘴伸入湖内喝水,所以这种地方的地名常带一个'咀'字,又以村上主要姓氏而命名,如'高家咀'(在墨水湖西岸)、'何家咀'(墨水湖北边)、'汤家咀'(墨水湖东北部)、'倪家咀'(墨水湖西岸)、'李家咀'(墨水湖西北角)等等是也;还有以当地盛产之物命名的,如'蒿芭咀'(在墨水湖南岸,盛产蒿芭而著名)。 俯瞰墨水湖 亦有以当地特色命名的,如'公公咀'(在墨水湖的连通港西岸),因当地过去有个土地庙,土地神俗称'土地公公',故此地因'公公庙'而得名;又因那里地形狭长弯曲,伸入湖中似条青龙,故又称'青龙咀'。 因地形而得名的还有'大瓜咀'(墨水湖北岸),其形如瓜故也。若湖边凹进去,形成湾叉的地方,其地名又常带一个'湾'字。如'庙湾'(在墨水湖南岸),因那里过去有个叫'龙门寺'的庙宇,后龙门寺毁损不存,地名和村名仍保留叫'庙湾'。 。 |
|
来自: 鸿儒书香vosn18 > 《欣赏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