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鉴赏八大易混术语辨析

 孤帆远影共流水 2018-11-17

诗词鉴赏中八大易混术语辨析
湖南 刘小忠

在诗词鉴赏复习中,许多学生对鉴赏常见术语分辨不清,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为便于师生复习备考,下面就把诗词鉴赏中八大易混术语作一个比较分析。

一、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是指诗人用来揭示诗歌主旨的手段和方法,大致可分为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两大类。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乐景写哀、主客移位等。常见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铺陈、渲染、白描、工笔、细节、动静、虚实等,侧面描写有联想、想象、比兴、象征、烘托、反衬、对比等。表现手法着眼于诗歌的整体,服务于诗歌的主旨。它突出的是一个“法”——规则和方法。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技法来组织诗歌语言的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意境创设、形象塑造、修辞方法等等。一首诗歌,不管诗人怎样运用技巧,都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表达技巧不仅着眼于诗歌的主旨和中心,同时兼顾诗歌的谋篇和行文。它突出的是一个“巧”——个性和技巧。

表现手法是诗人突显主旨的方法,指向的是诗歌的抒情性,它与诗词的题材相关。而表达技巧则是诗人组织语言的技巧,指向的是诗歌的形象性,它与诗歌的体裁有关。

二、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直接以景物描写来代替情感抒发。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描写长江流域无限春光的写景诗。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翘首凝望直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与孟浩然真挚的情谊。又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整首诗没有任何与感情有关的词语,却借助景物将诗人的喜悦之情完全表达了出来。

寓情于景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完全寄托在特定的景物描写之中的抒情方式。一般是先融情后写景,或直接将自身的情感包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又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空”字就将景情合一,黄鹂不解人事,诗人空怀先哲。粗看是写景,实际却明显包含有“好”“空”这样的情在。

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先景后情,情在景后;寓情于景,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边景边情,情在景中。

三、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强调其中的某一个。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对来突出主体。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即为衬托的手法。五岳、天台山和天姥山皆以高峻著称,具有近似的条件,而此处主体为天姥山,所以五岳、天台山只是用来衬托天姥山耸立天外、直插云霄的壮丽非凡。又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这些都是正衬。而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为反衬的手法,“蝉噪”“鸟鸣”与“林静”“山幽”一动一静,具有对立的条件,而此处主体为“林静”“山幽”,所以“蝉噪”“鸟鸣”只是用来反衬“林愈静”“山更幽”。又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声写静,也是反衬。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引人深思。

衬托与对比都写两个事物,但目的不同。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对比为了突出二者不同。衬托一主一次,对比双方皆主。

四、烘托与渲染

烘托就是以乙托甲。在描写甲事物时,不直接从甲事物入手,而是通过描写与之相关的乙事物,来达到突出甲事物的目的。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听众的感受和周围的景物烘托琵琶声的美妙动听。《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通过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失态,从侧面烘托罗敷的惊人美貌。烘托是用一种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它属于侧面描写,追求烘云托月,以次显主。

渲染则是为营造某种气氛、创设某种意境,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里连用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孤冷的特点,目的是为下文表现自己老病孤愁的凄凉心境创设一种氛围。渲染就是刻意反复多角度的描写,它属于正面描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烘托是侧面描写,为了暗示主体;渲染是直接描写,为了加浓形象。

五、比喻与象征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琴声高低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来比喻琴声的高低变化。如骆宾王《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纯用比喻修辞:“露重”“风多”比喻社会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诗人以蝉自喻,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感。

象征是指借助描写具体形象的外在特征,来表现某种抽象深邃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艺术设定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写,会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某种联想,从而领会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抽象的意义。象征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和约定俗成,选择人们所熟悉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意蕴。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等。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复杂深刻的道理浅显化、单一化。

比喻是以物比物,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要求“形似”;象征是以物显义,让读者去联想、去猜测,要求“神似”。比喻只限于修饰词句,象征则立足全文或至少一段。

六、借古讽今与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是诗人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现实、讽谏当朝统治者的一种手法。如王安石的《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与《江南春绝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都是借咏叹六朝灭亡来讽刺当朝统治者骄奢淫逸、荒芜朝政的,据此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

借古抒怀是诗人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通过援引史实、使用古人古事或者化用前人的诗句含蓄自然地表达诗人自己的心曲。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这里陆游借古抒怀,抒发了自己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

借古讽今与借古抒怀都是援引古人古事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但是对象明显有别:借古讽今直指当朝现世,借古抒怀则指向诗人自己。

七、风格与特色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在诗词鉴赏中,风格特征一般是指诗人诗作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诗人风格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是诗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定型的过程。从诗、词、曲主导风格上看: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分。不同题材的诗词风格又有不同:比如闺怨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静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慷慨悲凉、咏史诗雄浑壮阔、讽喻诗沉郁激愤等。每位诗人、词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如苏东坡、辛弃疾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灵运、谢朓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屈原雄浑悲壮,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等等。即使是同一作家,其风格也是多样的,如苏东坡作品主导风格是豪放的,但也写过《江城子》这样缠绵悱恻的婉约词;李清照的主导风格是婉约的,但也写过《夏日绝句》这样的豪放之作。

特色是指诗人在具体诗作中遣词造句方面所体现出的主要特点,是风格特征的具体化。在高考中,常见的分析诗词语言特色的题型有:1.炼字(句)型,要求指出某句(联)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并联系该句(联)分析其意义(字面意义和临时意义);2.辨析修辞型,要求学生指出某句(联)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评价型,一般题目中引用前人评价,要求学生对之分析评价,或者题目已经交代其语言方面的特点,只要求学生举例分析说明即可,难度较低。

风格着眼于作者与整体,特色则着眼于作品与局部。无论是概括整体风格还是分析具体诗作,都不能只流于字面意义的解说,而要联系诗文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八、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这种景物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就成了意象;杜甫的《登高》首联连用六个意象: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来描绘一幅秋天的图画,为下文登高抒怀作了环境的渲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采用九个意象来描绘图景。因而只要是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

意境则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艺术想象世界。它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这种艺术境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九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一幅意境凄凉悲清的画面,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把这九个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出凄凉悲清的画面感,这就是意境。

意象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意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种虚化了的艺术氛围,它需要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在诗词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先有一个个意象在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化为一种意境。

总之,上述八组术语是诗词鉴赏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又极易混淆。我们必须在具体的鉴赏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在答题之中。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