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森呼吸!深圳这座高颜值的森林之城简直“美爆”了

 海之子ion2j9eq 2018-11-17

森林覆盖率达40.6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全市公园总数达94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5平方米......记者从10月15日召开的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获悉,通过三年创建,深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形成了森林进城、绿意满城、花开鹏城的绿色新格局,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美丽与发展的双赢。

香山中路盛开的簕杜鹃,构成一条美丽的花景大道。

此外,随着此次深圳与中山两市同时获批为国家森林城市,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雏形初现,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了生态安全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

市域面积近50%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

深圳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立了生态优先发展机制。

早在2005年,我市就率先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将市域面积近 50%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深圳市经济特区绿化条例》等法规,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领域,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梧桐山毛棉杜鹃花海。

高标准编制《深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东建、西治、南补、北提、中联”的总体布局,绘就了我市森林城市发展蓝图。针对重点版块分别出台了《深圳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6个分项行动方案,明确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香蜜公园。

此外,加强森林防火,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体系,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远低于0.1%的水平。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严厉打击砍伐树木、违规侵占林地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建设作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切实保护好城市的绿水青山。

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打造“深圳蓝”“深圳绿”靓丽名片

深圳从区域层面和流域尺度,统筹生态一体化建设,精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构建互联互通、层次分明的绿色生态屏障。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 4027.92 公顷,优化改造人工桉树林、马占相思林林相 2412.82 公顷,中幼林抚育 6169.91公顷,全市薇甘菊的危害面积降低至 3000 公顷,完成220.59 公顷水源涵养林改造,形成多色彩、多层次、多效益的森林景观,打造了坚实的城市生态基底。

建成19条475公里生态景观林带,新建塘朗山—梅林山—银湖山区域绿地等首批5条生态廊道,建成密度全省第一、总长度2443公里的绿道网和200公里远足径,串起近千个公园和城市的山、林、海、湖,构建互联互通、山水相连的城市生态系统。

打造绿色生态水网。实施了469项水环境提升工程,重点推进龙岗河、观澜河、茅洲河等11条河流景观改造,打造林水相融的带状森林,建成开放9个湿地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近年来,深圳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2.5年均浓度等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深圳蓝”“深圳绿”成为城市最亮色。

打造千园之城和著名花城:

广泛种花种绿,彰显绿色生态的“高颜值”

近年来,深圳大力提升森林和城市绿化品质,着力打造“千园之城”和“世界著名花城”,构建“公园圈”和“色彩网”。

全力开展公园建设和品质提升。创新提出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确立了500 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的总体布局,每年持续推进50个以上的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 近3年,共建设各类公园198个,重点打造了福田香蜜公园、 南山人才公园、深圳湾休闲带西段等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城市公园。目前,全市公园总数达 942个,成为全国公园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并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2018年深圳森林音乐会在仙湖植物园奏响。

持续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深圳以大尺度的花卉种植和高标准的景观设计推进花景大道、花漾街区、立体花廊、街心花园等不同尺度花卉景观建设。全市共建成花景大道23条、花漾街区79个、街心花园151个,对120多个城市重要节点和区域进行了绿化提升,一路一花、缤纷多彩的花城景观正在形成。

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绿化条例》,对新建高架桥、人行天桥等强制实施立体绿化。推进闲置地、边角地增绿,全面推进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天桥绿化、道路绿化等立体绿化。近3年,每年立体绿化平均增加30万平方米以上,以绿化美化引领新型城市建设。

弘扬生态文化:

推动共建共享,在全社会广植“绿色基因”

深圳把全民共享、全民共建作为“创森”的重要举措,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小学生走进红树林开展自然教育。

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仙湖植物园,园内保存的活植物物种接近12000种。与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所共同成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加大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研究力度。中国红树林博物馆、大鹏半岛区域性生态文化体验综合体、深圳花卉世界也全面启动建设。

打造自然教育之城。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自然教育模式,推动20家绿色公益组织成立了广东省首家公益组织联盟。在国内创立首个自然学校,率先在广东省建成福田红树林等13个自然教育中心,年均服务市民6万多人次。

持续推进“心中播绿”。开展全方位、高密度、深层次、广辐射的主题宣传活动1000多场, 广泛运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公众参与总人数超150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首届深圳森林音乐节,形成了公园文化周、深圳湾草地音乐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在全市悬挂植物名牌12万块,广泛发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市民对“创森”工作的支持率、满意度均超过95%。高水平筹办了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首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黑脸琵鹭自然保育论坛,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绿色发展的国际声誉。

仙湖植物园。

突出深圳特色:

形成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支点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是起点,深圳对绿色生态的追求永无止境。”下一步,市城管局副巡视员杨雷介绍,目前,《深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5)》中创建期的各项工作均已顺利完成,40项创森指标也均已达标,但总规中还规划了未来七年提升期和巩固期的建设任务,深圳将继续抓好落实。继续推进森林质量提升,进一步完善生态水网格局,全力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至2020年底全市公园总数超过1000个。

对照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中的指标体系,深圳在森林覆盖率、区域生态廊道建成率、人均公园绿地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深圳将主动找差距、补短板,携手周边城市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形成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支点,突出深圳特色。

专家点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王成:

深圳相关举措在全国有引领性

深圳在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保持了非常好的森林本底,在2000多万人口的高度城市化的地区,还能保持这样的森林覆盖率,非常不容易。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深圳还非常注重质量,提升森林的景观质量、服务质量,还有环境效益,这些举措在全国是有引领性的。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本底。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也可借珠三角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建设的经验,把森林和湿地空间规划好,建设成为生态良好、产业高端的大湾区。

见习编辑 董雯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