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尚蓝白色的欧洲人,最爱中国青花瓷。”对话德国博物馆馆长

 红翡綠翠 2018-11-17

为何欧洲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的“牵线”下,四维时代团队赴德国,对 Hetjens Museum - Deutsches Keramikmuseum(德国最大的瓷器博物馆,以下简称“德国国立陶瓷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工作。  


“为何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中国博物馆与德国博物馆如今有着哪些差异?西欧发达国家对博物馆数字化的普及,为何会落后于中国?”     


这一趟“德国行”,我们为德方博物馆的16件珍贵瓷器和4个展厅实现三维数字化,并将在海外流浪的国宝瓷器“带”了回家。不仅如此,我们还独家邀请到德国国立陶瓷博物馆馆长,分享她的一些经历和观点。


如果你对中外文化的一些认知差异感兴趣,或者热爱博物馆知识,这一期内容不容错过。  




在德国,

有一座拥有2万件瓷器的博物馆


如果问:外国人最喜爱中国的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呼声最高的3个答案全和信息化有关:外卖、网购及强大的扫码支付。      


而在前信息时代,崇尚蓝白色的欧洲人,还极其钟爱中国的青花瓷器。 


在17世纪30年代,欧洲曾掀起一股研究中国瓷器的热潮。为解开中国瓷器的秘密,当年奥古斯特大帝找来了化学家仿制中国瓷器,才有了今天在外观上与青花瓷极其相似的欧洲第一大名瓷---梅森瓷器。 


他们还在欧洲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首府杜塞尔多夫市,建设了一座陶瓷王国-德国国立陶瓷博物馆,它拥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2万多件瓷器。 


每一尊瓷器的图案、材质、背景与历史意义

都成为德国人的研究功课



但现在面对2万多件瓷器,德国国立陶瓷博物馆却面临着一个困扰:由于德国是一个十分强调信息隐私的国家,且数字化技术较为薄弱,所以目前德国大多数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普遍滞后。  


但巴西博物馆大火给全世界博物馆都敲响了警钟。由于没有数字化的保护措施,200年巴西文明的记录,在熊熊烈火中毁于一旦。  

AR技术呈现青花瓷



于是,便有了这一次“独家”对谈


一个是曾为数百家博物馆实现数字化、刚过完4岁“生日”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一个是已有100年多历史、拥有超过2万件瓷器的德国老博物馆。一些机缘巧合下,他们“相遇”了。   



采访 | Vannyshen(四维时代中德交流人员)

受访 | Dr.Daniela Antonin(馆长)

录像摄影、数据采集 | 四维时代技术部

听写 | Florian (四维时代德籍员工)




(以下为具体对谈内容)

四维时代:

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博物馆吗?


Daniela Antonin博士:


当然可以,我很乐意(谈话间,Daniela博士十分平易近人)。德国国立陶瓷博物馆相当于是一个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陶瓷的“房子”。 


我们的陶瓷分别来自非洲、南美洲、欧洲、西班牙等世界各地,它见证了陶瓷8000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是这座房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才是这些美丽陶瓷的创始人。 





四维时代:

完美。陶瓷的保存有困难吗?


Daniela Antonin博士:

幸运的是,陶瓷保存不像书画、木头那样困难,因为烧制陶瓷的温度很高。在欧洲,瓷器的烧制需要在800-1450度的高温下,高温烧制的东西密度就会比较高,它的性状很稳定。比如阳光对木制品和绘画的收藏来说,会导致发黄等问题,但对陶瓷来说,就完全没关系。


但陶瓷非常容易发生破碎,一旦碎了,我们很难完全复原它,所以陶瓷的数字化,意义同样重大。



访谈前,馆长与我们探讨中国陶瓷

馆长表示,她个人也十分喜爱中国瓷器



四维时代:

听说近期有个很漂亮的瓷器展?



Daniela Antonin博士:


这里也想跟中国的朋友分享下:听说中国有“四大名瓷”,那么欧洲第一名瓷应该是“德国梅森”。我们的梅森展厅,便收集了2500多件来自18世纪的梅森瓷器。 



欧洲第一名瓷---梅森瓷器

外观与中国的青花瓷极为相似

欧洲人认为蓝白色瓷器十分珍贵

所以,瓷器又叫“蓝色洋葱”


“蓝色洋葱”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非常流行(外观源于对中国17世纪30年代的瓷器研究),不仅是贵族家庭,据闻当时欧洲的富豪们希望拥有这种“洋葱”图案,这种瓷器现在常见于私人收藏厅、宫殿、博物馆、客厅及宴会厅。  

 

说实话,欧洲人喜欢蓝色和白色瓷器,是因为中国人。你们现在看到的,也是我们进口的第一批瓷器。特别是中国明代的蓝白,因为当时中国的瓷器很稀少,所以,在欧洲人的传统观念中,瓷器有点蓝和白是很珍贵的。 



站在德国博物馆展厅,四维时代惊喜地与国宝“重逢”

于是,我们决定临时增加三维数据采集任务

用数字化形式把它“带”回中国

清瓷器 | 牧童回家

德国国立陶瓷博物馆藏




四维时代:

太好了。你为什么会对这个展览进行数字化?



Daniela Antonin博士:


数字化对我们很重要。我们拥有几万件珍贵的瓷器,如果你看世界地图,我们只是一个很小的点,能到我们博物馆欣赏文物的人是很有限的,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给更多人一个了解我们藏品、倾听展品历史的机会。 


比如仅仅只是桌子上这个很小的取盐容器,它就在告诉我们18世纪的盐是很可贵的。


因此,数字化后的瓷器,会让更多人听到瓷器诉说的历史故事。


被“数字化”后的梅森展厅

可以足不出户漫游展览,掌上鉴赏3D瓷器


我们想与世界分享我们的宝贝,通过一台电脑或是手机向中国展示,向你们展示我们有多喜欢你们的青花瓷器。




四维时代:

现在中国有很多数字化博物馆,

那么,德国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如何?



Daniela Antonin博士:


这很棒,这些中国博物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说实话,我喜欢中国今天这种无价的“文化财富”,数字化就是一种隐形的文化财富,因为你可以随时随地、自豪地向世界展示你们的文物和博物馆。


在欧洲,我们也在慢慢地跟随。特别是在杜塞尔多夫,虽然过往它尚未意识到博物馆在互联网上展示,对广大公众是多么的重要。因此,Vannyshen,我感谢你,也感谢4DAGE(四维时代),我想我们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四维时代:

谢谢。你对4DAGE了解多少?

你认为4DAGE会给你带来什么?



Daniela Antonin博士:


是的,它带来了很多。


Vannyshen,就像昨天我们参观了数字会议,当你上台介绍技术时,就连市长都惊叹。后来他们对我说:“下次你来杜塞尔多夫时,应该带更多的技术过来,并和我们合作。因为你们的想法和技术真的很接近未来。 ”  


现在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有点落后。我们落后于中国,落后于你们。但我们用4DAGE技术做了很大的一步,我们甚至预想到,有一扇门即将要对我们打开,感谢你们让我们开始真正拥有数字化文物,以便为专家提供更好的视野。 


这对德国青少年教育也很有好处,之前我们的博物馆是不对外开放的。日后,德国的青少年们也可以更容易学习我们的文化,看看发生了什么,我们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真切地看到我们的文化。爱上它,并更好地触摸它。 





返程中国前,德国杜塞尔多夫市长

给我们留了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对文化的热爱,这个世界应该是相通的。”



11月15日,德国国立陶瓷博物馆馆长

要来参加第三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啦!

你是否有更多问题想问馆长?

或亲睹数字化后的德国陶瓷博物馆?


(点击下方,马上参会)



除外,还有来自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大咖

海内外人工智能领域AI专家

故宫、广东省博物馆

等中国20余家知名博物馆到场助阵


还有人工智能开发者论坛带来技术分享

数百个AI视觉产品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