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成绩忽上忽下,到底应该怎么办?

 修竹秀 2018-11-17

期中考试刚刚过去,很多同学的成绩也有高有低,起伏不一。不少家长和同学对此也很担心,成绩及如此不稳定,万一在大考中失误了怎么办?


那么成绩不稳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
心理过度紧张


考试前尤其是大考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个好成绩,也担心如果自己考不好会让老师、家长失望,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可能不少同学在考试前都会出现失眠、情绪暴躁的情况,甚至有的同学在中考、高考等大考前可能还会出现低烧、头疼、肠胃不适等情况。这其实都可能是因为心理过度紧张造成了生理上的应激性反应。


在这种心理及身体状况下,很容易导致考试发挥失常。


2
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


在考试结束后,难免会听到有同学抱怨,这次的考题太难了,或者这次题目太偏了。


这其中就道出了,为什么有些同学考试的成绩忽上忽下了。如果考试的题目是自己擅长的题型或知识点出现得较多,则能考出高分;如果考试题目中出现一些自己没复习到的知识,或者是自己不擅长的,就考不好。


这其实都是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的表现。


3
学习自控能力差


这种情况就属于我们常说的,家长老师盯一盯,自己努力一把成绩就上去了;家长老师一不注意,自己一放松成绩就下去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个人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很差,不能长期坚持认真刻苦地学习,学习时紧时松;或者是容易骄傲自满,一考好了就洋洋得意,只有考得不好才开始努力。


学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旧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遗忘;而新的知识在不断出现,还需要不断与老知识点相互融会贯通。不论是哪一点没做好,都会造成成绩的下滑。


那么遇到这种成绩忽上忽下的情况,
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1
制定学习计划


对于那些自制能力较差,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学生来说,当务之急是制定学习计划。


先找出自己的差距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步制定计划。比如在英语语法上比较薄弱,主要对应的知识点有8大时态、固定短语等,那么给自己制定计划。这些知识点分多少天学习复习,对应每一个知识采用哪些方式学习,比如背诵、做阅读题等。


制定计划之后,还要请家长配合监督,确保这些计划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2
夯实基础


由于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造成的成绩不稳定,首先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夯实基础。只有把基础知识掌握了,才能朝着更难的题目迈进。


现如今中考、高考等大型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考生若是基础部分没有抓牢,反而会损失惨重。千万不要一味追求怪题、难题,以偏概全,往往会因小失大。


夯实基础首先要做的是回顾课本,梳理遗漏的知识点,然后可以结合课堂笔记本,将重点知识融会贯通。


3
心态调整


一些学生看到自己某次考试没有考好,就情绪低落,甚至失去信心,陷入“学习→紧张→考试→失落→学习→紧张→考试→失落……”的恶性循环。


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对于自己的成绩水平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根据平时的成绩表现给自己制定两条线:


一条是目标线;另一条是保底红线,就是说最坏的情况自己的成绩不能低于这条红线。这并不是鼓励学生不进步,而是在心理上建立一定的容错空间。允许自己在犯一些错误,以此减轻自己在心理上的压力。


2、学会自我减压


压力不仅仅会在考试前出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让人感到压力,而每个人的压力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人当众演讲会紧张,有的人与陌生人交谈会紧张等等。而每个人缓解紧张与压力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人会选择上台演讲前深呼吸,有人会在与人交谈之前暗暗地搓搓手,这些其实都是释放压力的方法。


考试容易紧张的学生,平常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存在其他会感到紧张的情景,可以不断重复让自己进入紧张的环境,寻找缓解紧张心情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