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忆十年来那些天价的印本 

 西溪邮人 2018-11-17
(原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国宝”展与图录均获得巨大成功(据说图录当年曾遭炒作),各馆窥得法门,之后每几年就会组织一次不同主题的大交流。2005年轮到北京故宫庆生(建院八十周年),上博将同样的模式又复制了一回,邀请故宫两家联手推出“书画经典-故宫、上博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又一册巨型图录堂皇出阵了(以下简称“经典”)。
[转载]忆十年来那些天价的印本 - 《书画经典》(上)X

有了上次的经验,操作驾轻就熟,这回改挂紫禁城出版社的招牌,但基本原班人马。龙樱此时已转型,印刷任务由界龙单独负责。看似小小变化,效果上却呈现不同的风格。
装帧开本一脉相承,收录作品更多(晋唐7件,五代两宋50件,元代46件,其中书法作品36件),页数更厚(700多页)。两册图录所收书画无一重复,成了完全互补的姐妹篇。
从印本角度来看,36件书迹中一半是(主帖)原色原大整幅印出的,包括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画未印全而长题印全,权算作书迹,赵孟钍鲆辉∪鍪λ趟溆∪装逵形侍猓缓玫彼淮嬖冢换髟蛴腥嗉蟪氏郑不痘呐笥延懈A恕Ⅻbr/>
这回没有辽博,作品面收窄了些,宋元更为吃重,南宋的分量明显提升。让人欣慰的是,原大印出的各件基本仍可算迄今为止的最佳原色版本。
编辑体例方面,改上一辑对重点作品的X光片为每件作品逐一附藏印研究,想来会赢得更多支持。
特别要说一说“经典”的纸墨与制版风格。两册均采用调频网,“国宝”第一眼的视觉冲击力极强,锐度高色彩鲜明,即使古绢上的画作,依然精神奕奕;而“经典”是慢热型,风格偏柔润,与故宫法书新编略近但色调更冷一些,优点是原纸、绢色的还原更准确,缺点是墨色、印色也显得偏淡,看来真是难求两全。“经典”的纸张与“国宝”也不相同,表面触感更光滑,图版有古雅之气,但泛光比“国宝”略重,由于对比度偏弱观赏中也更需眼力。
想起来有点好笑:故宫大庆,自己只是搞了个清明上河图展意思意思,反倒是人家上博借势唱戏轰轰烈烈。亏得这台戏,我们才能再次看到集结为印本的这批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