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十年来那些天价的印本 

 西溪邮人 2018-11-17
(原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这个话题真是躲也躲不得。
一般来说,贵价的印本总是会招来一片讨伐之声。首先性价比成问题,门槛高;其次合集的形式也多是良莠不齐,有搭售之嫌;如果包装上再来些不那么必要的“创意附加值”,想爱上它还真不容易。
为什么今天我要写这个帖子?————————因为时代变了。
追忆二十一世纪的这十数年,至少有三个趋势扭转了我们看待印本的价值体系:
一者:收藏级市场涨疯了。我们不谈物价的累进式上涨,单说过去作为标杆的老珂罗印本,十年前高点不过百元,现在所谓精品已经奔万去了。除去民间交易外,价值的跳跃式升级促成各大拍卖公司大拍体系中纷纷开办了“古籍碑帖”或者“古美术文献”专场,收老印本更像是玩钱的,其古籍文物价值超过了书法印本的价值,离书友越来越远。这时候再看看我们过去说的“天价”印本,多是定价在5000-10000的区间,以前可以用五十分之一的成本收个老印本,自然不屑去翻新的,现在老印本价格已与之持平,而这些个“天价”本子现在依然可以用大折扣购入,内容又多又精,此消彼长,价值观真是需要颠覆了。(其实当初那些精品老印本诞生时又何尝不是天价?)
二者:原色印刷的需求冲击。新中国后,一代代学书人基本是看着黑白印本长起来的,尽管海外偶有原色的系列,国内也有些高端原色复制品,但直到二十世纪末,原色书法印本依然是凤毛麟角。再看看现在这第四次繁荣的书法印本市场,满架皆原色!有优势原色材料的遭到狂热追捧,这个可以用被翻印的次数体现,没有原色材料也要人工PS一个出来,否则就OUT了。尤其是关注度极高的墨迹本,新出印本中原色已经是彻彻底底的主流。君不见,连放大选字本亦开始全面升级为原色!有了新平台,新印本也开始具有与所有老本分庭抗礼的不可替代性。
三者:技术进步了。胶印代替凹凸印始自上世纪,但网点的问题相当长时间内阻碍胶印技术登堂入室,现在的科技却已可通过多种网点调谐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说采用调频网,即使用放大镜去看,也只见微噪而无成形的“网”或“点”,反观传统的珂罗、凹凸印其实同样存在技术瑕疵,对印刷条件的限制则更多。再加上一个关键的摄影因素,现在的毛细级数码摄影是当初人们根本无法企及的,比效果连二玄一直引以为傲的吨位式定制相机也要靠边站。只要肯认真做,超越老印本完全不是梦想。
终于可以提起笔,以平常心写写这些印本。纯以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